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与学术责任——纪念法学所建所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0月28日,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法治中国与学术责任——新时代中国法学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研讨会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学术主席团主席谢伏瞻出席会议并讲话。
谢伏瞻在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法学研究,必须以建构中国特色法学体系为目标,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恪守正道勇于创新,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理论成果与学术成就。
谢伏瞻指出,法学研究所建所以来60年的发展经历是中国法治道路的全息缩影和精彩注解。法学研究所与中国法治事业同步前进,为中国法治发展和法学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组织肯定、学界称赞、社会认可和公众尊重。
谢伏瞻强调,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更加坚实厚重、更加切合中国实际的法学理论支撑,是科研学术机构及其专家学者的应尽职责。法学研究所继往开来、再铸辉煌的愿景与信心,必将激励全所科研人员开创法学研究的新局面,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做出不负时代要求、不负人民期望的努力与成就。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陈甦主持研讨会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信春鹰,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培林,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莫纪宏先后致辞。
信春鹰在讲话中指出,法学研究所在过去的60年中,在几代法学家的努力下,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公众的高度肯定。法学理论研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特征,呈现与时俱进的品格。法学研究所年轻一代学者,应当以老一辈法学家为表率,秉承“正直精邃”的所训,扎实钻研,潜心治学,直面中国法治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学风和科研作风,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出谋划策,再创新的辉煌。
李培林在讲话中指出,法学研究所建所以来,几代学人同心同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学者职责和学术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法治发展与法学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的时代,法学研究所要把握好“三重点两任务”,在未来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着力发展国际法、知识产权法和社会法,完成好民法典编纂、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两项任务。再接再厉,切实把法学研究所建成马克思主义法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坚强阵地,法学基础理论与法治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最高学术殿堂,党和国家在民主法治人权领域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
张文显在讲话中指出,法学研究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悠久的研究所之一,是中国法学理论和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繁荣法学理论、推动法治建设、培养法治人才、促进中外法学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法学所建所至今,一直与中国法学会有着特殊缘分和密切联结。进入新时代,两个智库会继续秉承优良历史传统,携手起来为中国法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莫纪宏在致辞中讲到,法学研究所有过辉煌的过去,有奋发进取的现在,更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未来。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要从大处入手,注重研究回答新时代重大法治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出更多对国家法律和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法治事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优秀成果,努力揭示中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为党和人民的民主法治事业再立新功。
研讨会由陈甦所长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海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周汉华、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黎宏、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前所长陈泽宪等六位专家先后发言,从法治理念更新、法学理论创新、法治实践对策、法学教育树人等方面就新时代中国法学体系建设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王新清代表法学研究所的兄弟单位发言;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冯军作为校友代表发言; 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昌松、北京国理律师事务所主任杨东升代表友情单位发言;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2016级博士生邢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研究生会主席马超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上海大学法学院、甘肃政法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北京国理律师事务所、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盈科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300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法学研究所和国际法研究所老干部、毕业校友代表和全体在岗人员,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科网、中国法学网等十余家新闻媒体记者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