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换大米溯源:大米产量十年首次下降
可能无法想象,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吃一顿大米饭成为奢侈的行为。然而当14亿人口的需求彻底释放的时候,这种担心就离现实不远了。
如果以上的担心被视为一种危言耸听、杞人忧天的话,那么最近中国与泰国之间高铁换大米的合作就显得难以令人理解了。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泰国期间透露,中国将用高铁换取泰国的大米和橡胶。用高铁这样先进的技术来换取最普通不过的大米似乎让人捉摸不透。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给出了答案。该处预测中国今年大米产量可能下降0.7%,至2.028亿吨,这将是2003年以来中国首次出现大米产量低于前一年的情况。
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夏季高温干旱。今年7月以来,南方沪浙赣湘渝黔苏鄂8省遭遇有气象记录(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而7、8 月正值水稻抽穗扬花的关键阶段,高温导致结实率大幅下降,对水稻及水稻制种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此次高温最严重的长江中下游为我国最重要的水稻产区,其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70%左右。
申银万国分析师赵金厚此前预计,受高温天气灾害影响,预计2013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将同比下降15%;产量则同比下降超过20%至2.72亿吨。而从粮油中心的数据来看,赵金厚的估计有些过于乐观了。
更糟糕的是,国际谷物协会9月份曾表示,预计中国2014年的大米产量为1.41亿吨(如果准确,产量将比今年大幅下跌逾30%),而明年大米消费量可能达到1.42亿吨,仍有100万吨的缺口。
当然,这100万吨的缺口并不足以为惧,毕竟中国官方设定的每年大米进口上限在500余万吨,而根据海关数据显示,仅今年前八个月,中国就已经进口大米150万吨了。
天灾人祸 大米供应面临危机
困扰中国大米生产的因素很多:天公不作美,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很高,洪涝灾害不断,已经日益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
而人祸更难以遏制。5月份大米主产区湖南爆发的大米铬污染问题,更是已促使越南和泰国出口商提高价格。瑞银证券甚至指出,大范围水土污染将长期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特别是地方政府有考核GDP的任务,这对食品安全监管构成阻力。
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粮食生产用地都在减少,更值得担忧的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趋势正在加快,这意味着农业还要与收入更高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争夺青壮劳动力。
荷兰合作银行分析师潘晨军还指出,水稻生产越来越多地转移至更干旱难以获得高产的北方地区,而大米产量遭遇高原期表明有助于增产的可行技术革新或许也已达到了极限。虽然“超级稻”可以将产量增加一倍至13.5吨,但多数农民还无法负担这种杂交水稻的成本。
而由于国内粮食托市收购价大幅提高,使国内粮食价格高过国际市场,加工企业为了缓解成本压力转而大量进口稻米等农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泰国印度等几个主产区产量过剩。不过这样的好日子可能不会长久了。
石油大豆价格暴涨教训:完全依赖进口
受自然灾害影响,今年全世界粮食生产出现下降的趋势,连印度这个大米主要生产国最近也开始囤米并减少出口。根据泰国外贸部预计,另一个大米产国越南今明两年的收成也会下降,过去几个月也开始限制大米出口。所以各国开始购买更多谷粮以保障粮食供应。这些国家包括东盟成员国、中东和非洲国家。
粮食危机离中国看起来很远,但大米危机就未必远了。虽然目前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大米价格,进口大米会拉低国内大米价格,但这是基于少量的进口。而一旦大米进口从补缺口演变成完全依赖,大米价格有可能重演当年石油和大豆价格曲线突然大幅上扬的局面。
自从2004年中国开始大幅削减石油出口并迅速转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国际原油价格曲线就突然拉升,从2004年最低的28.25美元/桶,迅速攀升,并一度创下147.27美元/桶。除去地缘政治因素,中国不断增长的原油需求,支撑着国际油价近两年来始终在88美元/桶以上。当时很少有人会相信,仅占原油市场不到7%的中国,怎会撬动国际原油价格暴涨。
此外,中国自2004年开始大量进口大豆,到2012年进口量相比2004年增长189%。2011年,国内大豆产量仅为1449万吨,大豆对外依存度达到80%。而国际大豆价格也从2005年最低的498.5美分/蒲式耳一路攀升到2012年最高的1789.0美分/蒲式耳。完全依赖进口犹如潘多拉魔盒。
2012年以来,国内外农产品价差大,吸引了大量的进口。只要价格合适,进口就会涌入国内,这一点在大米、白糖、棉花等品种上表现明显。三大谷物2012年进口量超过1100万吨,同比增加2倍。白糖进口292万吨,占国内产量的21%。进口的加入,增加了国内市场供应。
外部供应趋于紧张,而国内需求缺口却面临扩大局面。虽然目前中国大米在全球交易量也不过8%左右,而一旦形成对进口大米的依赖,大米有可能被游资赋予更多金融因素,价格曲线极有可能大幅拉升。届时大米真的会成为餐桌上的奢侈品。
寄希望改革红利拯救大米危局
食品类在CPI中占比33.6%,而粮食又是食品价格的基石,水稻价格若出现大幅上涨必将对接下来CPI走势形成较大的上涨压力。因此必须重视粮食供应安全问题。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推进时期,对农地、水、能源等基础资源竞争性需求走强,农业劳动力仍将持续向非农部门转移,实现粮食生产供应基本平衡压力很大。
特别是近年来,国内玉米、小麦和大米三大谷物种植面积已经到了历史顶峰,单产的增速也在放缓,是否国内粮食产量增长潜力消失殆尽?
今年政府已经释放出强烈的改革信号,粮食生产也需要更多改革红利。瑞奇期货指出,要让农民对土地作为自有资产而不是租赁物品来管理,这样农民会更加重视资产的长期产出效应,提高对土地的投入,改善土地质量,加强对田间的管理,最终增加土地的产出。
而在粮食单产提高上,一方面需要寄希望于科技的进步,虽然杂交水稻使得中国稻谷单产位居世界前列,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难以大范围推广。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在扶持农业生产上增加更多细化的服务和优惠政策。目前看来,简单粗暴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于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吸引力越来越弱。
最重要的是,土地制度改革亟待推进。将田地规模化、大块制、增加供应。规模出效应,以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户的热情,现在是规模出效益,种粮大户以粮食为主业,重回精细化管理。土地细碎化到大田,零星生产到规模种植,效益前景好。特别是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让土地改革破冰有了更大的期待。
相信凭借现代农业科技进步条件,凭借持续的改革开放、培育以农户产权和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制度条件,粮食产量实现相对小幅年均增长应不存在难以超越的特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