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一线| 林毅夫对话Nicholas:中国的创新优势何在?

腾讯《一线》作者 张琴

“根据中国的改革方法,显然中国是成功的,但是中国也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主要是在收入不平等,腐败,环境污染这方面体现出来。”

4月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2018腾讯博鳌主题晚餐会上,以这样的一句话开头,展开了自己对于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过程中面临机遇与风险的理解。

这场晚宴充满思想与见解的碰撞。在林毅夫看来,清除各类市场扭曲,以及中国在科技和体制建设方面超越发达国家的机会,就像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而在对话嘉宾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Nicholas lardy看来,林毅夫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还是太“谦逊了些”。他认为,中国在创新方面作为后行者的优势远不止林毅夫所讲的那么”一点点“。而为了充分发挥优势,中国的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应该付诸努力。

“就改革而言,中国是成功的,但是也付出了代价”

在林毅夫眼中,中国在改革方面无疑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

但是这位经济学家依旧对这场改革之旅背后所衍生的问题表达担忧。

显然,中国想从中等收入国家提升为一个高级别收入的国家的话,中国所必须要面对的是,应该如何消除各种各样的市场扭曲,让市场充分运转起来,尤其是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应该让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成为发展的动力。

“过去的扭曲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了各种各样遗留的利益,这些既得利益群体,是没办法通过市场的力量来一下子把它消除掉的。”在林毅夫看来,这就必须要由中央政府来统筹、组织,这样才能够去解决这种制度性的、结构性的问题。

林毅夫还补充道,等到中国达到了高水准的收入水平,人们也期待着中国能够转型,能够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那么就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而言,不应该仅是局限在工商行业,也应该在政府部门。我们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创新,包括在各种行业、工业、科技,还有机制上的创新。而且我们需要实现经济的充分的自由化,充分的放开。”

“超越的机会与潜在的风险”

林毅夫将中国概括为创新领域——尤其是是科技、能源和体制创新领域——的“后行者”。但对于这位“后行者”,林毅夫显然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中国在科技、体制建设方面有很好的机会超越发达国家”。

林毅夫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并且有很多的人才,所以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创新能力更强,而且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所以这些创新可以在国内竞争,只要在国内市场上站住脚,之后就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会。

但他也提示,应该注意中国同样面临着国内的某些风险。这是因为,在过去,只有单一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地方政府的业绩,那就是GDP增长率。但也存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以及关注协调、绿色和共享的发展目标。

“所以他们可能不会太活跃,他们依然采用传统的老的方式,特别被动。所以如何去实现平衡,是一种艺术,现在地方政府的官员还是正在学习过程当中,这是一种风险。”林毅夫担忧。

“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都应付出努力”

不过,在被朱民称为“中国通”的学者Nicholas lardy眼里,林毅夫还是太谦逊了些,因为中国在创新方面的优势,林毅夫只说了“一点点”。不过在他看来,为了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中国还应该在很多方面做出努力。

“自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有两件事发生了,在中国经济有两件不利的事,首先国有企业的业绩是迅速下滑。” Nicholas lardy谈到,自从金融危机以来,国有企业的业绩,收益已经下滑了60%到70%,以前它们的收益能够达到7%,现在国有企业的收益率只能达到2%、3%。

因此他认为,应该做出更多的改革,通过改革能够解决国有企业业绩不理想、不景气的问题。

Nicholas lardy还谈到,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过去几年,私营部门的投资一改此前不断上升的状况,出现大幅度缩减。因而他认为,有必要通过改革,让私营企业能够发挥更重要的、更加健全完善的作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hong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