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仍在执拗地维持着数据的飘红,普遍采取的方法与山西河津数据造假方式大同小异。

其造假的核心是,由当地统计局或经信局提前制定数据,然后交由企业填报。

统计数据造假不但不见式微,反有蹿及多地之势。

2012-04-06 第571期

地方经信部门和统计部门制定数据交企业填报

当地一些企业统计人员向记者印证,每月27日,他们都将收到当地经信部门发来的数据,然后按此在数日后进行联网填报。该统计员说,当地经信部门和统计部门联手,对企业的产值进行干涉,每次给出的指定数据,都与实际产值相差悬殊。[详细]

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要求转发媒体报道引以为戒

在媒体转载《经济数据造假?地方政府设置事前审核》报道后,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此批示,再次强调各地不得干预企业数据上报。“请局内外网转发此报道。望各地引以为戒,立即整改,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详细]

联网直报制度仍留下人为操作空间

今年2月中下旬,国家统计局正式启动一套表联网直报制度,全国70万家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统计数据。虽然从路径上关闭了统计部门篡改数据的可能,但是这一制度在数据直报之前,仍留下了人为操作的空间。[详细]

造假方式:先审核后上报

常见的造假手段是实施“双轨制”,即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上报数据要与统计局的数据保持“衔接”。某地统计局负责人称,现在的干预之手,直接伸向了源头。[详细]

主管部变相施压是数据造假的原因之一

天津市一位统计部门专业人士透露,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向企业“游说”,或变相施压,是数据造假的原因之一。统计数据具有连续性,不能突然出现大的偏差。对基层企业统计数据的调整,大多通过具有行政管理职责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其所属企业中规模较大的个别企业进行调整。[详细]

统计部门测算 主管部门负责与企业落实

更加隐秘的做法是,由统计部门帮助测算,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与企业落实,让企业按照测算结果上报。此外,还有在基数数据上的造假。[详细]

“政绩”将数据玩弄于股掌之间

统计数据的起端是“采样”,一些数据的统计会设采样点。CPI、PM2.5等数据都需要设点采样。据报道,有的地方对PM2.5的采样点尽量设在“绿化环境较好的地方”,这种数据统计,从“源头”就出现了不真实。[详细]

统计工作受到极大地行政干涉 演变为官员的政绩单

东南某县统计局一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现在的数字都是微型企业在撑着,但越到后面就会越离谱,上报的数字是一个月几百万的业务,不是在大城市的话,这绝对不可能。统计工作终演变为地方政府官员的一张“政绩单”。[详细]

如今的统计工作独立性不强,极大地受到了行政干涉,最终演变为地方政府官员的一张“政绩单”。从更高的层面上来看,由于统计数据的失真,真实反映经济情况的可能性亦减弱,对决策部门研判整体经济形势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