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资源价格改革能否动真格?

2012年资源价格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就在当年最后一周,电煤市场化政策开启了新一轮改革的进程。

资源价格机制改革是解决环保问题的根本途径。去年冬天开始,PM2.5闯入中国人的生活里,全国各地不断“爆表”,让环境污染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话题之一。

“煤多油贫少气”的资源禀赋导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过高,远超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所占比重,而煤炭无论是作为一次能源,还是转化为二次能源,其使用对环境所造成的负担均非常重。

因此,环保问题的破解中关键的一环是改善我国煤炭占比过高这一不甚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与此同时,受制于天然气等资源价格机制改革的滞后,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等常常出现供给不足如气荒等现象。因此,资源价格改革成为制约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的瓶颈因素,进而关系到我国日益严重的环保问题的破解。

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有利于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竞争环境。2013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按照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方案,国家能源局、电监会进行了职责整合,重新组建了国家能源局,由发改委管理。

今年两会上,电、油、气等能源领域的代表委员较往届有所增加。其中,在全国政协151名经济界代表中,来自能源企业的委员占比超过10%。针对下一步资源价格改革,成为关注重点。

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对国家经济的宏观影响包括:一是节能减排,推动资源的安全、永续利用;二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变以资源的大量消耗支撑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电煤市场化:资源价格改革动真格?

2012年最后一周国务院宣布,自2013年起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取消重点电煤合同,并且发改委将不再下达年度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此外,改革方案还强调继续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同时将电力企业消纳煤价波动的比例由30%调整为10%。

此前,电煤市场存在两种不同的定价机制,一种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煤炭企业和重点电力企业签订重点煤炭合同,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200元/吨,甚至更多;另一种是按照市场变化,随行就市。发电企业往往部分使用“合同煤”,部分使用“市场煤”。

在政府部门的介入下,虽然电力企业的亏损压力有所减轻,但由此也引发了“煤电之争”——煤企不甘减少这部分利润,而电企同样不愿加价。

从中期来看,这项改革可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首先,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中国每年消耗约35亿吨煤炭,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70%以上。虽然过去十年来受到价格管制的煤炭比例已经明显下降,但据发改委的估计2012年仍占中国煤炭消耗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其次,电煤价格双轨制以及对电价和铁路运输的管制对经济带来了严重扭曲。发改委也承认在旧体制下,重点电煤和市场价长期存在较大差价,不同煤、电企业合同数量的差异导致了不公平竞争,而在煤价大幅波动时合同兑现率低,带来电煤供应不稳。

而对经济造成的更大的扭曲在于:由于对电煤价格、铁路运输和电价实行管制而形成了资源价格补贴,这带来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密集型重工业产能过剩、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

取消煤价双轨制、实行煤电联动机制以及取消煤炭铁路运输配额制等措施可望为电价领域开展进一步的重要改革铺平道路,并有助于促进铁路交通行业向更加市场导向的模式发展。从长远来看,这将减少中国的能耗、帮助改善能源资源配置、并减少经济的结构性失衡。

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从过去几年来看,国内成品油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反应不足,原油在国际市场上涨时,国内成品油上涨的幅度不够;而下跌时,国内油价也无法及时传导原油价格下跌的幅度,这样就造成与国外相比,国内成品油价格略微低估,这种差价在市场化进程中或将被对冲掉,并促使国内成品油的结构性上涨。

3月,发改委出台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完善方案,将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按照新机制要求,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都会调整一次,该降就降,该升就升,更加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动。这意味着油价市场化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过去“调价过于滞后”等弊端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原油价格与CPI的关系较大,而主要反映至交通通讯与食品价格中,价格形成机制的调整一方面平抑了CPI的波动,另一方面可能会在市场化进程中引起CPI少量上涨。

考虑到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进程的长期性与国际原油未来可能存在的下跌风险等因素,总体来说,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调整对CPI有正面反馈但影响不大,供给周期波动在短期还是CPI波动的主导项。

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

我国能源消费中以煤炭、石油及成品油、天然气为主,其中,石油及成品油和煤炭的价格体制经过近十余年的改革逐步完善,并且已经逐步形成与市场价格接轨的价格体制,相对而言,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相对落后,进而导致近几年多地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荒现象,因此,在完善整体资源价格机制的过程中,天然气价格改革具有非常高的紧迫性。

从去年冬季起,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北京、长沙等城市陆续上调了居民天然气价格。

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在国内天然气上游价格上涨50%的情况下,终端均价涨幅只有24%,个别城市已有6年未调整过居民天然气价格。有市场人士认为,燃气公司在较大的经营压力下寻求涨价情有可原。

但天然气毕竟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做好价格上涨而不对生活产生影响,是政府接下来要面的的主要挑战,可以考虑适时推出补贴等惠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