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新闻 影像中国 名家访谈 大视野 改革之路 30年30人 我的30年 备忘录 我在历史中 博客征文
改革序幕
    1978年冬天的小岗村民绝不会想到自己在饥饿驱使下所签的“生死文书”日后竟能进入历史博物馆以供后人瞻仰。他们只是凭着农民的直觉判断:这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地方,种地一定要换个法子了,哪怕将来会被杀头……[详细]
·严俊昌:为了不饿死,冒死“包产到户”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讲述改革开放30年
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1978年,中国最重大的经济事件并不发生在城市里,而是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乡村。这在即将开始的30年里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日后更多改变中国变革命运的事件都是没有预谋的,都是在很偏僻的地方、由一些很平凡的小人物所意外引爆的……[详细]


小岗村“包产到户”契约
邓小平三次出面支持安徽农村改革
    1979年6月18日至7月1日,万里到北京参加了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期间,他找到邓小平,把安徽实行责任制和他在农村目睹的情况,向邓小平做了汇报,也反映了各方面的压力和不同看法。邓小平听后,果断地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详细]
政策护航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此后,中国政府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走上富裕的道路。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人民币提高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7.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获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1982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它彻底打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详细]


农民劳动热情高涨
五个“一号文件”起草轶事
    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连续发出5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虽20多年过去了,但起草各个“一号文件”时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风气,至今记忆犹新。调查研究、走访群众、尊重基层创造、老中青结合的团队、部门对话和争论,形成了一幅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风景线……[详细]
猜想展望
    2008年国庆前夕,胡锦涛主席专程前往安徽农村考察,这次考察令人眼亮的是胡主席在小岗村提出:“允许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此番表述立即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农村改革理论的回顾与思考
·农村改革发展站在历史新起点
土地自愿流转:伟大的一小步
      流转权,意味着土地可配置到最能发挥其效率的经营者手中,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获得规模效率;意味着转向非农就业、迁移到城市居住的,即有能力在城市就业和生活的农民,摆脱因土地使用权不能流转而加在人身的枷锁……[详细]


第一村改革试验再破茧
第三次土地改革破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这是一场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变革,被称为“继农村土地承包后,中国土地使用制度上的又一重大改革”。这就是正在进行的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详细]
农村改革大事记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定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
    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同意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
    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决定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从1985年起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1991年11月25日-29日,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举行。全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1998年4月27日-29日,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举行。朱镕基在会上讲话,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
    200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试点,探索建立规范的农村税费制度和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办法。
    2003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分别在8省市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
    2004年8月,国务院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29个省(区、市)。
    2005年7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做出通知,明确任务和要求,做好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
语录
    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经济的主体现在也还是生产队。这些地方将来会怎么样呢?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
    ——邓小平
    我当时的决心就是,管它倒霉不倒霉,社会主义的车往前拉还是往后拉,只要大家能吃饱饭就行。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去杀头也就满意了。
    ——小岗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
10个一号文件
第一个“1号文件”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由于改革刚刚展开,1982年“一号文件”基本上没有涉及农村金融问题。
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从理论上论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理性。值得关注的是,文件开始对农村金融体制变革予以强调。要求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应改善服务态度,在聚集资金,办理信贷,监督资金的使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信用社应坚持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
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1日,在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对农信社改革提出具体要求,允许农信社经营农村工商信贷业务,在放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有益探索。
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
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
    198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
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
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
    1986年1月1日的文件,进一步摆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强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强调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区域、产业信贷政策。
2004年一号文件
解决促进农民增加收入问题
    时隔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以“三农”为主题,与时代发展、金融改革相契合,“创新”、“改革”、“支农”成为这份文件有关农村金融政策的关键词。
2005年一号文件
解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
    2005年1月30日,新的一号文件要求,按照既有的各项政策和规定,推进农村金融各项改革和创新。
2006年一号文件
解决新农村建设问题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上迈出的步伐很大,有不少重大突破和亮点。
2007年一号文件
解决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问题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建设现代农业,对如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做出全面、系统、具体部署,其中,全方位保证不断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和使用效益、效率,则是最值得关注的亮点。
2008年一号文件
解决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问题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