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已经披露的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半年报数据中,共有12家创业板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同比下滑20%以上。其中,宝德股份(300023.SZ)、华平股份(300074.SZ)、南都电源(300068.SZ)分列净利同比下滑前三位,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分别高达82.07%、76.60%和69.48%。其他9家公司为汉威电子、朗科科技、网宿科技、三川股份、安诺其、阳普医疗、奥克股份、恒信移动和梅泰诺。[详细]
创业板的诞生促使巨富家族、亿万富翁们批量产生。动辄上亿的身家,让创业板新贵们躺在了“金山”上,一些曾和公司共患难的高管们失去动力,索性见好就收,辞职套现。落袋为安。对于要等待三年解禁期满才能获取真金白银的创业板大股东来说,如果不思进取,靠着发行价时的“市梦率”睡觉,最终可能仅是“潇洒走一回”,其财富会画出标准的熊市曲线。 [详细]
不少保荐人表示,创业板股票发行价畸高的原因在于疯狂的市场行为和发行制度。但保荐机构在超募资金中分一杯羹的事实说明,其不遗余力推高发行价的目的不言自明,正是畸高的发行价使78家创业板公司能获得平均超募2倍的资金。相关人士表示,要对创业板进行“限高”,必须对券商、发行人、拟上市公司加强监管,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详细]
103家公司,103家全部超募。没钱的时候愁钱花,上市之后愁花钱。这就是创业板公司普遍面临的尴尬。绝大多数创业板公司,此前还从未体会过如此手握重金的感觉。而证监会对超募资金的用途又有严格限制,规定超募资金只能用于主营业务,不得用于股票、创业等高风险投资。这些规定让很多创业板公司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更加六神无主。 [详细]
虽然辞职人数从全部创业板公司高管的比例来看,并不算很高,但“辞职效应”将给创业板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因为市场更多相信,高管辞职减持是对公司前景悲观的表现。确实,支撑创业板高估值的高成长性不复存在,中报数据显示,创业板公司高成长乏力。创业板113家企业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25.8%,低于同期主板56.9%、中小板46.8%的增幅。 [详细]
郭田勇认为,现有的股票市场对企业进行筛选的原则,就是所谓“量先价后”。“虽然大量中小企业能达到这个门槛,但大量的中小企业仍没有机会上市。可上创业板的企业本身又并不缺钱,”在郭田勇看来,现有的创业板应该真正降低门槛,为一些银行感觉风险大不愿意放贷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真正体现创业板“高风险、高收益”的概念。 [详细]
创业板发行制度引发的“三高”超募及体制性造富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创业板公平的极度困惑,如果财富并不是“把蛋糕做大”的创造而来,而仅仅是由于不合理的发行制度通过现有社会财富的体制性分配骤然暴富,则有失市场经济和股市的公平原则。因此,对中国创业板企业IPO上市过程中这一特有的、由于“三高”超募所带来的合法剥夺财富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详细]
当前创业板发展的主要矛盾出现在新股发行环节,大量的优质公司因为实质性审核望而却步。而吸引最优质的公司上市才是创业板成功的根本标志,因此,现在判断创业板成功为时过早,能否改善现有发行制度,建立与未来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审核体制,特别是最大程度地弱化审核制度中的实质性审核机制,应是创业板管理层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详细]
创业板上市迅速造就了一大批暴富的高管,在强烈的兑现冲动和职位减持约束的矛盾中,相当一批高管会选择个人利益即兑现持股,因此相继看到创业板高管辞职也是该原因使然。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毫无疑问大部分辞职高管都是冲着减持套现去的。“他们的职业前景已经很清楚了,就是提前退休。目前创业板的股价太高,太吸引人了,高管拿着的是由股民们支付的退休金。” [详细]
在未来的道路上,李大霄认为创业板应 该加强对信息的披露,培养一大批真正的创业者,创造利润给股民。他希望,中国有一大批创业者能够利用这个平台真正的走向世界,这才是中国在转型的过程中的希望所在。建立起一个谁创业,谁就能得奖的创业创新奖励机制,培养创业创新精神,这才是中国走向新希望之所在,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