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的谎言

2013年8月19日
[]人参与
  • 董秘有违事实的“否认”,为光大证券争取了充裕的时间做空股指期货。
  • 234亿元的现货交易资金是否透支表述不清。
  • 董秘证实无人停职,至今没有责任人承担后果。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就像一部惊悚、悬疑的大片,虽然高潮迭起,但罗生门式的剧情,让最不该被视作儿戏的真相变得模糊不清。

8月16日11点5分左右,由于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上证综指突然上涨5.96%,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权重股突然全部涨停。当天,光大证券停牌,证监会会同上海证监局、上交所、中登公司、中金所等多个部门展开联合调查。这注定被写进中国证券史的事件浮现在公众眼前。

自8月16日光大证券制造出A股市场前所未见的异常表现后,由于披露信息有限且滞后,几乎所有的细节描述都存在多个猜测版本,在8月16日上午事发到8月18日18点,两天的时间里,除一则简短的公告外,光大证券未就任何细节进行澄清。即便投资者和媒体聚集在光大证券总部的门口,光大证券也未曾出面,向自己的股东和公众说明实情。

直到8月18日18点,在证监会公告初步调查结果后,光大证券高管终于愿意出面接受媒体的问询。遗憾的是,获得提问资格的仅是光大证券高管“钦定”的少数媒体,大部分媒体被挡在了新闻发布会的大门外。

光大证券这场精心筹备的新闻发布会,可能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结果。出现大额买单的原因、巨额入场资金的来源、股指期货对冲盘的动机等核心事实,仍存在着疑点。

而董秘梅键在证监会调查前后,截然相反的信批,很难让人相信光大证券讲述事实的诚意。

“不明真相”的董秘

关于此次乌龙事件的所有多版本的细节描述中,最先出现的无疑是“谁造成股市的异常暴涨”。8月16日,曾有媒体率先质疑光大证券,但质疑报道出现没多久,光大证券董秘梅键就通过另一媒体,否认光大证券涉及其中。事实证明,梅键的这一表态与事实不符。

8月18日,梅键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称,当时不了解情况,仅是个人判断。

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不知情”似乎不能作为董秘逃避如实信批责任的理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董事会秘书负责组织和协调公司信息披露事务,汇集上市公司应予披露的信息并报告董事会,持续关注媒体对公司的报道并主动求证报道的真实情况。《办法》的第五十八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长、经理、董事会秘书,应当对公司临时报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公平性承担主要责任。

显然, 8月16日,光大证券董秘梅键并没有主动求证报道的真实情况,已经涉嫌违规。对于违规后果,《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中国证监会按照《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处罚。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依照《办法》类似情况,不排除责任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

根据梅键在发布会上的讲述,在8月16日上午11点5分左右,乌龙事件出现后,他是在中午吃饭时才知晓。实际上在11点10分左右,已经有大量媒体快讯爆发式出现,几乎迅速充斥各大门户网站、手机新闻客户端和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在记者询问后,仍未进行核实,并称不了解此事,难以让人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证券在8月16日下午14时许,才披露了自身问题。梅键的举动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在客观上,为光大证券争取了充裕的时间将自己的风险敞口收窄。而光大证券确实也进行了如此的操作。证监会公告披露,光大证券于8月16日,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

8月18日,梅键证实,光大证券是在买入现货后,放空股指期货。梅健强调此举并非操纵市场。他称加空是为对冲风险,是“国际惯例”。

目前证监会已经正式立案调查,光大证券此举是否会被定性为操纵市场,需要调查结果给出答案。不过,一旦被定性为操纵市场行为,按照国际惯例,涉事人士可能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234亿资金成疑

除了放空股指期货的举动涉嫌操纵市场外,光大证券在现货交易上也存在着法律争议。

光大证券公告称,8月16日,公司策略投资部按计划开展ETF套利交易,部门核定的交易员当日现货交易额度为8000万元。

光大证券称,本次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核查中发现,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

根据证监会的公告信息,8月16日,光大证券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实际支出远大于光大证券的计划。而234亿元的资金量对任何一个券商自营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8月18日,梅键称,订单执行系统出问题,没有人想做70亿元,只想做8000万元,但两个系统出错,资金冲了出去,自动生成。账上根本没有230亿元。

但在承认账上230亿元之后,梅键又强调,不是账户透支,使用的是自有资金,绝对没有海外资金,也没有信用交易。

前后说法矛盾令人生疑。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如果光大证券使用虚拟头寸,梅键解释或许可以成立。《第一财经日报》称,光大证券有可能使用了虚拟头寸。

所谓“虚拟头寸”,是财务部门的会计为投资部门设立的一个超越当前实际资金头寸的投资权限。合规前提下,“虚拟头寸”的使用并不会产生风险。因为这种机制是建立在券商资金头寸的合理调度,以及证券交易结算机制之上的。在T日,券商即使资金头寸不足也可以完成证券交易,但必须在T+1日上午10点完成清算。

据知情人士透露,光大证券在8月16日曾四处筹资,目前光大证券是否完成筹资尚不得知。即使筹资成功,光大证券可能也要付出不菲的资金拆借代价。如果不能完成清算,光大证券同样会受到相应的监管措施。

讽刺的内控奖

除此之外,光大证券系统缘何出错、光大证券在T+1的机制下做高频交易的说法,都存在着疑点。

证监会称,光大证券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问题较多。上海证监局已决定先行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业务,责成公司整改,进行内部责任追究。同时,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严肃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

截至目前事发已经3天,在证监会已经做出整改决定后,光大证券仍没有找出责任人,令市场感到不解。梅键称,尚没有人因此事停职。

在整个事件中光大证券的内控合规部门难辞其咎。讽刺的是,光大证券曾把在风控上的成绩当做金字招牌。2009年8月18日,光大证券成为券商IPO重启后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一位光大证券高层称,证监会首次风控监管排名中,光大证券得分第一。获此机会,一部分原因是光大证券坚持了稳健的操作风格和严格的风险控制。

如今的光大证券风控水平不敢让人恭维。此前光大证券的人事变动被媒体广泛报道,或许,此次乌龙事件,只是光大证券内部问题的冰山一角。(腾讯财经 闫铮、肖丹 发自北京)

分享到:

本期作者

  • 闫铮 给他发信

    光大证券信批诚意不足,怕什么?

  • 肖丹 给他发信

    故事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阅读排行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