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是我国加入WTO十年之际,十年征战,今日之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体领导者,中国已超越日、美成为世界第一汽车销量大国。 面对下一个十年,引领我们迈向世界汽车强国之路将仍有层层技术大山、创新壁垒、经营难关要攀越征服,自主厂商依然要潜心修炼内功,提升品牌质量和认知度,更多的参与国际竞争,在中国车市的蛋糕中分得更大的份额。 …[详细]
不支持flash
在WTO的框架下逐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并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汽车产业从2000年的产销200多万辆,经过10年发展,到2010年已实现产销1800多万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新的亮点。 [详细]
入世十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留下了三大明显的不足: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对零部件产业重视不够以及对车市增长的速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导致大城市交通堵塞等“汽车社会病”。 [详细]

相关数据

  2010年,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44%和32.37%。而2001年,我国一年的汽车销量才只有235万辆。
  2002年的93#汽油价格约为2.5元/升。在随后的近9年时间内,调价约34次,25次上调9次下调。2011年10月北京93#汽油的最新价格约为7.61元/升。

WTO入世十周年中国汽车高峰论坛

合资自主车不能只是换马甲

如今国内对合资自主非议颇多。有的认为合资自主多此一举,有的认为合资自主打压国内纯自主品牌,还有的认为合资自主产品是拿淘汰车型换一个马甲糊弄中国消费者。
经过几十年的合资合作,在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合资车企都有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唯一欠缺的就是独立的产品研发能力。有了合资自主品牌这个抓手,就可以建立合资企业自身的研发机构,培养自己的研发人员,生产自己研发的自主品牌产品。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属于联合开发方式。品牌由合资企业的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开发,商标和知识产权为双方所共有。
合资自主不存在打压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问题,而是在壮大自主品牌的阵营。当然,自主品牌之间也有竞争,但是唯有竞争,自主品牌才能更快地发展,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国企、民企、合资企业一起发力,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战略才能够早日实现。…[详细]

热点调查

入世十年汽车业调查
您在买车时会选择 (必选)
您如何评价养车成本 (必选)

黄金十年 中国汽车业突飞猛进

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十年前,中国可以说没有汽车产业,尤其是乘用车企业,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外先进的汽车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汽车技术,给了老百姓更便宜,更好用的汽车,老百姓应该是得到了最多的实惠…[详细]
2001年以后,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中国很多老百姓都开始有一种强烈的买车的愿望,应该说那种买车的欲望是蓄势待发的。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没有买汽车呢?当时中国70%到80%的高关税,再加上汽车进口的制度,这就使得汽车消费市场的价格比国外平均高三到四倍,中国入世以后,一下子把关税降下来,一下子提出了逐步取消进口配额限制的消息,这样很多消费者开始进入中国的汽车市场。 …[详细]

“入世”十年考 汽车业三大难题待解

经过十年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基本面虽然并未被颠覆和改变,但是随着外资不断涌入,行业集中度提升速度相当缓慢,地方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当下整个行业“散乱差”格局的维护者。汽车业存在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对零部件产业重视不够以及对车市增长的速度和规模估计不足这三大问题…[详细]
2010年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创全球第一,中国的汽车市场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各大车企纷纷绞尽脑汁,希望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2011年前9月,受到节能惠民政策门槛提高的刺激,1.6升及以下的轿车销售透支释放等因素影响,国汽车产销将告别井喷,呈小幅平稳增长…[详细]

自主汽车企业艰难求生

调查显示,中国品牌汽车质量开始下滑。国际品牌每100辆车的故障数已从135次下降至131次,日本品牌仅为108次故障,而中国品牌每100辆车平均有232次故障。自主品牌在疲于应对今年开始的市场危机之时,却依然要为两三年前轻视产品质量的行为“还债”,重新赢得市场之路再现阴霾。 …[详细]
在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升级的大背景之下,中国自主品牌轿车正在经历着整体品牌升级的阶段。然而,在零部件制造能力、创新能力还不够出色的时候,如何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并且修补短板,这对年轻的中国自主品牌来说,是艰巨的考验…[详细]

下一个十年:聚焦新能源车

新能源车被列为中国汽车行业“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将以汽车电动化和动力混合化两大技术结合为标志,进行产品换代与产业升级。国家工信部称,中国未来10年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用于扶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详细]
新政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更进一步,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上游企业及配套设施制造商是利好。然而鉴于电力供应吃紧、城市交通拥堵等多种问题尚未有效缓解,当前,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主要体现在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等公共服务领域,而进一步加强此领域的示范推广是必要而且可行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