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失业风暴席卷全球
近日,麦当劳全球首席执行官和总裁Don Thompson在麦当劳第二季度财报发布会上表示,麦当劳在澳销量大减,因为25.5%的澳大利亚年轻人失业,连汉堡和薯条都买不起。
尽管《澳洲日报》称其引用了错误的失业数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年轻人失业率为14.5%——但并不能否认澳大利亚经济衰退、消费信心不足和失业率升高的现实。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的青年失业率都出现飙升。一场大规模的青年失业风暴席卷全球,澳大利亚只是其中之一。
所有G7国家的青年失业率都处于高位,日本为7.1%,意大利为38.5%。在西班牙和希腊,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甚至达到56.5%和60.1%,这意味着,青年人失业比有工作更普遍。
国际劳工组织报告显示,自从2007年经济衰退以来,全球青年人失业率上涨了11.5%,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五年内继续攀升。
青年失业率持续升高,沮丧情绪弥漫全球,青年失业也已被搬上欧盟会议议题。而中国却像这场失业风暴中的风眼,在全球就业市场的动荡中保持稳定。人社部7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一季度保持同一水平。
中国高学历青年就业较为困难
然而,维持低位的失业率并不能说明中国青年远离这场失业风暴。因为过去十年中国官方失业率几乎没有变化,一直在4%左右浮动。登记失业率并不能全面反映整个就业市场的情况。
汇丰银行调查显示,中国就业率已经下降到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说明中国的就业形势只是“看起来很美”。
事实上,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依赖出口以及信贷刺激的投资来驱动经济成长,中国的教育结构和定位于“世界工厂”的劳动力需求长期错位,导致青年人陷入“受教育越多越可能失业”的中国式失业怪圈,结构性失业特征十分明显。
一方面是持续的民工荒,人口红利的不断消退导致劳动力稀缺,所以尽管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下滑,农民工就业增长和收入增速仍然稳健。但与之相对的是,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形式却十分严峻。
数据显示,中国大学受教育程度的青年劳动者的失业率已高达16.4%,同官方就业率形成巨大反差。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也迎来了最难就业年,据调查机构统计,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2012届下降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教育程度对中国青年人就业的帮助似乎并不明显。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21-25岁之间的青年失业率反而逐渐上升。美国却截然相反,据美国劳工部数据,高中以下受教育程度的青年失业率高达27.6%,大学以上受教育程度的青年失业率降到了只有6%。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将带来青年就业阵痛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淘汰过剩、落后的产能将给中国就业市场带来不小压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也将在就业市场中感受到经济转型的阵痛。
在这个必经的经济转型期,许多产能过剩的行业都将面临整顿,也将有更多的企业缩减招聘规模,甚至破产裁员。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的人力成本不断上涨,企业会更加专注于提高内部效率和生产率,而不是扩大招聘规模。
需求减少,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正涌入就业市场。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还将不断提高。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人。
中国青年人就业压力巨大,中国经济转型导致的“中国式失业”也拉开序幕。政府也正努力避免就业市场动荡情形的出现。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并暂不规定减免期限。
这次减税涉及到600万企业,以一个小微企业10个人计算,这项政策涉及到6000万人的工作。为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及时的助推力,也有利于稳定就业。这项没有规定期限的减免税政策,还可激励更多人创业,也有利于缓解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
此外,优化产业结构也会带来新的就业增长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后,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必须相应转型,以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