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养老现状:十种养老待遇
目前,中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采用不同制度,其中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仍然沿用公共财政大包大揽的制度,而且养老保险替代率大大高于同期的企业职工。由于两者待遇的巨大差别,被称为养老“双轨制”。
仔细观察将会发现,中国养老保险不只双轨,大概有十轨:省部级以上公务员、地市级公务员、县处级公务员、普通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工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军人和农民工等。即不同身份人员,有来源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并且养老的待遇差距较大。
在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财政承担,养老金平均替代率高达80%以上;而企业职工不但需要缴纳养老金,且养老金平均替代率不足50%,这种不同的制度安排不仅有损公平与效率,也无法适应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人口流动、身份变换的现实需要。
目前养老十轨制,使得体制内人员能够依靠体制长期盘剥体制外人员,企业职工、城市居民、农民工、农村居民不仅需要缴费为自己的养老买单,也需要负担体制内人员的相当一部分养老金,长此以往,不仅制度本身公平性备受考验,民众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负担的加重分化成体制内外压迫与受压迫两大阶层,所以废除养老十轨制既能决目前的巨额亏空问题,也能缩小体制内外阶层的巨大收入差距,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让所有国民而不仅仅只是体制内人员分享到改革的成果。
养老制度并轨就不用延迟退休
目前,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3.5岁,法定退休年龄男性为60岁,女性为50岁,所以如果实现单一制度养老,保守估算国人基本上不用延迟退休就能解决目前的养老亏空难题。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曾说,中国公务员已达10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00万人。另据统计,中国事业单位有3000多万正式职工。按目前的政策,大约有4000万人在职期间,不用交纳养老保险金,而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却由财政划拨(纳税人出钱),而且是交过养老保险金的企业退休职工的数倍。
设想一下,假如取消目前不公平的养老十轨制,将之变成一种全民平等参与的养老制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也按个人8%、单位20%的比例缴费,那么保守估计,约4000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每人每年2.5万元人民币保守计算,每年将缴费2800多亿元。
根据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小平的计算,他认为假如2020年以前中国实行了弹性退休制度,每年可以增加300多亿元的养老金收入。由此可见,靠延迟退休来解决巨额空账难题属于杯水车薪。而废除养老十轨制实现养老并轨所节省的资金相当于退休年龄延迟近10年。
政府对国人养老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得益于中国经济近十年来的快速增长,中国财政收入增幅较大,目前政府财力雄厚,完全有能力承担中国人的养老。
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18903亿元,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为117210亿元。2002-2012年十年之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了6.2倍。目前,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财力来进行社会保障建设。
中国10年来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GDP增速,更远高于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财政收10年来的高速增长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中国民众勤劳工作的结果,有足够的理由让全民分享这一丰硕成果。
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仅占总支出的10%左右。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这一比例超过30%,德国、瑞典等欧洲高福利国家,这一比例则超过了40%。
中国政府虽然近年来对养老等社保投入给予倾斜,但相对于财政收入增幅、老龄化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减轻民众过重的养老负担将有利于企业和民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勤劳的中国人理应享受老有所依。
假如中国达到巴西目前的水平,中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将大幅提升,这样一来,加上民众缴纳的社保基金,中国将全面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类似每人每月仅3毛钱养老金,古稀老人被迫外出打工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