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12月18日-22日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的历史起点,是次会议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自此,中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 1984年10月20日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会议提出“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表明改革正式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

      会议的突破性进展体现在:第一,明确提出实行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二,指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改革思路;第三,推进价格体系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应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 1988年9月26日-30日

      十三届三中全会,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改革的推进扫除障碍。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认真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目前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

  • 1993年11月11-14日

      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计划、财政和货币三位一体的调控。

      十四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针,中央层面上最大的改革是建立计划、财政和货币三位一体的宏观调控体系,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财政上要求提升财政收入占比,提出分税制改革,中央财政不再向银行透支;货币端明确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发展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国企改革方面强调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价格方面要求放开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首次提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并明确要重点发展;社会保障方面首次提出引入个人账户。

  • 1998年10月12日-14日

      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必须遵循的方针,对中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措施。

  • 2003年10月11-14日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改革要点在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要求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财政方面要求统一税制,坚持宽税基低税率原则;金融方面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直接融资,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国企改革方面要求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破除垄断;价格方面要求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2008年10月9日-12日

      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最大的突破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 2013年11月

      当前是改革开放35周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完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周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改革全面推进、继续深化的重要时间点。

编辑手记

2013年全球经济都在动荡不安和微薄的希望中挣扎。年初,欧洲、美国、日本相继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并在全球范围内挑起一场新的货币战争——汇率保卫战。

此后随着欧美经济复苏,退出QE的预期开始在全球市场兴风作浪。但此时,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还在经济放缓中苦苦支撑。

进入三季度,当中国经济显示出复苏态势时,受到QE退出影响,新兴市场国家集体遭遇资金外流冲击,经济形势岌岌可危。在此情况下,中国恐怕难以独善其身。

今年恰逢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履新,国内外经济形势虽然面临严峻的考验,但也为改革创造了空间,中国经济迎来升级新起点。

因此,将在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被赋予了更多关于改革的历史重任,而会议的主要议程也将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

不管是从中央领导层的执政理念展示,还是从执政周期来看,本届领导人都需要全面展示其改革方略。在经过了大半年的执政预热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中央新领导层一次正式的政治亮相。

此次改革与过去不同,将会触动一部分既得利益,只有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才能有所突破。预计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领域的改革以及与之相关的政府改革,可能成为未来改革的重点。

改革将对经济转型产生深刻影响。对投资和传统行业,资源品、土地、金融等领域的改革会约束制造业投资,财税和金融领域改革会让基建投资下一个台阶。对消费和新兴产业,行政体制改革意在放松管制改善供给,金融、户籍等改革长期利于消费。改革如能成功,中国将实现僵尸行业的拯救和新兴产业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