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信贷“急刹车” 部分银行贷款负增长

适度宽松:从宽松转向适度

上半年天量信贷被质疑埋下通胀隐患,质疑声中,央行频频发文定调下半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然而,当7月份新增贷款骤降至3559亿,人们又开始担忧流动性因此紧缩而影响经济复苏。支持经济复苏与预防通胀的双重压力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重点正从“宽松”向“适度”转变。

·张春:下半年宽松政策微调 明年可能加息
·孙立坚:不能过早退出宽松货币政策

新增贷款收紧已成事实
7月份新增贷款骤降为3559亿,创下了今年的月度新低。8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4104亿元,虽然有所回升,但和上半年比回落幅度很大。

受制规模 响应货币政策“动态微调”

一国有大行地方分行高层人士称,该行全年的信贷投放总量在年初就已确定,并将指标下发到各地分行。在上半年投放大量新增贷款后,银行下半年就只能在剩下的既定规模里面运作。[详细]

信贷需求总体下降 票据转贷款“抢班”

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信贷需求大部分已在上半年的狂飙突进中被填满,无法继续提供充足的信贷需求来支撑银行的信贷投放。此外,导致7月份以来信贷投放放缓的因素之一,是票据融资置换为中长期贷款的空间较大。[详细]

下半年仍将“不差钱”
新增贷款减少,并不会带来下半年流动性紧缺。实际上,目前的新增贷款回落,正是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真正落实。

空转资金仍能支持实体经济

历史上我国的贷款新增1%能支持GDP0.5%左右的增长,而上半年新增1%仅支持GDP0.25%左右的增长,表明银行信贷资金可能没有完全流入实体经济。所以,即使下半年信贷增速缓慢,存量的信贷资金仍能支持实体经济。[详细]

银行三种腾挪术扩大信贷空间

筹划资产转让,把现有的信贷资产转让给其他银行,从而把信贷资产转移出表外;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信托贷款理财实现对企业的资金支持;此外,票据资产更是信贷资金腾挪空间的重要工具。[详细]

“退出政策”未雨绸缪
刚刚召开的G20财长会议和首脑会议定调全球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尚早,而我国高层也在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宽松政策迟早要退出,如果时机把握不好,迎接我们的将是严重的通胀。

通胀在不远的前方虎视眈眈

大量货币投放并不会马上造成通胀,而是有一个滞后期,等经济回稳,货币乘数效应会很快显现。根据测算,M1和M2反映到CPI中,可能会滞后8-9个月和18-19个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通胀,都是货币过量供应的结果。[详细]


 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孙立坚

不能过早退出宽松货币政策

目前全球经济还未彻底摆脱危机,进入新的经济复苏增长阶段。中国政府也希望尽快把货币政策方向盘交给市场。但问题是,如果说放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向和不确定性就会增加。另外,但是,宽松政策所带来的副产品也很明显。[详细]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张春

下半年微调 明年可能加息

目前各个国家为救市而采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微调一定会出现,目前包括中国在内各国经济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复苏基础,他个人认为到今年下半年,宏观政策应该有一些调控,甚至到明年会有比较大的调控。明年上半年,有一些国家可能会上调利率。[详细]

小调查
你认为新增贷款的回落会否影响经济复苏?
你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什么时候可以退出
权威声音
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宽松政策退出应以危机影响基本消除、经济恢复增长为前提。[详细]
世行行长佐利克表示,当前中国探讨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还为时过早,因为复苏基础并不稳固。[详细]
中行副行长朱民表示,现在很明显,企业的经营还没有好起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为时过早。[详细]
达沃斯系列访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副教务长张春就中国和国际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话题接受访谈。[详细]
复旦金融学教授孙立坚就“全球货币政策极度宽松,中国应该怎样调控”的话题接受访谈。[详细]
兰馨亚洲投资总监杨瑞荣、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CFO钱学杰谈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问题和机遇。[详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谈民营企业的发展困局,并探寻民企的生存之道。[详细]
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韦瑞龙介绍了本次年会的筹备情况,精彩看点以及举行年会的目标。[详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隆国强就“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出口之困”的话题接受访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