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帝国”新版图

2013年08月02日
[]人参与
  • 李嘉诚或考虑淡出和黄集团,百佳超市出售将令香港零售超市行业格局或重新洗牌。
  • 李嘉诚放弃百佳寻求高回报业务,“撤资香港”或为无奈之举。
  • 投资策略进一步偏向欧洲地区,内地业务增长明显有望再度进入李嘉诚关注视野。

85岁的李嘉诚或许已经开始考虑将其一手打造的“李氏商业帝国”“让位”给其长子李泽钜。

29日,和记黄埔集团发言人称,该集团将于8月1日公布中期业绩,但取消会后的媒体见面会,这意味着媒体将没有机会直面这位和记黄埔的掌门人、世界上最富有的华人。

这是一次罕见的决定,毕竟在过去10年中,李嘉诚没有缺席任何一次中报发布会后的媒体见面会。

“只要李嘉诚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那么注意力的焦点依然会集中在他身上。”香港一位证券分析师指出,“这足以看出他希望完成交接的良苦用心。”

媒体一定大失所望,毕竟,每年中报业绩发布后,李嘉诚的亮相都是一次媒体的盛会,他会逐一解答记者的提问,从教育问题到香港的政治问题,无所不包。而在今年的见面会之前,媒体也早已摩拳擦掌,准备了一大堆问题:和记黄埔是否计划出售百佳超市?目前进展到了哪一步?和记黄埔是要放弃香港了吗?

两周前有消息传出,李嘉诚有意出售和记黄埔旗下的百佳超市。尽管占和记黄埔集团营业收入比例并不大,但出手这家在香港经营了40年、稳居香港零售超市行业第二位、年销售额超200亿港元的超市,还是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关于李嘉诚撤资香港的讨论甚嚣尘上。

尽管和记黄埔集团没有明确承认该桩交易,并回应称“撤资香港”的说法子虚乌有,但事实上,随着李嘉诚可能逐渐淡出集团管理层,他已经与香港渐行渐远。

对李嘉诚来说,这片他发迹的土地,已经对他越来越不利。今年初,和记黄埔旗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爆发的大规模工人罢工,便是民众对其不满情绪的一次集中宣泄,近年来,李嘉诚在港人心目中的形象,已经逐渐从早年白手起家的励志典型,转变为挤占民众利益的贪婪资本家。

而香港的商业政策环境,似乎也在朝着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去年年中通过的《香港竞争法》,矛头直指市场垄断行为,李嘉诚旗下的众多在香港占据垄断地位产业,都将成为该法规生效后,首当其冲的调查对象。

但这位精明的亚洲首富,不会屈服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和记黄埔集团大举进军欧洲市场,收购了一大批优质资产,尤其在基建和电信领域,目前,和记黄埔集团旗下欧洲业务占整个集团盈利的比例已经由2010年的19%增长到了34%,而通过一系列的资产出售,其香港业务占集团盈利的比重,则已由2010年的25%逐步降到了16%。

从这个意义上说,“撤资”香港的说法是成立的。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李嘉诚逐渐淡出集团,其业务重心可能进一步偏向欧洲地区,知情人士称,和记黄埔近期在欧洲的一系列大规模投资举动,实际上均是由李泽钜所主导,由于欧洲电讯业务开展强劲,和记黄埔在今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23%,达到123亿港元。

而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尽管在零售百货方面开展的不是很顺利,但是在保健、美容产品和房地产领域,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的起色,内地或许将成为和记黄埔集团重新密切关注的下一个投资的重点。

谁会是买家

百佳超市的出售有望成为今年香港地区最大的一宗交易,此刻,投行们正忙着叩开可能的买家的大门。

由亚洲首富李嘉诚所控制的和记黄埔7月20日确认,正在考虑出售旗下的百佳超市。和记黄埔并没有指出可能的买家,也没有揭露财务细节,但参与其中的投行表示,虽然这桩交易看上去并不便宜,但至少有4家香港地区的零售业者,有潜在的购买意向。

百佳超市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在香港市场上份额排名第一的顶好超市,其母公司的市盈率在25-29倍之间,按照相对估值法计算,百佳超市的估值目前为30-40亿美元。

目前,和记黄埔已经雇佣了高盛、美银美林这两家投行作为其财务咨询顾问,负责此桩交易。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桩交易的具体细节将会快通过这两家投行,发送给潜在买家。

这些可能的买家,包括中国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万家超市,日本AEON集团的吉之岛。2012年,华润万家超市在香港市场的份额占到7.8%,排在顶好超市和万家超市之后,位居第三,而日本吉之岛则以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分析师认为,华润万家买下百佳超市的动力在于,一旦交易完成,华润万家将一跃成为香港地区市场份额最大的超市运营商,而对于吉之岛的诱惑也很大,吞下百佳后,吉之岛将跻身第二,将具备与顶好超市一争高下的资格。

百佳超市目前在香港、澳门和中国南部共拥有345家超市门店,在香港占有33.1%的市场份额,而位居第一的顶好超市的市场份额为39.8%。

除了在香港已经开展业务的超市运营商以外,部分国外超市运营商也在觊觎这一可以打入香港零售市场的良机。投行表示,泰国首富谢国民和法国的家乐福,也有望参与收购竞价。

最新消息称,国际著名私募基金KKR也正在考虑竞购百佳超市,如果KKR最终竞购成功,将有望成为KKR在亚洲最大的一笔交易,超越其2009年对韩国东方啤酒(Oriental Brewery Co.)18亿美元的收购交易。有分析认为,KKR正是看中了百佳在香港市场中的垄断地位。

放弃百佳:有意为之还是无奈之举

百佳超市是和记黄埔旗下屈臣氏集团的子公司,2012年,和记黄埔总收益达到3984亿港元,其中香港业务占634亿元,而零售业务便占到了整个香港业务收入的一半以上。

百佳超市去年营业收入为217亿港元,占和记黄埔整体营业额5.5%左右。从全行业格局来看,百佳超市也占据着绝对的寡头垄断地位,其33%的市场份额目前稳居香港零售超市行业第二的位置,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三的华润万家7.8%的比例。

李嘉诚愿意放弃这样一个在集团内部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行业中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零售业务,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首先,零售超市业务的业绩增长近年来加速下滑。根据和记黄埔2012年财报显示,零售业务在2012年全年的税前利润增长率已经从2010年的最高点38%跌到了8%。具体从百佳超市的情况来看,虽然2012年的营业额超过200亿港元,但毛利率仅为2%至3%,或许在李嘉诚看来,这样的资产回报率确实过于低廉了。

野村证券分析师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和记黄埔资产交易记录良好,经常在成熟资产估值很高时将其出售套现,将资金转投欧洲低估值的基建及电信资产,并在利率上升周期开始前去杠杆化。

和记黄埔曾在两年前拆售其在新加坡的和记港口信托,一次性获利443亿港元。瑞士信贷银行认为,出售百佳超市与和记港口信托拆售相似。当时,和记黄埔集团认为香港及中国南部港口业务已失去增长动力。

此外,700多万人口的香港市场容量有限,未来零售超市业务的增长空间也面临。而百佳超市在过去几年拓展内地市场的努力一直遭遇挫败,与香港地区寡头垄断的零售超市行业市场格局所不同的是,内地的超市行业竞争激烈,百佳在内地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内地超市集团,更有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

目前百佳在内地仅有57家门店,与香港和澳门地区250家分店的规模相去甚远,且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仅广东就占51家,百佳在上海的门店数从过去的21家,萎缩至目前的两家。

近年来,香港商业政策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经过十几年的争论,打击市场垄断行为的《香港竞争法》于去年7月在香港立法会获得通过,虽然这部法律未明确具体的实施时间,但有消息称,今年5月香港竞争事务委员会已开始招聘人员,进入组建阶段,这意味着离法律正式实施又近了一步。

香港当局对于反垄断态度的进一步坚决,将令以李嘉诚等为代表的香港富豪财团受到重大冲击,李嘉诚集团旗下的百佳超市,或许是香港第一波反垄断浪潮后,首当其冲的调查对象。

而李嘉诚在如今港人心目中的形象,已经从早年的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励志典型,逐渐转变为大财团、大资本家的负面形象。今年3月,和记黄埔旗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爆发大规模罢工潮,便在某种程度上集中反映了民众对其的不满情绪。

在此之前,长江实业分拆出售的雍澄轩酒店项目受到香港证监会调查,该公司之后与证监会和解,取消有关销售合约及将向全部360个买家退款,而同月举行的长和系股东会取消了会后见传媒的惯例。

不难看出,香港的经商环境,对于李嘉诚来说已经越来越不利。不仅是零售超市行业,李嘉诚旗下的许多其他业务,目前在香港都享受着垄断地位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商业政策环境的变化,也正逼迫着李嘉诚不得不开始考虑旗下业务的重新调整和布局。

布局欧洲 放眼内地市场

事实上,近年来,李嘉诚在欧洲地区的业务,通过大笔的并购,获得了快速增长,与之相应的,是其香港业务占比的不断下降。

目前,和记黄埔集团旗下欧洲业务占整个集团盈利的比例已经由2010年的19%增长到了34%,而通过一系列的资产出售,其香港业务占集团盈利的比重,则已由2010年的25%逐步降到了16%。

不难看出,出售百佳超市,实际上便是李嘉诚重新布局其全球业务战略的最新动作。

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包括欧洲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遭受重创,借着资产价格下跌和欧元疲软的机会,李嘉诚斥资数十亿美元买入了大笔基础设施和电讯资产。其中包括以总价约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以13亿欧元收购奥地利3G通讯业务,以7.1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加拿大电厂资产,还有以97亿港元的代价收购荷兰能源公司等等。

“出售百佳将可以使和黄获得超过20亿美元以上的现金流,这对其重组欧洲的3G业务以及购买欧洲基建资产和电信资产将带来现金支持。”不少投行人士分析表示。

高盛集团认为,和记黄埔近年来一直在频繁调配资产,并积极检讨经营效率,以期提高投资回报,达到在2011~2015年每股盈利上升一倍的目标,不排除和黄以出售资产的方式来增加财务上的灵活性,因为这符合和黄目前的经营策略。

和记黄埔在资本市场上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百佳超市可能出售的消息,并没有妨碍投资者对于李嘉诚旗下集团的坚定信心。

由于和记黄埔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布局,使得投资者深信,即使在新兴市场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像和记黄埔这样的多业务种类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仍将保持强劲的业绩增长动力。在过去一年中,和记黄埔股价累计上涨35%。

和记黄埔目前30%的资产在欧洲,该地区已经出现复苏迹象。该公司还持有加拿大石油巨头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 49%的股权。近几年和记黄埔掀起一波海外收购狂潮,先后收购了包括Orange Austria和O2 Ireland在内的欧洲电信资产以及荷兰健康和美容连锁店丝芙兰(Sephora)和Pour Vous。该公司有一个很长的收购清单,并将自己视为欧洲电信行业整合的关键角色。

“去年和记黄埔没有完成一桩资产变卖,却在购买资产方面野心勃勃,”敦沛证券分析师杰克逊 王表示,“在目前较高的价位出售百佳超市,也是和记黄埔快速充沛现金流,并投入新一轮投资的合理之举。”

目前,被李嘉诚盯上的投资目标包括英国国曼彻斯特机场、西班牙最大的电信公司Telefonica在爱尔兰的业务。

不难预见的是,和记黄埔未来还将实施一系列的投资并购活动,从目前的业绩状况来看,对于欧洲地区的3G电信业务,和记黄埔还将保持极高的兴趣,这方面的投资有望进一步增加,同时,和记黄埔在中国内地多年不见起色的业务,也看到了转机。

在本月初公布的《2013上半年房企销售业绩排行榜》上,和记黄埔地产在上半年实现99亿成交金额,排名28位,这是和记黄埔地产首次跻身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前50强。

据摩根史丹利8日的一份报告显示,和记黄埔旗下负责零售和制造业务的屈臣氏集团,由于门店扩张迅速,其在内地的保健及美容部门息税前利润率去年上涨至18%,远高于2007年的6%。这意味着从2007年至2012年间,一家店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

该报告显示,与内地业务相比,屈臣氏在香港的零售业务大致持平,自2007年以来利润率仅为4%。

几乎垄断香港码头业务的和记黄埔集团,近年来也受到了内地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等重要南部港口的冲击,有数据显示,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正在加快超越香港,今年有望居全球第三位。李嘉诚早在2011年便投资珠海港建设,占有50%的股份,目前该港口吞吐量已达亿吨级。

受到香港业务增长不力、内地业务增长迅速以及高利润率的驱动,和记黄埔未来或许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开拓内地市场上。 (腾讯财经 纪振宇 发自北京)

分享到:

本期作者

  • 纪振宇 给他发信

    新"李氏帝国"能否再续辉煌?

阅读排行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