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治理国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2018年10月20日,“首都治理国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举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市对外人民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协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巴基斯坦等9国家近3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精治、共治、法治”的主题,分享各国首都城市治理的经验和智慧,为首都北京城市治理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高端论坛”系列活动的第一届,目的是深入学习和贯彻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精神,落实对首都工作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提升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书记、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首发院)院长靳诺教授,北京社科联党组书记、首都高端智库理事会张淼副理事长分别致辞。

靳诺表示人大首发院以首都治理现代化为特色研究领域,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专家在这个平台上共同讨论首都城市发展与治理问题,将在理论和实践上产生非常有价值的成果,为服务决策贡献智慧。

“首都治理国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张淼代表首都高端智库理事会和北京市社科联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人大首发院取得的资政研究成果予以肯定,并希望人大首发院进一步办出品牌、办出特色,在首都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建设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首都治理国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刘元春对到场嘉宾表示欢迎,期望国内外专家多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讨首都城市发展与治理之道,从而实现“精治、共治、法治”。

“首都治理国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论坛第一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教授和墨尔本大学建筑、建设与规划学院副院长韩笋生教授共同主持。

国务院参事、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前副部长仇保兴博士首先作“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韧性城市设计原则”报告,阐释以复杂性理论为基础的韧性城市设计原则,从而解决复合型、超大规模首都城市难以应对的不确定风险因素。华盛顿DC前市长安东尼·威廉姆斯博士和东京都前副知事、明治大学青山佾教授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围绕美国首都和日本首都做“智慧都市和区域协同发展”和“东京的城市治理:特点和议题”的报告,分别简要介绍华盛顿DC和东京都的空间规划和城市发展历程,并不约而同的强调指出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将信息化智慧管理技术与社区公众参与机制引入首都发展与治理中,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开忠教授则紧扣北京,作“地方品质驱动:首都治理新战略”报告,将北京与东京进行城市比较,指出虽然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配置的差异,但是地方品质都在城市竞争力建设和城市规划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皇家社科院院士、伦敦国王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哈姆莱特梳理伦敦、巴黎、纽约等全球城市发展,作“全球城市的社会阶层变化”报告,指出工业化使得处在社会最底层的阶层地位不断提升,而后工业化则导致社会阶层的专业化重构,同样发生在北京、上海等中国重要城市的社会阶层重构及其空间再组织,将对城市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多年的国际实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民政司前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研究员沙比尔·切马作“首都城市的治理:议题、挑战和示范”报告,指出有效的城市治理能够提升首都促进国家发展的能力,而共治和法治对于构建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尤为重要,其他重要的还包括包容性发展的目标导向和多中心的治理结构。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孙新军主任作“城市复兴背景下的背街小巷”报告,介绍北京进行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的新动向,从“精治、共治、法治”出发,提出了“六精六细”概念,指出一定要加强城市管理立法与执法,鼓励群众参与治理。

论坛第二单元上半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和加州州立旧金山大学理查德·勒盖茨教授共同主持。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教授换个角度,作“从上海2035看京沪建设全球城市”报告,从全球城市两个维度、三个空间、四个层级和治理的三个领域,探讨2035年北京跟上海全球城市的建设问题,认为首都城市治理要通过发展模式、城市空间、治理体系的创新和重构,实现在不同层面的协调和共同发展。印度国家城市事务研究中心主任德波琳娜·昆都博士和巴基斯坦城市中心研究员克兰·法尔罕博士则介绍了新德里和伊斯兰堡的城市治理,分别作“首都城市治理:德里案例”报告和“伊斯兰堡地区的治理问题:精明治理是否是答案?”报告,从城市治理体系、政策演变等角度出发,对印度首都和巴基斯坦首都两个案例城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同样呼吁更多的协同治理和公共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基于经济发展规律,作“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战略”报告,对通州的产业就业和居住通勤等情况进行翔实的数据分析,指出必须注意副中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序平和,要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两大平台,同时要注意统筹同周边地域的建设、开发和管理。墨西哥国家经济研究与教学中心(CIDE)公共管理部主任爱德加·拉米雷斯教授展开跨国比较,作“四个拉美国家首都交通治理的比较研究”报告。他运用机构集体行动理论模型,对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交通治理体系进行分析,指出在四个城市整合碎片化的交通体系都经历重重挑战,而其中公众和私有部门参与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杨宏山教授从北京城市治理面临的挑战出发,作“整合治理:北京城市治理的新形态”报告,指出随着问题导向的渐进改革,北京形成整合治理的新模式,一方面推动政府对社会力量的整合,另一方面推进跨部门整合,从而提高了基层部门回应性,也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

论坛第二单元下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峰教授和东京都前副知事、明治大学青山佾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首发院执行院长叶裕民教授从首都治理的共性和特性出发,聚焦规划治理,作“北京城市规划治理:历史逻辑与创新探索”报告。她分别介绍北京的六版规划,剖析其中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延续性,指出首都规划始终体现着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并希望在总结前几轮总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重视整体城市品质提升和人力资本积累,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要素支撑,在新时代把首都规划治理推向新的高度。加州州立旧金山大学教授理查德·勒盖茨从空间规划与治理的角度,作“华盛顿DC的发展与规划”报告,从人口、经济、公共交通等方面介绍了华盛顿乃至欧美主要城市的发展与规划,认为中美城市之间存在许多异同点,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规避一些历史上出现过的城市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吴唯佳教授在更大的区域视角下,作“北京为什么需要京津冀协同”报告。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速度、土地使用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要性,表明面对有限的空间资源,应该整合有效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首发院副院长张杰教授剖析首都城市特点,作“首都发展探讨: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报告,认为北京要发展高精尖产业体系,首先要从降低房价入手,创造新型住房机制,改善营商环境,才可以具备发展高精尖产业体系,以及提升其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以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为例,墨尔本大学韩笋生教授作“堪培拉的规划实施:影响新花园城市首都建设的主导者”报告,介绍堪培拉这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及它的首都建设过程,指出堪培拉的城市规划从开始编制到实施过程中,在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环境时,其战略规划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与更新,并实际作用于规划实施过程。他认为战略规划实施是未来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天的报告精彩纷呈,来自9个国家的专家分别讨论了11个国家首都的治理研究,7个国内专家从不同的领域讨论中国首都北京治理理论与实践,与会专家和嘉宾从不同的视角共同探讨首都治理之道。来自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高校师生以及媒体记者三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是整合中国人民大学优质智库资源打造的、独立的非营利实体研究机构,于2017年入选北京市首批14家首都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人大首发院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授担任院长兼首席专家,校长刘伟教授担任理事长,叶裕民教授任执行院长,现有9 个核心研究团队。根据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总体思路和首都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首发院以“首都治理现代化”为特色研究领域,聚焦“强化首都功能研究”和“首都城市治理研究”两个研究方向,致力于建设成为辅助北京市委市政府和中央相关部门制定首都发展决策的高端智库以及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都市地区发展决策咨询机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zimul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