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周一
访谈主题:传奇股市的20年
主 持 人:刘雁
访谈地点:深圳
访谈摘要:为纪念中国资本市场成立20周年,腾讯财经推出大型原创访谈节目“亲历者说”,希望从这些股市亲身者的口述中见证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历程和变迁,为网友呈现出中国股市20年背后的故事。亲历者说本期访谈嘉宾是证券时报副总编周一。

中国股市是一个传奇

主持人:周总,你好。首先非常感谢你接受腾讯财经的专访,那首先我们想问今年是资本市二十周年,站在一个资深媒体人的角度上你如何来看待中国资本市场走过的二十年历程?

周一:我觉得中国资本市场这二十年以来风雨历程可以说是一部很壮丽的传奇,有几个关键词: 第一,"跌宕起伏"。原来从2000多点跌破1000点,再从1000点涨到6000多点。然后从6000多点跌倒1600点,现在又从1600多点涨到3000多点,跌宕起伏。

第二,扣人心弦。这二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很多重大事件,像深圳的8.10事件,上海“3.27国债事件”,银广夏事件,这些事件到现在为止还津津乐道的。

第三,"波澜壮阔"。你看我们的股权分置这么大一个工程,最后还在是大家的共识下面推动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我们现在这个市场二十年发展下来的话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这个过程是非常壮观的。

我觉得这个传奇始终回荡这个主旋律,中国资本市场是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将来的资本市场一定会成为中国经济让我们国家参与大国博弈、参与争夺国际金融话语权一个最重要的平台。具体的成就我可以简单列举下,因为这方面我们谈的比较多:

第一,我们用二十年时间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的证券市场今年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成就。另外,股票融资当初已经很少,微不足道的。今年我们已经超过了全球所有的其他市场,一年的融资预计的话到今年年底的时候一定会超过八千亿,那是全球最多的融资。我们投资者的帐户已经超过一个亿,基民开设的基金帐户超过两个亿,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的话已经走入寻常百姓人家,而且资本市场的话真正开始成为老百姓理财管理自己财富很重要的平台。

第二,我们的股市证券市场的市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80%,证券化比例已经超过80%,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数字。所以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的功能是越来越明显。这样看起来,二十年的实践可以证明资本市场确定可以促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帮老百姓创造财富,很多方面的话可以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我觉得这是中国市场这二十年来下来确实了不起的一个成绩。我的概括就是一个传奇,创立的传奇。

主持人:你刚才也提到了一些事件:深圳的8.10、上海的3.27、包括银广夏事件。在这一系列的大事件里面,那一件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周一:实际上有几件事我印象都很深,8.10事件我那时候还在大学不可能参与这个事件,没什么太多的印象。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3.27国债事件,95年发生的,那时候我刚刚毕业,我派到驻北京记者站,住在北师大招待所。那时候3.27事件的处罚结果出来了,当时我正在北大校园里散步。广播里面突然大喇叭,各地方的新闻联播播3.27事件处罚结果,非常严厉的语调,我当时听了心理很震惊这个事件。当时把这个3.27事件通过国债期货市场给关了,这是中国期货发生重大的挫折,这个事件我印象很深。

还有一个事件是1996年时股市非常狂热,监管层国家想给市场降温打压下来,出台了很多降温措施,市场依旧还狂热。最后,处罚了两个银行地方分行行长,说他们纵容资金违规进入股票市场。人民日报发了一个特约评论文章。我当时在北京华北大酒店看电视,一看到这个我心里也咯噔一下,我说这市场要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确实那年下来,评论之后市场还在往上涨,1996年12月16号,《人民日报》出了一个特约评论文章“正确认识股票市场”,第二天市场都停了,那也是一个非常震撼的事件,给我印象非常深。

中国股市难摆脱政策色彩

主持人:你刚刚也提到了,好象中国的股市不变的规律,可以说所有股票市场不变的规律就是波动,这二十年以来,哪一轮、哪一波的涨跌印象比较深刻。

周一:涨跌的话,我觉得2007年至2008年涨跌确实让人目瞪口呆的。激烈的程度,涨起来非常疯狂,从3000点一直涨到6000点,那就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然后来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从6000点跌到3000不止,都以为跌到3000都止住了,应该可以往回走,结果一路跌到1600点。这个调整幅度,从幅度来说实际上历史上任何一个都惨烈,包括美国的大萧条事件。但还是很幸运09年市场又往回走,现在我们又回到了3000点大家都能接受的位置。

主持人:你觉得是哪些因素在推动中国股市的发展?

周一:推动中国股市发展的因素我觉得最基本的一点,整个中国的经济都是处于上升期、处于一个繁荣期,我们还有这么好的公司,还处于扩张期、处于增长期的公司,公司很有竞争力,还处于扩张期,能够创造利润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另外,我们总体的一个经济还是处于非常好的高速增长的时期,我觉得这两个大的环境的话是中国资本市场得益于经过这么多大起大落之后,还能始终保持这么稳定向上的轨道上的最重要两个因素。

主持人:我记得你在05年的时候写一篇文章,叫“从千点走向繁荣”,这里面提到了市场和政府的力量。那您现在能不能阐述一下这两股力量怎么样推动股市的前进?现在哪一股力量更加强大呢?

周一:现在来说,2005年时候有这个背景是八月份的时候,在八月八号发的。在之前大概一两周之前,股市刚刚跌回一千点,市场是极度悲观的时候,当时我们总结了这个证券市场正在悄然出现的积极因素,围绕这些积极因素做了这么一组报道。也还是想给投资者一个鼓荐,太悲观的时候还是要看到这个事物物极必反,它必然会朝反方向走。我们就做了这么一个报道“从千点走向繁荣”。后面市场的发展也确定证明了市场到了一千点位置以后慢慢往上走,又回到了基本面来支持的轨道上来,对股改、各种负面因素的反应,恐惧也慢慢消除。

政府跟市场的博弈,在任何市场可以说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也可以是说相辅相成的东西。你看美国市场过于放自由的时候出了问题,2007年次贷危机、金融海啸。完全是纵容金融资本,过于贪婪,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市场出了很大问题。最后,政府也不得不介入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市场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做了很大的调整,出了很多金融监管法案,这是一个全世界我觉得共通的惯例。

我觉得对于中国市场来说,还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我感觉市场的力量还是弱了一点,有很多事情应该放手让市场做,而且市场可以做的更好、更有效率,但目前这个阶段监管部门管的比较多,干预的还是比较大。所以我们经常讲,中国资本市场有时候还很难摆脱政策式的色彩。有时候一个大的政策出来了,市场马上就转向了,加剧了市场的波动。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还是做它该做的事情,你把监管把违法违规的环节看好了,其他定价发行这些事情都交给市场来管,而且市场管一定能够管得更加有效。

财经媒体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把话题转向中国证券二十年财经媒体扮演的角色,您觉得财经媒体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具体到《证券时报》来说你觉得它扮演着什么角色?

周一:这里我觉得可以分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财经媒体本身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而且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自身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像现在中国有几十家财经的报纸、杂志,还有数量极大、极多的财经网站,非常巧的是他们都活的很好。

第二,有时候媒体多的话有时候声音也比较杂,可以说我们有世界上最繁荣最热闹最多元的,也是最喧哗的财经媒体群。

第三,我觉得我们空前活跃的财经媒体群,确实大大便利了我们资本市场的信息流通,便利了投资者的去获取各种各样的投资理财信息,提高了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中国资本市场走向规范、走向成熟的进程。所以,我觉得财经媒体的繁荣和充分竞争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而且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个福音。

就拿《证券时报》来说,我们在资本市场舆论引导这方面,应该说在1993年创刊以来,始终在充当扮演主流媒体的角色,而且我们确实又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作用,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出现重大转折、重要关头,包括我们在内的三大证券报的社论,那时往往会被社会过度解读,解读为政府将要打压股市,拉抬股市,股市可能要降温,可能要转冷的一些信号。您刚举的这个例子,我们确实都记得,2005年8月的时候股市跌过一千点,我们当时推了系列评论“从千点走向繁荣”给市场打气,这就是我们主动引导资本市场舆论的例子。 另一方面,我们这些财经媒体在舆论监督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家都知道2000年左右的银广夏造假案揭露出来,还有蓝天股份造假案,还有基金黑幕。这些例子当时给市场带来极大的震动。

另外,包括基金经理“老鼠仓”事件,大家肯定有印象,实际上是《证券时报》最早把这个线索报道出来的。我们是业内报道基金经理“老鼠仓”事件最早的,报道好几期基金经理“老鼠仓”事件。一个是摩根、一个是深圳融通。我们报了以后很多就跟上来了,在当时业内也有很大的震动,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财经媒体,特别是作为一个证券类的财经媒体,在资本市场发展当中,我们试图扮演的角色。

财经媒体还不够独立

主持人:你刚刚提到的是非常好的一面,但是也有人说现在财经媒体他在资本市场的报道中,仍然是处于一种弱视的地位,比如在披露上市公司的内幕这方面可能还做的不够,您怎么看待呢?

周一: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是我一直考虑的问题。财经媒体确实在资本市场博弈多方角力的过程当中,到底是处于什么地位?是处于弱视地位还是强势的地位?有时候你看他很强势,因为媒体是大喇叭,想报谁就报谁。但我觉以总体上来看,实际上媒体还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为什么这样说?

有几个原因:第一,“敌人”很强大,我说的“敌人"不是奸敌,这些我们人民内部的矛盾,本质上没有特别坏的,有时候做的事情不太合规或者违法,所以财经媒体在挖掘这个真相的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到非常大的强手。比如说,某些大央企、某些大的机构、还有某些大老板,这些人的能量都是非常可观的,他们动员资源,发动公关的能量非常强大。一般财经媒体,除了过去的胡舒立时期的《财经》杂志,这个可能大家印象比较深,除了少数几个媒体之外。相对来说魄力大一点。一般的财经媒体,很难突破这些大的利益集团对真相的围堵封杀。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还是处于弱视的。

另外一方面,跟媒体自身的不独立也有关系,财经媒体本身有时候也很难保持独立,有时候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卷入到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里面去,难以保持中立。有时候他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被各种各样的利益利用,或者他有时候会依附某些利益集团。

另外弱势的一点,就是我们媒体还面临各种各样的管制,管制非常厉害。比如说上面打个招呼,说某件事你不要报了,这个事要跟上面对着干,这是很难的。所以一定遵照宣传纪律,我们大多数时候一定会遵照宣传纪律的。一管制财经媒体手脚在有些时候放不开的。

主持人:带着脚镣跳舞。

周一:有些时候可以说是带着脚镣跳舞的,这不光是中国的媒体,国外的媒体也是一样,因为你涉及利益的时候,就会考虑跟利益打交道,特别他要给我一点利益,我是不要这个利益去揭露真相,还是接受这个利益贿赂,放弃对真相的探寻?我觉得对所有的商业媒体、公共媒体来说,都是一个考验,需要作这样一个判断。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媒体很难说是比较强势。我们也希望有一个比较强势的状态出来,能够给市场接近真相的报道,这是我们追求的。

主持人:非常难得,真的你刚刚说这几点都非常难突破。

周一:有点难度吧,但是我相信,还是可能创造条件来突破这些东西,因为我们整个社会利益也在分化,而且大家越来越接受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包括现在有些受到我们批评报道的上市公司机构也好,只要我们是心平气和、客观的来报到这个事情他们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社会各方面对媒体的报道有时候监督还是欢迎的,这样也是开展有力度报道的大环境,环境还是改善。

主持人:那有人就把是否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全作为财经媒体的分类,就说没有披露全的财经媒体只能是散户的代言人,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呢?

周一:这个指定信息披露大家比较关注,因为指定信息披露目前来说,对证券类媒体也是一块比较不错的蛋糕,可能我们很多同行也很羡慕我们有这样一块蛋糕。在我看来的话,指定信息披露是中国包括海外的市场,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出现的特殊产物,并不是说一定会一成不变,而且会持续很长时间。将来很可能会在某个时点,他这个信息披露也许会转向网上信息披露。创业板已经朝这个方向转变了,所以首先要看到阶段性的产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的看,有没有指定信息披露资格来去区分、来分隔这个财经媒体阵营的话,我想恐怕不是很恰当。实际上我们也没有任何一家媒体会简单的把自己定义为散户的代言人,或者是机构的代言人,或者是官方的代言人。

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所有的财经媒体面对的是同一个市场、同一个经济、同一群投资者、同一群上市公司。在这方面,我们都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如果说有区别,区别在于包括《证券时报》在内的,几家有指定信息披露资格的证券的媒体。我们可能更多的从正面的,从建设性批评的角度来报道中国市场发生的事件。其他的一些财经媒体要做批评报道的话,他们可能做的更加直截了当一些,顾忌比我们少一些,这可能稍微有点区别。资本市场很多重大事件报道,发生第一枪往往是我们这些指定信息媒体。刚刚我也举了几个例子,包括蓝天的报道。我们几个的报纸已经做了很大篇幅的报道,包括基金经理的老鼠仓事件也是我们最早报道出来的,媒体后来跟进报道。包括很多内幕交易案都是通过指定信息媒体报道的,最后成为一个监管事件。

主持人:那你觉得现在的财经媒体还存在那些不足?需要怎么加以改进?除了你刚刚提到的三点。

周一:媒体的不足刚才实际上也涉及一些,包括他的独立性不足,主要存在两个大的不足:

第一,专业化的水准还不够还有待提高,还不够。我们财经新闻报道的专业化程度,我想包括我们报纸在内,国内所有的财经媒体应该在专业化程度这块都有很大的欠缺,我们还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我们很多报道的判断力、前瞻性,对真相的挖掘这些方面确实离市场投资者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经常会发现似是而非的报道,虽然很吸引眼球,但本质上是似是而非的报道。有些是人云亦云的报道,有一些是马后炮的报道,涨起来了你就看好,跌下来你就说没戏,这些报道实际上都是没有什么价值,有些时候还是摆乌龙。笑话的报道也不少见,几个月前有一个媒体报道说,国内一家建设类的上市公司人均薪酬98万,这不是一个天价薪酬吗?实际上后来证明这个报道根本就是一个没有事实的报道。专业化的水平还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点。

第二,独立性不够,确实还待加强,我们经常陷入到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去,报道客观性、公正性有时候会受到干扰。你也知道资本市场上是巨大的盈利场。里面涉及到的利益巨大,你一举一动、一个报道就会牵扯到巨大的利益,外在的诱惑很大。同时,财经媒体自身也面临激烈的竞争,也面临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像我们国内的市场,有几十家财经报纸、杂志、财经网站都要生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生存发展,都是他自己需要考虑的问题,自己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利益冲动如果处理不好,我挺担心的是财经媒体在个别事件,成为权贵资本的传声筒。有时甚至跟利益集团不光去报道他,而且还去帮他抬轿子,还要帮他当吹鼓手。我觉得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作为媒体从业者需要时刻警惕的事件。

媒体要获得公众的信任,要有公信力。要尽可能的专业,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给大家有价值、前瞻性的判断。另外,独立,虽然绝对独立是很难做得到,非常难,但是我想还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来保持我们报道的独立,保持我们报道的客观公正。

当前资本市场存在两大问题

主持人:最后,从你个人的角度来谈一谈,对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看法,比如说就你个人来说,这些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周一:1995年在北京研究生毕业来到《证券时报》,今年是我来《证券时报》的第十五个年头。我觉得站在《证券时报》这样一个资本市场媒体平台上,我见证参与报道了中国经济崛起、中国资本市场崛起波澜壮阔的过程。我觉得这是我自己,可能也是我们很多同行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大的收获。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机会赶上我们这个时代,能见证中国经济将来超越美国,中国资本市场超越美国。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的过程。就像巴菲特讲的,炒股票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成为一个传奇,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巨大的关系,所处的国土有巨大的关系。

我在观察报道中国经济崛起、中国资本市场崛起过程中,实际上也收获了中国未来的信心。对资本市场说是二十年,对我来说十五年,十五年下来,我听到过很多各种各样对中国股市、中国经济市场负面的声音。股市是赌场论,股市是好人不去的地方,还有千点论,要跌倒一千点才算交够了学费,还有推倒重来论,说这个市场完全失败了。同时,我也听到很多对中国经济不看好、悲观的看法,比如说中国经济崩溃了。2000年以来,不时会从海外的新媒体冒出来的,但是十年下来、二十年下来事实证明所有悲观的论调都是落空了,没有成为现实,我觉得这是很幸运的。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会很有信心,我相信下一个二十年应该是中国经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的二十年。同时,也是中国资本市场超过华尔街,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的二十年。所以,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这个壮观的过程。

主持人:那对于当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你怎么看待,又该如何解决呢?

周一:资本市场的问题离不开我们资本市场所属的大环境。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经常讲一句话:中国经济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我们中国经济还是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现在走的还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走这样特殊的道路,出现这样一些问题,甚至大一点问题,我觉得都不奇怪,走一点弯路有点曲折都不奇怪,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股权分置,分了我们十几年,最终在04年、05年时国家下了很大的决心,可以说举全国之力把股权分置的难题还是解开来了。目前还在困扰我们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问题,主要是有两个:

第一,上市公司分红太少了,投资的回报太低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最近查了一下最新的统计,好买基金的老总做了统计,从2001年开放式基金走进证券市场以来,基民,基金投资者通过买基金、通过专家理财,十年下来获得平均获益率是1.6%,这个获益率连银行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都比不上,更不要说通过跑赢通货膨胀,跑赢CPI那更是不可能的,这个回报我觉得太少了。投资股票股民来说,二十来下来实际的总收益率也是普遍不太理想。过去有句话我们经常讲:十个投资者里面有一个是赚钱的,两个是不赚不赔的,打平了,七个是亏本没赚到钱,这也是我们资本市场面临的不足。现金分红太少了,靠长期持有赚不到钱,那大家只好去投机,博取差价,这也是导致我们证券市场相对来说比较注重短期回报、短期利益、投机风气盛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太少,投资回报太低。

第二,我们的监管很不到位。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来在监管这块取到了很大的进步,确实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感觉监管这块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还是我们资本市场最大的薄弱环节。主要一个表现就是监管部门该抓该管起来的事情,没有抓起来没有管起来。比如内幕交易,利益输送、机构的老鼠仓,这样一些严重损害证券市场三公原则、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这些事件,大家都深恶痛绝,这个环节应该强化起来。

我们也注意到今年以来,我们查了很多内幕交易案,大案小案查了不少,加监管力度再加强。我觉得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威摄力度应该更大,对这些违法三公原则的处罚应该更重一点,这样的话才能让我们市场变得更加干净,净化这个市场。

另外一方面,我们该管的东西该市场化的东西,该让市场管的东西还不够放手。该让市场管的东西,有时候还是很多审批、监管,还是放在监管部门手里,市场化的程度还不够,监管部门的权利还是比较大,同时,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提高投资者的回报,提高上市公司的分红。如果上市公司分红意愿不强,甚至可以出台办法,强制推动上市公司来分红。如果上市公司的分红率超过了从银行的回报,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愿意把钱从银行里搬出来投到股票市场里去,获得比银行更高的收益,资本市场的长期价值就会体现出来。

第二,加强监管。资本市场各种各样违规的事要一视同仁,去大力打击他,加大处罚惩治的力度。另外一方面,我们还是要放松管制,该让市场管的东西,放手让市场去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后,市场一定会管的比我们有形之手管的还要好,还要更有效率,要充分发挥市场配制资源的基础上的策略。

主持人:非常感谢周总今天给我们分享您对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