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还能牛多久(之三)
专业投资者在熊市、平衡市的表现很容易胜过大盘和散户,但牛市中他们往往跑输指数和散户。牛市特别是牛市疯狂期的特征之一,就是从短期收益率看,专业输给业余,业余输给乱点鸳鸯、乱扎飞镖者。
本轮牛市,创业板已成“神创板”。鄙视者称为30年来全球最大的创业板泡沫,声援者认为“如果中国能有和新经济、和纳斯达克可比的泡沫,有被泡沫淹没的大多数投资者,那不是中国的不幸,而是万幸”,理由是创业板泡沫代表了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想象力。
回顾一下纳斯达克泡沫。纳斯达克创立于1971年。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自1991年复苏后连续增长108个月,失业率在1998~2000年达到30年的最低水平,个人计算机普及以及互联网起步推动美国向新经济转型,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避险资金回流美国。在这些因素支持下,投资者纷纷放弃“老经济”转而追逐“新经济”股票。
看看纳斯达克指数“9年10倍”的速度:1991年4月破500点,1995年7月破1000点,1998年7月破2000点,1999年11月破3000点,12月29日破4000点,2000年3月9日破5000点。1999年底,道琼斯指数股票平均市盈率为25倍,市净率为5倍,纳斯达克指数股票则分别高达152倍和7倍。
接下来是泡沫破裂的股灾:从2000年3月11日到2002年9月,30个月,纳斯达克指数暴跌75%,超过一半的公司或直接退市,或进行并购,甚至破产。
中国创业板的市净率已超过纳斯达克市场巅峰之时,而市盈率也只差百分之十几。如果这也不算泡沫,世上就没有泡沫了。
不少80后、90后热衷创业板,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们生活与工作中接触的公司,和60后、70后熟悉的已有很大不同。他们生活在移动、智能、网络、云计算、游戏等环境里,熟悉的是BAT、小米、360,既然这些公司买不到,那么,凡是创业板上沾上类似概念或有某种关联的公司,就被拉抬不一。
这可能是一场关于估值标准和公司定价的拔河。60后、70后习惯的“价值”与80后、90后习惯的“价值”在较量。“过去”和“未来”在较量。而创业板公司未来的实际表现能不能支持80后、90后的想象,责任可谓大矣。以笔者的判断,创业板泡沫会继续增大,谨希望这个大大的泡沫能催生出一批伟大的公司,而不是泡沫终结后的一地鸡毛。
(第一财经(微博)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您的私人投资管家——腾讯证券公众号:腾讯证券(qqzixuangu)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领涨板块 | 领跌板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