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监管认可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银联新一代无卡业务清算平台大规模运营

近期市场热炒,按照将于4月1日正式生效的条码支付规范(银发〔2017〕296号文),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这也意味着支付机构直连银行模式的大限提前了3个月。

只有网联是误解 银联才是有资质进行网络支付清算业务的正牌机构

许多人一直有一种误解,网联是否负责线上支付清算的,而银联是负责线下银行卡清算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银联一直有资质进行网络支付清算业务,许多支付机构通道仍然连接银联。

此前由于支付机构的崛起,直连模式开始在“地下”兴起,通过场景优势和备付金抵押,支付机构获得了较低的费率,违规和各个银行直连清算。银联通道虽然合规稳定,但仍然被违规的直连模式所压制。

而今,断直连已经箭在弦上,无论是顺应政策要求,为断直连做准备,还是为了自身的业务升级,银联都必须推出新一代,更加强大的无卡支付转接清算平台。在时间上来说,在2017年一年的时间,银联便完成平台搭建,可谓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296号文对条码支付定性,需要收单和网络支付牌照才可以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央行认为,条码支付是线上和线下的综合体,银联和网联都可以进行业务覆盖。而今,银联已经正式发布新一代无卡业务转接清算平台,那么网联呢?

4月1日是296号文执行的日期,网联是否有精力应对条码支付业务对接?

2018年6月30日,是所有支付机构接入网联的最终日期。但是2018年4月1日是296号文执行的日期,期间相差近3个月。忙于平台搭建的网联是否有精力应对条码支付业务对接呢?

市场层面,目前仍然没有更进一步的消息传出。

反观银联,进来动作频频,市场信号明显。客观上说银联稳定的运行和灾备系统、完善的规则和风险体系已经经过16年的检验,相对于建设中的网联,业务类型更加全面,对于C端用户权益来说也更让人放心。

从大的方向上来说,银联和网联合力断直连,推动条码支付业务向合规化发展是必然的。

至于选择网联还是银联,在业内人士看来,二者都是基础设施,目前最重要的是支付机构在行动上是否快速响应监管要求,按时完成相关工作。

不少机构开始加速接入银联新一代无卡业务转接清算平台

据了解,银联目前已经和全国最大的17家商业银行、183余家区域银行完成了互联互通,此外,还与包括十余家主要支付机构在内的上百家成员机构达成合作共识,其中70余家机构已经完成平台对接或正在开展对接工作。

其中,速度最快的15家支付机构已经完成了与银联的系统对接、业务试运行和业务磨合,另外十几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完成了系统技术的互联,现在在做服务流程的准备,三十多家在进行相应的技术开发。

据某知名支付机构负责人表示,接入银联这一平台,主要考虑到此前接入绝大多数银行就是通过银联,有利于业务开展保持连续性,避免突发性事件或是不可抗力影响业务。这位负责人提到,接入银联平台后,已经完成数家银行业务的迁移。

不走老路采取市场化定价

不同于过去线下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实施政府指导价,此番打算重新在网络支付清算上有所作为的银联,没有采取一刀切的老路,采取了市场化定价。

“在定价上肯定要以目前市场现状为主要参照,具体在与支付机构之间两两定价时,要考虑的支付机构的合规性、风控水平、细分市场拓展能力和营销能力等。”据澎拜新闻从接近银联人士处了解。

“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自身直连银行通道少,在支付服务费的议价能力也不强,”有业内人士坦言:“并不是人人都拥有支付宝和财付通那样强大议价能力。”

银联网联未来的市场份额将取决于服务水平和能力

支付行业专家认为,网联平台的系统稳定性、交易安全性等问题目前也还在探索之中。

专家认为,一直以来,非银支付机构的商业模式是构建在银行账户和银联卡基础上的,而只支付了很低的对价,银联过去为大规模发卡以及各类支付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投入了巨量资源。

为此,多位行业专家建议,在尊重银联历史投入和银联卡相关权益基础上,网联和银联都可以处理非银支付机构发起的与银行之间的各类型银联卡交易,非银支付机构、接入自由选择。未来,网联银联的业务边界将基于市场机制自然形成,双方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包括交易处理速度、资金清算效率等各方面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专家认为,在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要真正尊重“谁使用谁付费、谁投入谁受益”的市场化原则,发挥“效率高服务好者胜出”的市场机制。

(注:此文属于腾讯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parry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