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为何沦为冤大头?

金太阳项目企业骗补2亿元,格力等家电企业骗补近亿元,10家国企所获补贴相当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利润总和……一方面是作假骗补,一方面是坐拥垄断资源却靠补贴盈利,补贴政策到底哪里错了?

决策层也已开始评估新的产业发展策略,从近期大幅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项目,到经济形势不佳情况下,仍然没有推出大规模刺激政策,并提高对经济的容忍度,释放出政府在经济发展角色和作用上都做出了微调…[评论]

审计署:格力等家电巨头骗补近亿元
2013-07-03 第888期
分享到: 转播到腾讯微博

企业作假骗补猖獗、垄断企业靠补贴盈利

家电补贴政策虽然短期提振业绩,但长期却让企业失去竞争力

近日审计署公布,在国家推行的金太阳示范工程补贴政策上,企业骗补现象严重。其中,8个金太阳工程项目违规使用资金两亿元,单笔最高金额近6000万元。

格力、格兰仕等8家知名家电企业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项目中,通过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套取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超过9000万元。

有些企业靠骗补,还有些企业则靠直补。据统计,2012年1600多家上市企业合计从中央和地方政府获得了560多亿元补贴。这已经是该数字连续第三年上涨了。

其中,获补贴最多的前10家上市国企合计共获补贴225亿元左右,这相当于创业板上市的355家企业的纯利润总和。中石油获得94亿元补贴居首,该公司2012财年实现了1153亿利润,甚至超过了英国石油公司。

补贴作为政府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幼稚产业和增加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作用。但国内大量出现的企业作假骗补、一些大型国企坐拥垄断资源却仍要靠补贴盈利,却从另一个角度提示:政府的补贴政策设计值得反思。

补贴政策对行业的伤害远大于促进

2008年以来,中国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销量累计同比增速情况。

补贴政策确实存在漏洞,无论是补贴给消费者还是补贴给企业,很难完全避免“骗补”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相关机构行政监管不力也难脱其咎。一些地方在监管过程中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助长了企业造假骗补的风气。

补贴政策的实施虽然对市场的短期需求形成有力的支撑,但实质上看,内销市场的长期需求走势主要取决于国内的人口规模、收入水平和产品渗透率等基础性因素。

从长期来看,补贴政策也不能增加有效的新需求,更多的是刺激未来购买力的提前释放,但考虑到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属性以及其较长的使用周期,补贴等刺激政策退出必然会对行业造成短期的冲击。

真正受伤害的还是企业自身。由于补贴政策的介入,打乱了行业自身运行规律,影响了行业竞争秩序。企业过度依赖补贴,将本应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调整产品结构的资金一味投入到扩大产能上。粗放式经营,造成了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出,不仅小企业会受冲击,龙头企业也会感慨当初没有抓住机会进行升级品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大型企业身上。在经济下行期,政府给予其大量政策支持和补贴,导致其逆势扩张,负债率高企,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的提振作用,但长期并不利于企业的经营。无论是中远这样的大型央企,还是尚德、熔盛重工这样的民营企业,如今都在为当初的错判形势付出代价。

大量违规骗补贴的事件发生,也促使政府来反思:现在的补贴政策有何问题?从政策来看,如果有大量的资源都用来补贴市场竞争性的产品,不仅意味着政府补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导致新的不公平。

政府重新思考角色与定位

2013年1-4月国有企业经营情况(亿元)。数据来源:财政部,安邦整理。

诚然,把中国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全部归结于政府并不客观,但似乎政府涉足越深入的行业,其健康性却反而越不利,就不得不引人思考了。尚德、赛维两大企业破产重整和违约可以了解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他们的初衷绝不是想看到如今这副惨状。

不仅是地方政府,各部委也难辞其咎。华北制药等几家维C企业在美国遭到反垄断判决就是典型。如果要利用“外国主权强制”原则来豁免操纵价格的指控,就要承认政府在干预企业经营和贸易;而企业如果没有收到政府的影响,就必须承担“协调价格”的后果。

目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再工业化”战略以及货币贬值,构成对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挑战;低端产品则遇到东南亚等地区的竞争,而墨西哥、印度、巴西也都跃跃欲试。同时,人民币升值、人口红利逆转、成本大幅上涨等等,都让制造业企业压力重重。完全把市场的压力交给企业独自承担是不现实的,但政府到底该扮演什么角色值得考量。

由于政府涉入产业发展的方向、方法存在可推敲之处,并已经暴露出现实问题,才催生了重估政府角色的迫切性。决策层也已开始评估新的产业发展策略,从近期大幅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项目,到经济形势不佳情况下,仍然没有推出大规模刺激政策,并提高对经济的容忍度,释放出政府在经济发展角色和作用上都做出了微调。

结语

补贴政策遭到违规骗补、大型企业过分依赖补贴盈利,显示出政府在决策上的错位和短视。未来的政策应从短期刺激需求增长,调整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上来。

你是否赞同本期观点
0
赞同
0
反对
分享到: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关键字解释

节能家电补贴

自2012年6月1日,国务院正式启动惠民补贴政策以来,2012年节能惠民工程政策带动3270万台高效节能家电的推广,拉动消费需求1154亿元。

补贴政策固然促进了家电的销售,但在很大程度上对家电市场也造成了不小的透支,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家电行业固有的消费周期。且不论节能补贴是否造成了家电行业产能过剩等种种问题,国家政策补贴拉动家电内需的目的已经达到,节能补贴也终将功成身退。

相关专题

工资上涨导致经济低迷?

2012年中国私营部门工资水平上涨了17%,工资水平的上涨引发了担忧…[详细]

蓝领工人薪水超白领

人口红利已经开始衰减,这使得近年来技术工人在和企业主的博弈中议价能力持续增强…[详细]

热点调查

你认为家电补贴政策是否合理? (必选)
你认为政府是否该补贴大型国企? (必选)

微博观点

南风窗:审计署公布,包括格力、格兰仕、美的、TCL、长虹、扬子空调等8家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共计9061.84万元。其中,格力电器骗取金额最高,达2157万元。家电企业套取补贴主要方式是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

东方财富网:在内需不振、出口萎缩、房产限购等利空消息的笼罩下,2012年的家电行业步履维艰。自2012年6月以实施节能补贴政策,无疑给低迷的家电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256亿的节能补贴政策一经推出,就极其迅速地缓解了2012年上半年的市场紧缩。

陆刃波: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拨付补贴资金122亿元,拉动消费需求超过2500亿元,节能家电补贴政策效果非常显著。然而随着政策的落幕,家电企业也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在这一趋势下,如何实现差异化突破、培养消费忠诚度等,成为家电企业必须跨出的一步。

联系我们

作者:毛木子
邮箱:neomao@tencent.com
策划:毛木子、张贾龙
官博:t.qq.com/cjgc
个人:t.qq.com/neomaomuzi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
出品:腾讯网财经频道

官方微信

财经观察微信官号

  欢迎扫描二维码添加财经观察(qqcjgc)为微信好友,我们将每日向您提供当期内容,随时随地阅读。

往期回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