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我们是否还需要GDP?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谈到,不能简单以GDP来论英雄,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急转直下,上半年GDP增速降至7.6%,稳增长再次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经济工作的主旋律,特别是经济增长下限的提出,再度让GDP主义抬头。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上半年,各地已“出炉”的投资就超过5000亿元。而早在今年年初,各地政府就已陆续出台了最近几年的投资规划,全国各省、市、区可统计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已超过20万亿元。

宏观调控转向“稳增长”,这一取向与上半年有着明显的不同。今年上半年,虽说官方的基调是“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但从实际动作看,“防风险”的成分居高。无论是3、4月间的银监会“8号文”和“10号文”,还是贯穿6月的“钱荒”,其主旨都是敦促金融机构去杠杆化,防范治理地方债风险。

而在下半年,官方的基调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当落到实处,目前看来,“稳增长”是最重要的任务,调结构和促改革,都将围绕稳增长进行。

这导致GDP主义的抬头,也让中国回到了习惯的制定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目标,而且用GDP增速为标的的老路上。但是,制定GDP增长目标,尤其是短期目标,如果不顾此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且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实现之,则可能有诸害而无一利。

纵观全球,有国家制定短期的经济目标(如通货膨胀率),有国家制定较长期的目标(如失业率),但没有国家像中国一样,年复一年地制定GDP增长目标。有观点认为,中国不应该再以GDP为经济目标,未来数年应当以实现经济再平衡为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量化标的是投资占GDP比重。

不过,一刀切式的摒弃GDP目标未必可行,正如李克强总理日前所言,现实工作当中,还没有任何一个经济指标像GDP这样更能概括经济发展状况。因此,GDP目标还是应该有,GDP增速还是要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上。最大的争议在于,需要摒弃GDP主义,改变那种为了实现GDP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增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