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商务部官员:不建议大多数企业直接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PPP竞争

腾讯财经讯 最新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在年内出现了首次增速回升,其中民间投资加快,PPP项目对民企进入的政策见有成效。11月22日-23日第四届中国PPP融资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专家将共同探讨PPP与一带一路、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的共建模式,探讨PPP模式发展新趋势。腾讯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肖凤怀出席论坛时表示,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是否现在我们的企业就可以往外走,至少我个人不赞成这样的说法。当然我们不反对个别优秀的企业直接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PPP竞争。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我建议采取慎重的态度。为什么?不是说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够,人才储备水平不够,经验不够丰富。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不具备嫁接能力。

以下为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肖凤怀演讲实录:

肖凤怀: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下午能参与这一论坛我感觉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但是多少有点诚惶诚恐,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本人对PPP既无理论研究,又无实践经验,所以参与这一个会议,感觉到很惶恐。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通过这两天的会议让我学到很多的东西,增长见识。下面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单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这一单位。

单位名字叫“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是商务部下属的机构。我们这一名字很容易跟周副总理创建的机构重,他的名字里面如果把我们的“技术”两个字拿掉就是他们,把他们的名字添上“技术”两个字就是我们。有时候我开玩笑说他们那个单位没有技术含量。我们这个单位现在主要是四个板块:第一个是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公共发展组织在华合作;第二个是中国政府对外援助一般物资项目的管理;第三个板块是我们对外援助培训项目的管理,第四个是南南基金合作项目的管理。所以我们交流中心由过去执行联合国项目的身份,转为主要是中国政府对外援建的项目。

说起我们单位跟PPP还是有渊源的。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最早交流中心通过联合国有关组织,把“BOT”的概念引入中国,帮助当时的国家纪委等有关部门制订了政策框架、协议文本、操作指南等基础性文件,也帮助一些地方政府完成了一些BOT项目的招标工作。这一年我们的业务做了转型,对于政府工作参与不多。但是新的项目当中,南南基金也有以PPP方式操作的,将来恐怕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通过这两天的会议,我感觉到咱们在PPP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了,教训也不少。但是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于后期我们进一步做好项目,我觉得都是无价之宝。

现在我们的企业我觉得已经具备了走出去参与PPP市场进行合作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是否现在我们的企业就可以往外走,至少我个人不赞成这样的说法。当然我们不反对个别优秀的企业直接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PPP竞争。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我建议采取慎重的态度。为什么?不是说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够,人才储备水平不够,经验不够丰富。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不具备嫁接能力。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个人的观点建议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在以下三个领域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第一个是我们可以利用联合国机构基金,国际NGO基金或者是其他的基金到具备意愿和有一定基础条件的国家开展能力建设项目。

第二个方面是帮助这些国家建设项目指挥部,让他们有一定的积累。

第三个我建议中国政府对外援助资金可以一部分投到这一领域来,当然了,我说这个话有点不大负责任,因为我毕竟不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决策部门,而我只是一个执行机构。但是我相信也不会有人追究我的责任。

时间有限,我能说的可能就是这么多,也欢迎大家就援外的业务和其他的事情与我们交流中心多交流,我一辈子没干别的,就干了对外援助,这方面有很多的感受和体验。干了这么多年,我看到很多成功的案例,当然看到更多的是失败的案例,无论是贸易、投资还是工程承包,说不定我这些经验能够为在座的企业家们提供一些借鉴,谢谢大家!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ackyji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