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侠客岛:执掌央行16年的周小川,透露了金融改革新动向

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就“金融改革与发展”举行新闻发布会。70岁的周小川第十二次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身份出席两会记者会,与他一起的,还有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

作为中国任期最长的央行行长,周小川一直以坚定的改革派形象示人,曾被《欧洲货币》授予2011年度最佳央行行长。 前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评价他:“我非常赞同周小川的智慧,他看问题非常全面,有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战略。”

的确,这次的发布会,无论是面对路透社记者“金融去杠杆是否影响经济”,还是彭博社记者“中国的债务水平并未下降”的犀利发问,他都沉着应答,富有逻辑。被问及央行行长生涯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他则回答:很有幸与大家一起推动金融改革。

发布会还有哪些亮点?侠客岛做了梳理,一起来看!

改革&开放

如果要做一个关键词梳理的话,整整三个小时的答记者问,提到最多的恐怕就是去杠杆、防风险、金融改革了。这不稀奇,近两年,谈到金融业,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改革。再加上近些年,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债务,都颇受社会关注,因此,昨天的发布会,中外记者们也多围绕这些话题提问。

不过,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看来,这次周小川将金融改革与金融业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谈,却是一个新的亮点。比如,他提到:

在市场准入方面对外开放可以胆子大一些,开放的程度更高一些。

这看似是在单说开放,背后却处处都有改革的影子。

如果大家留意的话,会发现虽然此前我们一直在强调防风险、去杠杆,但是开放的步伐却从未慢下来。比如,去年年底,在推出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同时,也对外资大幅度开放了股权。在胡志浩看来,这一方面宣示了我们开放的决心和姿态,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确实积累了比较厚实的家底,“换做是2001年刚加入WTO的时候,哪敢谈什么金融业开放?”

其实,从更广的层面来看,金融开放和金融改革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的。这次,周小川提到:

对外开放也是实体、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参与者在开放的环境中逐渐成长,逐渐在开放中体会自己的角色、发挥作用和体会国际竞争的过程。

除了允许外面的机构在中国办金融业务以外,对外开放还是一个更广义的内容。其中也包括中国的金融机构走向全球。

说白了,不要怕人家进来。因为,首先,这个过程也是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的过程,对中国金融改革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胡志浩指出,这些年来中国通过自身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金融管理制度、流程。国外的金融机构进来,也需要遵循国内管理制度。拿去年年底提出的外资股权放开来说,很多人表示很担心,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相较于股权,监管部门对于金融机构的运营影响更大。而这次,易纲也明确表示:

外资金融机构要准入或者开展业务的时候,依然要按照相关的法规进行审慎监管。

当然,从另一个维度看,进来和出去是相对应的。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与世界交往越来越多,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也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一点上,中国不应迟疑。

M2指数

M2(广义货币)增速的问题,是大众关注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如果根据昨天央行公布的数据,2018年2月末M2增速是8.8%,也就是说,中国的M2增速已经连续10个月维持在个位数的增长了。相较于2016年甚至更早,这一增速几乎是历史新低。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来源:海通证券研报

怎么看?

周小川的回应直接而“惊人”:M2指标口径总是在不断变化,不是一个精确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的工具;

未来应该逐渐从数量转移到对价格的关注,不能提供一个非常简易的指标来判断。

对此,易纲也表示认同: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使得M2与经济相关性比较模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淡化M2作为预测目标。

所谓M2(Broad Money),即广义货币,它通常包括居民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保证金,再加现金等。照这么来看,M2下降就不就意味居民储蓄较少,也就是说货币供应比较宽松吗?为什么周小川却说它不是一个精确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的工具呢?

胡志浩指出,原因在于金融创新。打个简单的比方,以前一家公司如果需要资金,他最常见的做法是什么呢?——去银行借钱,而银行借出的这笔钱派生出的存款,按照分类标准就会被计入M2。从这个角度看,M2比较容易被监测,也较适合作为衡量货币松紧以及信贷的指标。

但是随着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很多事情就变了,大量金融活动开始寻求非信贷(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租赁等同业)渠道进行。这样一来,钱虽然还是从银行借出,流向同一家企业,但这笔钱只是存款的搬家,并未派生出新的存款,自然也无法增加M2的数量。

不过,随着近来金融整肃的开展,事情可能又有新变化。未来,大量通道性的、多层嵌套型的、错配型的、刚性兑付型的“影子银行”等业务将被禁止,企业的融资将更加透明规范。或许未来更多资金借贷活动将重新计入M2体系。

很显然,无论是宏观经济形势还是金融监管的变化,都会对M2的指数产生较大的冲击。也就是周小川说的,它已经不适合作为精确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的工具了。

那么,如果不关注M2,应该关注什么?

国际经验可以作为参考。胡志浩指出,从国际上看,M2这一重点关注货币数量的指标,早就不是衡量信贷环境的第一选择了。事实上,早在1993年,美国就已经放弃了这一政策中介指标,转而关注价格,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

当然,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还在完善中,离一个比较健全的现代化金融调控体系,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当下,完全依赖价格指标也是不现实的,货币当局也在一直致力于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曾于2011年开始编制和公布社会融资总量数据,这就是尝试建立更加有效的政策中介目标。接下来,中国还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数量和价格同时作为政策目标可能还将继续存在一段时期。但是,对于M2变化的意义,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动态的理解。

数字货币

既然提及货币,就不能不提数字货币。最近一段时间,ICO、区块链、比特币,几乎成为全民讨论的焦点,各类暴富神话也在刺激着每一个投资者的神经。作为一个典型的学者型官员,周小川会怎么看待这一新事物?

他的态度很明确:

不慎重的产品要停一下,一些有前途的要经过测试后再推广。对比特币和人民币的交易我们是不支持的。

听起来似乎有些保守,但事实上,早在去年7月份,央行就已经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这表明,在面对新技术和新事物时,央行的整体态度是开放的。

胡志浩指出,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在监管上可能会显得更加包容。比如美国,即将举行第三次有关数字货币的听证会了 。但其实大多数国家对这个问题都比较谨慎,俄罗斯曾宣称,永远不会合法化比特币,欧盟则称比特币必须得到监管。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是发展中国家,本身的金融市场模式还有待完善。因此,在对待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新技术手段时,接触和分析应该积极,但推广和运用还是稳妥一点好。

相信前段时间鱼龙混杂的ICO项目,大家都深有感触。除了比特币,还有“马勒戈币”等一系列炒作型数字货币,混淆普通投资者的视听。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上来看,真正好的项目都是少量。这不仅会加大市场的泡沫,更可能使得原本想利用技术踏实做事的企业误入歧途。

因此,昨天的发布会上,周小川直言:

不太喜欢创造一种可投机的产品,让人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而是要强调服务实体经济。

不可否认,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将可能对传统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相关理念更是一个值得监管当局高度重视的事物。但正如周小川说的:“我们主张研究新东西是好的,但除了市场动力之外,还要考虑全局,不是要钻政策空子,搞出爆发性的事件。”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在各种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稳妥一点为妙。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一种监管思路同周小川本人的形象也有很大相似之处,谨慎而开放,严肃却也不失幽默。3个小时的记者会,除了上面提及的问题,面对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外汇储备问题,他都一一作解答,各类数据、金融情况信手拈来。

而当发布会结束,被追问谁将是自己的接班人时,他则“狡黠”一笑:“你猜呀!”然后消失在记者的镜头中。

采写/雪山小狐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asongqw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