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娱乐之王:邵氏崛起的三要素

2014年1月7日
[]条评论
  • 作为娱乐大亨,他创造的邵氏电影、TVB皆为华文影视巅峰。
  • 作为慈善家,他巨资助学,自1985年起在中国各地建设数千幢逸夫楼,亦为创举。
  • 邵逸夫在百年间成为华人娱乐之王的路径,至今仍可借鉴。

《解码邵氏兴衰》上篇

编者按:邵逸夫先生今晨辞世之后,全球华人群起纪念。邵氏的财富在香港豪门中并非翘楚,但却鲜有华人未受他的影响:作为娱乐大亨,他创造的邵氏电影、TVB皆为华文影视巅峰;作为慈善家,他巨资助学,自1985年起在中国各地建设数千幢逸夫楼,亦为创举。

邵逸夫在百年间成为华人娱乐之王的路径,至今仍可借鉴。尤其是中国的影视大亨再度争建“东方好莱坞”之际。

为此,腾讯财经推出《解码邵氏兴衰》系列报道,记述邵逸夫一生的商战得失。

这一系列报道包括:上篇,《如何成为娱乐之王:邵氏崛起的三要素》;中篇,《年华正茂:大亨,大时代》;下篇,《转衰:谁击败了邵氏兄弟》。

————————————————————————————

邵逸夫的传媒帝国,始创于1930年,萌芽于一场“自卫反击战”。

上世纪20年代,邵氏家族在上海创办的天一公司,遭到以明星公司为首的六家电影公司的狙击,后者组成“六合影业公司”。无奈之下,天一公司的老板邵醉翁,只好派遣其弟邵仁枚和邵逸夫前往东南亚开拓市场。

邵仁枚与邵逸夫的南洋之旅并不顺利。当时南洋电影市场大亨王雨亭结盟六合影业,将天一拒之门外。邵氏兄弟只能自组流动放映车,到南洋的边缘乡镇放映天一出品的电影。邵氏兄弟的制作打动了槟城首富王竞成,在他的帮助下,邵氏兄弟得以租下部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数家影院,并在1930年成立邵氏兄弟公司。先租后买,二战过后,邵氏兄弟在新马、越南、泰国等地拥有超过130家院线,在移址香港之前,邵氏兄弟公司在新马已然是一家大型院线公司。

正是邵逸夫与邵仁枚的邵氏兄弟公司在南洋电影市场初具规模,最终促成邵醉翁将天一公司搬迁至香港。作为邵氏家族的大哥,邵醉翁逐步退出家族电影业务,由邵家二郎邵邨人继续经营,随后公司更名为邵氏父子公司。

进入上世纪50年代,邵邨人开始转投地产业务,在电影市场,邵氏父子影响力逐渐式微。一直醉心于电影娱乐业的邵逸夫,决定延续邵氏在电影制片领域的辉煌。1957年,离开三哥邵仁枚,邵逸夫独自携款到香港,创办邵氏兄弟(香港)公司,他的目标是:以香港为中心,为全球华人提供娱乐,并成为电影工业的先锋。在此后港岛的一段流金岁月里,邵逸夫,一如他的英文名RUN RUN,始终在快跑、在领跑。

邵氏兄弟之所以能够领跑香港乃至华人世界的电影工业,得益于独特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模式。邵逸夫有着极为清晰的经营思路。他的经营理念,时至今日,依然可供借鉴。

在解码邵氏兄弟公司之崛起时,腾讯财经总结了邵氏崛起的经营三要素:

首先是垂直一体化战略。邵逸夫采取的是垂直一体化战略,从制片到发行到院线的全产业链覆盖。

邵逸夫之所以反对邵邨人转战地产业务,在于他对香港香港及华人世界的电影市场的看好。在看多的判断下,他认为,邵氏要能领先香港电影工业,必须同时把控制片到院线所有环节。因此,在邵氏父子经营发行与院线业务的同时,他成立邵氏兄弟香港公司发展制片业务,来稳固邵氏公司的市场地位。

其次是电影生产工业化。邵逸夫效仿好莱坞大制片思维,将工业流水作业的思维引入到香港电影工业。

尔冬升在一次采访中,回忆邵氏作业模式,如此说道:“从邵氏时代开始,电影拍摄的标准时间是40天,古装片因为有动作、服装和场地等问题,大约是80天。最黄金时期的武侠片的拍摄时间可以达120天到200天”。

在生产流程上,邵逸夫强调专业分工。以制片组为核心部门,旗下有编剧组、导演组、演员分配、剧务、厂务、美术、场景等。分工有序,以确保电影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例如,邵氏引进配音组,在拍摄过程,演员只要念:“ABCD……”,以便加快拍片速度,拍摄完,由摄影组统一配声效和对白;这也解决了南北演员语音上的差异。

最后,善于新技术。

邵逸夫到香港之后,着手的第一件大买卖就是以每平方英尺45分的价格向香港政府购买了位于清水湾的46公顷土地,用以建立他理想中的超级摄影棚。

邵逸夫崇尚的是好莱坞式的厂棚式制片,追求最新的设备和技术。1964年,邵氏影城落成时,拥有6个摄影棚,12个独立街道。三年后,拓展至12个摄影棚。与此同时,邵氏拥有当时最为先进的配音间、彩色冲印间、用于特技拍摄的各类设备等。一部电影从剧本策划到最终拷贝发行,都可以在邵氏影城内完成。在院线方面,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从普通银幕到“邵氏综艺体弧形阔屏幕”,都可视为当时香港的先锋行为。

1966年开始,邵氏影业几乎垄断了香港电影市场。年产40部电影,占据超过一半的电影票房。在上世纪60年代,香港、台湾十大卖座电影时常是一半来自邵氏出品。邵氏六郎不负初心。(腾讯财经 袁园 纪振宇 刘中盛 耿荷 发自北京、上海、香港)

分享到:

本期作者

阅读排行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