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Cover计划 |郭台铭和工业富联家底真相:大量公司疑似空壳

划重点

  1. 这是一次非典型IPO。2018年2月1日,工业富联提交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3月8日“过会”,流程只走了36天。
  2. 富士康是家优秀的代工企业,分拆三分之一登陆A股可喜可贺。但要明白两点:第一,与香港、台湾资本市场相比,工业富联估值偏高;第二,战略转型、AI等目前只是郭台铭意愿,投资者要是过早当真就输了。
  3. 可以预见,注入“苹果组装业务”将是郭台铭未来的筹码。

作者 李彤

编辑 杨颢 李伟

又一个“独角兽”来了!

2018年5月24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业富联”)进行线上申购。IPO后,工业富联总股本达197亿,发行价对应的市值为2712亿。不出意外的话,首日将“顶格”上涨44%,市值轻松达到3900亿元。

不过,这是一场投资者盛宴,还是一段可能充满劫数的未知旅程,投资者需谨慎判断。

“绿灯侠”的市值亮起“黄灯”

这是一次非典型IPO。

2018年2月1日,工业富联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工业富联招股说明书中《募集资金用途》一节,披露了8大方向的20个投资项目,总金额高达272.53亿。

3月8日,工业富联“过会”,A股上市流程只走了36天。

5月22日晚,工业富联(601138.SH)发布了最终版《招股说明书》,每股发行价被定为13.77元,发行19.69亿股、募集资金271.2亿元。

工业富联享受“一路绿灯”待遇,但我们想提醒的是,在A股投资者“慷慨大度”的背景下,这一估值水平畸高。此次鸿海拿出35%的业务注入A股上市公司,市值比母公司还高40%!

按坊间的乐观论调:鉴于“稀缺性”可给予30倍PE,市值有望突破5000亿元,成为科技股的新龙头。但对于市值数千亿的大盘股,仅凭概念和投机炒作是不行的。

前车之鉴不可忘却。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002558.SZ)曾让投资者兴奋不已,市值一度冲高到1500亿。但2018年5月23日市值仅为524亿元,缩水1000亿;分众传媒(002027.SZ)回归后,市值一度达到2000亿,目前已跌至1400亿左右;被广泛看高一线的顺丰控股(002352.SZ)市值问鼎过3000亿,王卫身家一度超过马化腾,但最新市值为2117亿,较最高点跌落40%;360回归后,市值于2018年2月28日冲到4400亿,而最新市值不到2400亿,三个月蒸发2000亿……

如果工业富联市值冲到5000亿、6000亿,下跌的空间比上面提到的几家大得多。“黄灯”闪烁,“韭菜”们要小心了!

苹果组装业未注入A股上市公司

对国人来讲,富士康因代工苹果手机而家喻户晓。其实富士康还给诺基亚等几乎所有世界大牌手机代工,还生产手机的“精密机构件”,还有从机顶盒到工业机器人的许多产品。2017年销售收入达1563亿美元(看清楚,是美元)。

听说工业富联要在A股上市,许多人马上想到“组装苹果”的富士康来了,甚至有个别媒体也这样说。投资者千万要注意此次在A股上市的工业富联不包括组装苹果手机的业务。

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精密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2317),最新市值约520亿美元。代工苹果手机业务就在鸿海精密旗下。2017年,iPhone热销,鸿海市值曾冲至700亿美元一线。进入2018年,由于投资者对iPhone X出货量的担忧,鸿海市值跌掉四分之一。

为苹果代工名声大噪之后,鸿海为照顾老客户的感情,将其它品牌手机代工业务单独拿出来成立“富智康”并在香港上市,代码2038,最新市值115亿港元(折合人民币92亿)。

准备在A股IPO的业务被打包装入“工业富联”,2017年销售收入3545亿(折合554亿美元),占鸿海精密的35%。

可以这样打个比喻,做组装非苹果手机业务的“大儿子”富智康到香港上市,做网络/电信设备及手机部件的“小儿子”要到A股“碰运气”,老爹手里攥着的是组装苹果手机业务。

富士康这类代工企业的净利润率只有几个百分点,盈亏只在一线之间,用海尔张瑞敏的话说“利益率比剃刀还薄”。这种情况下,公司估值应以市销率(PS)为主,市盈率(PE)为辅。因为营收意味着规模效益和市场地位,营收规模大议价能力强、生产成本低,获利空间相对大。

工业富联营收占鸿海精密的35%,假如市值达到5000亿,对应市销率为1.4倍。鸿海精密在台湾证券交易所的市值约合人民币3500亿。 假如在A股,鸿海精密市值可达1.43万亿,估值水平比台湾高300%!

兄弟公司富智康营收约为工业富联的五分之一,市值合人民币92亿。假如在A股,市值将超过1000亿,估值水平约为港交所的12倍!

A股估值水平如此之高,富士康却并没有把最“肥美”的业务拿到大陆资本市场,诚意略显不足。

2018年1月末,日本媒体首先爆料富士康将拆部分业务到A股上市,并猜测苹果组装业务包含其中。苹果组装业务年营收超过700亿美元,操作工人达到百万级,而且经营场所也在大陆。日媒的猜测有一定的合理性。

目前的局面是,在台湾地区按A股四分之一的估值水平就能买到整个鸿海系业务,还包括苹果手机组装。郭台铭对台湾地区投资者“良心大大地好”。

鸿海不将苹果手机组装业务注入即将在A股上市的公司,估计还有“后手”。比如某年某月想注入了,让工业富联出个天价用股票加现金的方式从鸿海收购,“韭菜们”不定得多高兴。

可以预见,注入“苹果组装业务”将是郭台铭讨价还价的筹码,可以隔段时间就会“热议”一番。

工业富联是个“档案柜”

根据《招股说明书》工业富联核心业务分为三大块:

1、网络设备(网络交换机、路由器、机顶盒)、电信设备(基站、光传输设备)及网络电信设备机构件。主要生产企业17家。其中境内6家,坐落于上海、重庆、深圳、东莞、杭州、南宁。2017年网络设备、电信设备产量分别为2亿个和566.5万台。

2、智能手机高精密金属/高分子聚合物机构件。主要生产企业为9家,全部为境内法人,坐落于郑州、鹤壁、济源、太原、晋城、武汉、深圳、廊坊等地。2017年,机构件产量达5.5亿个。

3、云服务设备(服务器、数据中国设备)。主要生产企业有11家,其中3家为境内法人。2017年服务器、存储设备产量分别为1970万个和437.4万台,机构件产量91.7万个。

此外,富士康精密工具及工业机器人业务也已初具规模,2017年产量为900万个和3500台。

截至2017年末,员工总数26.9万,其中生产制造20.3万,研发/工程4万,销售/行政2.6万。以上业务分散在60家独立运营的子公司中,母公司工业富联的利润通过分享子公司的净利润、投资收益、分红等形式获得。

总之,工业富联是一家控制型公司,篇幅所限本文不对60家子公司逐一点评,只抛砖引玉点出三个问题:

第一,资产重组时的收购价格缺乏透明度。比如国基电子净资产、净利润分别为240万和6670万,收购价为28.34亿,溢价上百倍、市盈率42.5倍;净资产仅为20万的国宙电子收购价2.3亿,市盈率超过26倍。

第二,负债率偏高且几乎全部是流动负债。比如CNT GS总资产近33亿美元,净资产只有6261万美元;河南裕展总资产9130万,净资只有160万。工业富联总体负债高达1204亿,99.97%流动负债。这种负债结构风险相当高。

第三,大量公司疑似空壳:济源鸿富锦、武汉裕展、鹤壁裕展、德州富鸿……真实运营情况不知,从报表上看净资产、净利润几乎为零。数十家海外公司更不好说了,有的“公司”可能就是一个“档案袋”。工业富联好比一个“档案柜”,把哪些“档案袋”放进去或拿出去郭台铭说了算。郭老板家还有好几个这样的“档案柜”呢!

日本媒体猜郭台铭会“靓女先嫁”,不料他却来了个“靓女先赘婿”。把苹果组装业务抓在手里待价而沽,而将鸿海系60家境内外子公司装入工业富联。

60家公司凑在一起的效果是这样的:2015年、2016年、2017年营收分别为2728亿、2727亿、3545亿,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3.5亿、143.9亿和162.2亿。2017年净利润大幅增长,净利润率却跌到4.6%。

2018年1月31日鸿海举行的股东临时会上,郭台铭说“外界都认为鸿海是代工厂,把公司跟苹果联系在一起,但鸿海将从硬件转型成软件公司”。 打算转型和转型成功是两个概念,联想集团想从PC转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结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工业富联真的成功转型之日,再按“软件公司”为其估值不迟。如果担心“踏空”,今天就按“软件公司”给工业富联估值,风险和收益难言匹配。

美国投资者的理性值得借鉴。无论多么看好新能源车的前景,甚至相信特斯拉市值早晚会到1万亿美元。但在特斯拉爬过所有的坑,每年出货几百万辆,净利润比肩苹果之前,就不给它过高的估值。

总之,富士康是家优秀的代工企业,分拆三分之一登陆A股可喜可贺。但要明白两点:第一,与香港、台湾资本市场相比,工业富联估值偏高;第二,战略转型、AI什么的目前只是郭台铭的意愿,投资者要是过早当真就输了。

富智康在港表现不佳

十多年来,富智康业绩起起伏伏,总体表现不算理想。2006年、2007年是它的黄金时代,营收超过100亿美元,但净利润也只有7亿多美元。

苹果的崛起后,其它品牌手机受到冲击,富智康业务大幅下滑。2013年营收仅为50亿美元,不及2007年的50%。但随着智能出货量迭创新高,安卓系手机阵营生机勃勃(特别是小米、华为的兴起),富智康业绩出现转机,2015年营收达到75亿美元。2016年、2017年营收分别为62.3亿美元和120.8亿美元。

风光时富智康每年毛利润可达10亿美元,最惨的2012年毛利润竟然为零。2017年,营收大涨93.8%,但毛利润率仅为1.1%。毛利润率只有百分之一的生意,“苦”得令人发指。

2003年,富智康营收11亿美元,毛利润1.4亿美元,净利润1亿美元;2017年营收达到121亿美元,毛利润只有13亿美元,净亏损5.25亿美元。

上文说只要保持行业地位,就有规模效益和议价能力,获得利润的可能性就大。但富智康十多年的业绩告诉人们,那毕竟只是一种可能。

富智康再牛赚的也是辛苦钱,所谓“赤字接单,黑字出货”,本质上还是门槛不足以抵御竞争者,只好打价格战,“内部挖潜”。苹果用1000元采购零部件、花点“零钱”让富士康组装成手机,卖到六七千元才是真牛。

更可悲的是“黑字出货”还往往落空。2012年,富智康亏损3.16亿美元。2017年亏掉5.25亿美元,创亏损纪录。

从2008年到2017年末,富智康攒手机的总收入为723亿美元,共获得毛利润32亿美元。干了十年,盈亏相抵,富智康累计净亏2.1亿美元。

富智康业绩这么难看,股价自然萎靡不振。最新市值仅116亿港元,折合14.7亿美元,市销率仅为0.12倍。假如工业富联市值达到5000亿,它在A股的市销率将达到1.4倍,估值水平约为富智康的12倍!

假如鸿海将旗下其它业务注入富智康,完全可以扭转颓势,比如准备到A股上市的“工业富联”打包的那些业务。但郭台铭一直没有这样做,大概也是因为对香港估值水平不满意。当大陆资本市场“绿灯”一亮,郭台铭立即打包一摊业务来圈钱,于是有了今日工业富联的故事。

【cover计划】为腾讯新闻旗下产品,旨在打造腾讯商业故事作者俱乐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ola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