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人大副校长吴晓球:金融的普惠性重点在“普”不在“惠”

10月12日消息,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今日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会联席主席吴晓球出席并发表开幕致辞。

吴晓球表示,普惠金融是金融的一个重要理想,因为在传统的金融架构下,很多的中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阶层是难以得到金融服务。所以,扩大金融的服务面,提升金融的效率,提高金融的普惠性实际上就是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

吴晓球认为,金融的普惠性重点在“普”不在“惠”。在吴晓球看来,大家有时候会把重点放在“惠”上,以为其价格会更便宜、成本会更低,实质不然,因为这样的话就违背了金融的基本规则,也就是收益和风险的对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金融普惠性首先要让服务对象能够得到金融服务。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吴晓球: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刚刚度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的盛典,今天在这里共同出席“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我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从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以来十多年的时间,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并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金融发展规划。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标志着普惠金融在我们国家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

今年初,克强总理专门到我们国家三大银行的普惠部视察,提出了“要发展普惠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的重大设想。之后,金融监管部门,包括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以及几大商业银行都在按照总理的要求来推进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

普惠金融是金融的一个重要理想,因为在传统的金融架构下,由于其结构和业态的一些影响,有很多的中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阶层是难以得到金融的服务,无论这个服务是融资的服务还是资产管理的服务,都会将他们忽略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金融是对企业和个人不公平的。为了延伸金融的服务功能,扩大金融的服务面,提升金融的效率,提高金融的普惠性,让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金融的服务,这个实际上就是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

普惠金融本质上是一种包容性的金融,也就是说要让社会的所有成员、所有企业,不管大小以及收入多少,都有权利获得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在中国要实现金融的普惠性,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要着力推进改革。当然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金融的普惠性,对我们来说重点是在“普”,重点不在“惠”。我们有时候解读会把重点放在“惠”上,以为其价格会更便宜、成本会更低,实质不然,如果这样的话就违背了金融的基本规则,也就是收益和风险的对称,这是基本的规则,有多大的风险就要付出相应的成本。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要实现金融普惠性里面的“普”放在第一位,首先要让他们能够得到金融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可能他们这种金融服务的成本会相对高一点,如中小微企业获得的融资贷款,利率可能会比大型国有企业,资信非常好、财务状况也很好的企业程度会高一些。所以我们首先解决“普”的问题,不要重点考虑“惠”的问题。

当然说“惠”成本可能会比一些大企业高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的离谱,并不意味着是搞高利贷,不要以为虽然可以贵一点,但也不可能高到高利贷的成本,那就走入了歧途。所以普惠金融的核心首先是普,其次才是惠。要解决普的问题,首先要进行改革,金融的普惠性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得以实现,金融服务面的扩展也要通过这两条拓展来得以提升:

第一,推进中国金融结构性的改革,要把一些面向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相应的金融机构发展起来,同时大机构里的一些体制也要做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金融体制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第二,金融业态要变化。金融业态变化的核心是金融科技的渗透和普及,没有金融科技的渗透和颠覆重构传统金融,金融的普惠性也很难实现。通过金融的结构性调整和金融业态的变化,以及金融科技的进步,才可以有效地实现中国金融的普惠性。

我主要是致辞,不是做学术演讲,所以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ackyji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