A股筑底金融股进退自如 主业强劲科技助力中国平安受青睐
和讯网消息 A股正在逐步化解短期风险因素,上周大盘摆脱下跌魔咒迎来反弹,市场情绪得以缓和。
7月16日,三大股指小幅低开, 沪指开盘跌0.14%,深成指微跌0.04%,创业板指跌0.24%。而今年以来,受升级等因素影响,A股震荡调整,市场估值逐步走低。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上证综指、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PE分别为12.86倍,26.39倍和39.47倍,处于历史低位。
新华社发文谈中国股市时指出,A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总体来看,市场调整幅度在可控范围内,不宜将金融领域的个别事件或阶段性表现夸大为“金融恐慌”。同时,多家券商集体唱多市场,认为A股震荡筑底中向好,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研报多看好进可攻退可守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
大盘持续震荡筑底 进退自如金融股受青睐
近期A股市场情绪低迷,短期影响市场情绪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比如美国单方面挑起、国内去杠杆背景下信用违约不断,这在股市上已有所反应。
6月19日,A股迎来黑色星期二,两市千余个股跌停,上证综指击破3000点,跌幅高达3.78%;沪深300指数下跌5.31%,二者双双创出近两年来的新低。随后,充斥着恐慌情绪的A股市场一路下跌,直到近日才出现触底反弹迹象。
不过,不少分析认为,站在中长期的视角看,目前A股已经进入估值合理区域。
“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A股市场总体估值已经可比于历史上几个大底,估值处于底部区域。”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说,从企业利润增速看,当前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要比历史上其它几个大底时期还要高,而中美经贸摩擦等对A股整体盈利影响也相对有限,A股的安全边际较高。
事实上,目前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市盈率分别约12倍、20倍、39倍。很多传统行业、周期性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风险收益比显著提升,可以说,优质企业上行空间远远大于市场下行风险。
和讯网留意到,6月以来,A股市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大手笔增持也扎堆出现,净增持额在亿元以上的已有十多家,此外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实施回购、回购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通过回购方案等与回购相关的公告。
短期震荡、中长期向好,也是如今绝大部分券商的观点,尤其是随着央行的系列举措和产业资金的频繁增持,市场情绪明显回暖。当天,央行通过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的方式进行维稳,此后央行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7000亿元。7月12日,央行宣布定于17日招标国库现金定存1500亿,期限3个月。
申万宏源金融团队表示,央行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7000亿元,意在支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一方面,债转股加速推进,支撑银行后续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前景。另一方面,降准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利好银行业绩。推荐龙头搭台、拐点唱戏”策略拐点首选上海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南京银行;龙头银行推荐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宁波银行。
“政策改善叠加基本面向好,布局底部价值投资机会。” 华泰金融沈娟团队指出,银行板块,跨过二季度季末时间点,在7月初定向降准正式实施,资金面边际宽松的趋势日渐明朗,估值也同步筑底企稳,短期重点推荐招行、工行,长期看好平安、光大;保险板块,行业5月保费出炉,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降幅收窄,寿险业务已呈逐月改善态势,产险业务平稳发展,非车险占比显著提升,预计边际改善确定性强,全年价值成长趋于稳健,估值超跌后底仓配置优选板块,重点推荐平安、太保、新华。
主业强劲科技助力 平安集团迎坚守良机
总体而言,尽管,市场仍继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如中美经贸摩擦升级拖累经济增速、信用违约事件扩散影响基本面和资金面等,表现稳健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备受市场青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和支持实体经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中国,金融科技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受到资本的热捧,金融科技企业数量迅速增长,一大批各类型金融机构,尤其是上市公司纷纷参与。
4月18日,建设银行宣布成立建信金融科技,注册资本16亿元,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设立的第一家银行系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采取独立化运营,标志着建设银行正式进军金融科技圈。
新成员不断增加,老牌金融科技企业也动作频频。
7月4日,长沙市“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简称“智慧财政”)上线,该平台是中国平安近十年来的一项重大金融科技创新,将发挥“金融智库”功能,依托于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模型等领先科技,为长沙市相关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及融资平台,创新定制存量资产盘活及债务结构优化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据了解,中国平安“智慧财政”已经南宁上线,并将逐步推广至多个城市。
除了在智慧财政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外,近年来,中国平安依托技术、人才、资金、场景、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借助众多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及应用,与全国多个省市在民生息息相关的政务、教育、房产、环保等智慧城市领域建设开展合作,帮助政府提升政务管理和民生服务能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5月4日,平安好医生(1833.HK)在香港挂牌上市,被市场誉为“全球领先AI医疗科技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一季度,中国平安净利润257.02亿元,同比增长11.5%,对应EPS为1.44元/股。强劲的主业加上领先的金融科技,平安集团凸显的投资价值获得市场关注,国外多家投行一致看好其2018年高增长潜力,其中,摩根大通上调平安A股和H股目标价至130港元/人民币111元。
“平安集团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战略持续深化,一季度净利润18.42亿元,占集团净利润7.2%,去年同期净利润为负。”民生证券周晓萍表示,平安集团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各业务条线实力强劲,银行、资管板块发展优异,金融科技业务领先同业,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东吴证券丁文涛则指出,平安集团零售金融客户继续增长,期末个人客户数较期初再度增长4.1%至1.73亿,近年来持续增长;科技金融引领未来,一季度末申请专利数累计达到4418项,较年初大幅增长46%,而科技金融的深化运用一方面助力公司降低成本、提升客户体验及金融业务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外输出服务形成盈利模式,同时有助于提升公司的长期估值水平,持“买入评级”。
保险股价值凸显 平安等大型险企将获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保险行业被低估已经成为了不少券商的共识。
近日,经过此前回调,保险板块估值回落明显,近期板块升势较为连续,再度受到部分长线价值投资者的关注。后市基于真实市场需求的行业高增长,料将会为行业持续升势提供支撑。
日前,银保监会披露前五月行业保费数据,数据显示,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同比下跌11.54%,相较于前四月13.6%的降幅呈现持续收窄态势。从数据细分来看,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寡头效应,龙头效应正在不断集聚。
目前,A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保险、银行等板块的市盈率远低于10倍。国泰君安证券刘欣琦表示,“上市保险公司当前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二季度之后由于保障性产品需求的增长以及占比的提升,我们预计后续由于去年一季度之后的基数较低将会带来新单增速边际改善。”
海通证券认为,保险需求的持续提升依然对行业长期高速发展构成支撑。该机构表示,2016年寿险深度仍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67%,据测算,人身险保障缺口总保额达到38万亿美元。预计35-54岁人口占比的提升、人均GDP向上突破、居民杠杆率的高位将在未来5年内进一步提升人身险需求,医疗支出的持续扩大将长期促进健康险的发展。
不少分析认为,当前国内保险消费的规模爆发和质量提升,是保险板块走强的核心内因。而基于真实市场需求的行业高增长动力,更将为其持续良好的市场表现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其后市表现依然值得进一步期待。
当然,保险股的长期投资价值一直存在,以平安为首的上市险企将在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等市场趋势下获益。而从最新的业绩数据来看,平安、太保为首的上市险企优于行业的发展,保费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平安寿险以20.83%的保费增速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