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物价分析报告之劳动力成本分析篇
【报告摘要】
实证观察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并不必然导致物价上涨
    实证观察,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物价上涨并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劳动力成本上升能否形成价格上涨,还取决于劳动力成本比重、劳动生产率变化、供给者利润弹性和流通环节利润弹性等。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中值约1.94%
    正常情况下,如果每年劳动力成本上升15%,CPI上涨中值约1.94%。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15%而CPI幅度高于1.94%,则CPI变化可能是由货币、需求、其他成本推动或预期等因素造成的。当前形势下,不宜过分夸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
四层过滤模型:第一层过滤,劳动力成本传导系数; 第二层过滤,劳动力生产率增长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第三层过滤,供给者利润弹性;第四层过滤,流通环节利润弹性影响。
[点击下载民生证券宏观经济研究报告《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分析》]
民生证券简介

    民生证券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注册资本21.77亿,注册地为北京,是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IB业务;代办系统主办券商等各项业务资格。[详细]

民生证券研究所

    滕 泰 首席经济学家

    郝大明 宏观分析师    策略分析师:张 琢

    联系人:张 磊、钟正生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8号

          民生金融中心A座16层 100005

劳动力与物价

我国劳动力成本与物价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1985-1989年和1992-1996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均超过劳动力成本平均增速,单位产品劳动成本持续下降,但物价持续上涨;1998-2002年,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显著低于劳动力成本平均增速,单位劳动成本持续上升,但物价持续下跌。可见,我国劳动力成本与物价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2003年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平均增速均高于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劳动成本持续上升,但物价也并不总是上涨的,2005年和2006年持续两年回落,2009年甚至是下跌。可见,从年度考察,我国劳动力成本与物价也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过滤模型综述

劳动力成本与物价的四层过滤模型
     劳动力成本上升经过劳动力成本比重变化、劳动生产率变化、供给者市场竞争和流通环节利润弹性变化四层过滤,才传导到最终价格。名义工资上升并不必然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单位产品劳动成本下降,价格上涨压力就不大。如,近年来我国汽车、计算机和部分家电产品价格不仅没有上涨,还有较大幅度的下跌。
     另外,供给者市场竞争程度也是影响产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完全竞争市场,如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市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利润率低,利润弹性大,价格不易上涨。相反,如果市场存在一定的垄断因素,如我国大部分公共产品市场,利润率高,利润弹性小,成本上升会很容易传导到下游价格。
     还有,流通环节利润弹性也会影响产品价格。如我国蔬菜市场,流通环节利润刚性往往使零售菜价高出批发价数倍,又如我国汽油市场,相同的原油价格和生产技术,我国成品油价格比美国高出不少,其中原因就是流通环节利润弹性较小,利润刚性强。
下图为劳动力成本与物价的四层过滤模型

劳动力成本与物价的四层过滤模型

 

一层过滤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传导系数约为20%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而只考虑劳动力成本上升情况,由于劳动力成本在不同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同,而对产品成本具有不同的影响。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食品价格的传导系数约27%。2002-2007年全国三种粮食每亩人工成本比重平均为40.8%,2007年为39.9%,全国二种油料2002-2007年每亩人工成本比重平均为49.2%,2007年为48.3%。以三种粮食每亩人工成本比重40%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上涨15%,粮食种植成本上升6%。以二种油料每亩人工成本比重50%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上涨15%,粮食种植成本上升7.5%。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工业品价格的传导系数不超过10%。     2007年劳动者报酬在工业品成本构成中的比重非常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的比重为8.6%,资本密集型炼焦和石化业比重仅为5.5%。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10%,工业制成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均不超1%,最高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约0.96%,纺织服装业上涨约0.86%。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服务价格的传导系数约21%。从2007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数据看,竞争性服务业如建筑、运输、商业、餐饮、住宿等劳动者报酬在成本构成中比重较低,一般在15%以下,金融业因薪酬较高,比重达17.9%;非竞争性行业如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等行业比重更高,为32.9%。 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10%,除其他服务业服务价格上涨幅度达到3.3%外,其他第三产业服务品价格上涨幅度均不超2%。
    (四)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传导系数约20%。经测算,在其他情况不变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10%、15%和20%,我国CPI将分别上涨1.99、2.98和3.98个百分点。
下图为粮食(含油料)价格涨幅低于人工成本上升幅度
下图为纺织服装业产品价格涨幅大幅低于人工成本上升幅度

二层过滤

生产率提高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1/3影响
    (一)劳动用工有较大的节省空间。2003年后,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持续增长,但就业人数持续减少,8年累计减少8100多万人,2010年比2002年减少22%。可见劳动用工有很大的节约空间。
    (二)劳动生产率提高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以第一产业总产出增长衡量,抑制约1/3的物价上升。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建立在就业人数持续减少的基础上的,总产出增长并不快。因此,应该以农产品产出增长速度衡量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

下图为2003年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持续减少


三层过滤
供给者利润弹性:利润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影响降低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只考虑劳动力成本上升情况,由于劳动力成本在不同产品成本中比重不同,而对产品成本具有不同影响。
    (一)过度竞争抑制工业品供给者利润空间。我国制造业产品价格受产能过剩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众多,绝大多数是小企业,即使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也绝大多数是小企业。但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相比,主营业务利润率和人均营业收入并无多大差异。这就意味着,我国制造业产品具有利润弹性大、价格弹性低的特点,即使制造业产品价格出现微小上涨,众多企业短期内供给大量增加也会使价格降下来。
    (二)农业补贴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明显。粮食库存是抑制粮食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从2004年起,国家连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目前我国粮食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17%-18%的警戒线。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的时候,国际粮价约是国内粮价的2倍;2010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形势与2008年情形相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普遍高于国际粮价,降低了国际涨价传导到国内的可能。
    (三)利润率被挤压下降15%劳动力成本上升15%对物价影响降至1.78%。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各产业(行业)平均营业盈余比重(利润率)为9.8%,邮政业为-6.6%,农林牧渔业为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为0.02%,燃气2.33%,供水2.63%,废品废料最高为78.7%,金融业次之为42.3%,再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7.5%。
下图为2009年大中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非常接近
下图为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不断提高

四层过滤

流通环节利润弹性:物流成本高昂下降空间大

    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各产业(行业)平均广义税率为4.7%,其中批发零售业最高,为14.6%,房地产业(12.8%)、石油开采业(12.3%)、和金融业(7.8%)较高,制造业基本位于平均水平,农业较低,仅有0.98%。 批发和零售业一般纳税人税率是17%,小规模纳税人是销售收入的3%。在农产品批发零售业,大量的是小商贩,流通环节费用高,利润刚性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蔬菜价格影响不及流通环节。在种植成本、批发和零售占最终价格的30%、20%、50%的情况下,如果省去批发环节,则菜价将会下跌20%。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蔬菜价格影响不及流通环节。
    (二)物流成本高昂,下降空间大。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耿书海在2011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上指出,中国各种过路过桥费已高达运输企业成本的1/3,高速公路收费标准过高,应大幅降低。
    (三)物流成本降低10%,相当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影响的1/3。流通环节利润率下降,物流成本下降15%,进一步抑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是可能的。流通环节成本下降15%,会使劳动力成本上升15%对CPI的影响进一步降低到0.89%。

下图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蔬菜价格的影响(%)

 

 

 

人工成本涨幅

0

10%

20%

30%

10%

20%

30%

种植成本

30

31.2

32.4

33.6

31.2

32.4

33.6

批发

20

20.8

21.6

22.4

0

0

0

零售

50

52

54

56

52

54

56

最终价格

100

104

108

112

83.2

86.4

89.6


总结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中值约1.94%
    综上所述,每年劳动力成本上升15%对物价的影响在0.89%-2.98%之间,具体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变化、行业竞争和流通环节利润弹性情况:劳动生产率提高越快,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越小。过度竞争行业,企业利润弹性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较小;垄断性行业,企业利润刚性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较大。流通环节利润弹性大则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较小,流通环节利润刚性大则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较大。
    正常情况下,如果每年劳动力成本上升15%,CPI上涨中值约1.94%。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15%而CPI幅度高于1.94%,则CPI变化可能是由货币、需求、其他成本推动或预期等因素造成的。
    在当前形势下,不宜过分夸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
分析师简介
    滕泰:经济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曾在美国沃顿商学院做访问学者,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现任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和财富战略等,代表著作有《财富的觉醒》,《新财富论》、《投资银行》等。
    郝大明:宏观经济分析师。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统计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财政学专业,博士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专业。先在政府统计机构工作9年,有丰富的工业统计和GDP核算工作经验,后从事宏观经济研究预测工作3年。精于数据分析,擅长实证研究。2010年加盟民生证券,主要从事经济增长和物价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跟踪预测,对宏观经济主要运行趋势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张磊:宏观经济分析师,毕业于暨南大学金融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博士后。2010年加入民生证券,对宏观经济、金融运行规律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注重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通过发掘经济变量波动的内在逻辑判断宏观经济走势,专于海外经济研究。
     钟正生:宏观经济分析师。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师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2007年7月-2010年10月在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研究工作,对宏观经济形势有较好把握,对货币政策运行有较深理解。2010年10月加盟民生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