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联姻赶集:寡头合并背后的事
编辑:邬静娜 | 作者: [0]人气 | 2015-04-17
本期作者 杨倩 商业解密 贼心不死

今年的商业片主题,该叫没有什么不可能。不过结了婚,还请好好过日子。

滴滴、快的合并之后两个月,又一场被认为不可能的合并,真的发生了。

北京时间4月17日下午,这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交易终于尘埃落定。

公告内容显示:58同城(WUBA:NASDAQ)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完全稀释后),相应的对价包含3400万份58同城普通股(合1700万份ADS)及4.122亿美元现金。

与此同时,腾讯将以52美元(每ADS)认购价值4亿美元的58同城新发股票。认购完成后,腾讯占股比例将达到25.1%左右(占股比例为全部发行股票总数完全稀释后的数量)。腾讯的投资金额将分别用于58同城与赶集网战略合作的现金部分以及增持58同城现有股权两个部分。

58同城CEO姚劲波与赶集网CEO杨浩涌,也在各自内部邮件中确认:合并后相当长时间里,58同城和赶集网将继续两个品牌独立管理,姚劲波和杨浩涌将担任联席CEO”。

在商业战场,“既生瑜何生亮”才是真正的主旋律。同为分类信息的网站,58同城和赶集网都出生于2005年,都实行“会员+竞价”的商业模式,于是一出生便被打上了竞争对手的烙印,并在此后数年中相互比融资金额、市场份额、明星代言等等。

4月14日晚间,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58同城将和赶集网预计将合并。

尽管如此,在最后一分钟,这笔交易的落成似乎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关于两家合并以及即将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各种消息陆续传出,但有接近赶集的知情人士对腾讯财经《资本论》表示,在公布之前的两天,双方的交易其实还存在变数,包括一些具体细节的认定上,双方各执一词。

这种不确定性也体现在,交易相关方的暧昧态度上。与一年前表示“收购”赶集无意义不同,当事方之一的58同城CEO姚劲波这次只是将皮球踢给了赶集网,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先听听他们怎么说”。对此,赶集网公关部并未正面回应,只是表示本周四会对此统一回复。

而58的其中一位投资人态度更为暧昧,他对腾讯财经《资本论》建议:可以买入股票了。此前受合并消息影响,58同城本周二股价暴涨33.64%。

但商业战场也有另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58同城和赶集的合并,只是又一个注脚。

资本的推手?

如同滴滴、快的的合并,58同城与赶集的联姻,更是“父母之命”的结果,投资人是两家合并的背后推手。

据上述传言,两家合并之时,即有部分投资人退出。而赶集网的这部分股权,据腾讯财经《资本论》了解,百度一度也想接盘。最后出局,是因为价格没谈拢。

据腾讯财经《资本论》从58同城内部人士获悉,早在几年前,赶集的投资人就找过58同城的投资人和姚劲波,希望能推动合并。当时没能有进展的原因,是“杨浩涌不同意”。实际上之前不久,还传出过赶集要在今年6月IPO的消息。

但对方并没有透露,当时主动找上门的是赶集网的哪一个投资人。从2009年迄今,赶集网总共有五轮融资,投资人包括了蓝驰创投、诺基亚亚洲成长基金、今日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中信产业基金、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麦格理资本,而2014年8月的最新一轮投资在来自凯雷投资和老虎基金。

而在市场传言中,老虎基金被认为是这场合并最积极的推手。甚至传说出,老虎基金在58同城和赶集两边下注推动合并,以减少这两个竞争者之间的消耗,2013年双方爆发营销和推广大战。但从目前的公开信息中,找不到老虎基金投资58同城的信息。截止发稿,腾讯财经《资本论》未能获得老虎基金对此的评论。

存了要退出之心的,或许并不仅仅是老虎基金。去年底今年初,赶集网另一家投资基金就曾对腾讯财经表示:赶集的选择蛮多,不走58同城的平台化道路、也可以走小而美的专业之路,“在一个垂直领域深挖,做好了卖给58同城也可以啊。”

两家掌门人:为啥这次又愿意了?

无论是哪一家资本方,推动这笔合并显然也并不容易。此前不仅赶集的创始人杨浩涌不同意,姚劲波也并不积极。

2014年被问到是否会收购赶集时,姚劲波曾扬言:“赶集网的用户是我们用户的子集,商户也是我们的子集,产品也是copy我们的,收购这样一家公司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了解了这个背景,也能明白姚劲波在面对媒体时,为何会打起太极。同时也能了解,为何这场联姻的气氛,为何多少看起来有点诡异。实际上58同城的好几个投资人都不太明白,为何外界会这般热闹。“我都没听我们相关同事说起过这件事”,其中一家PE基金人士说。

但一个问题仍然呼之欲出:两个此前不愿意的人,为何现在又愿意了呢?而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无论是两家是以何种方式合并,他们的融合过程能够顺利么?一位美股投资人就问:杨浩涌和姚劲波谁当领导?杨浩涌会向自己眼里的“土包子”低头么?

一位接近58同城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资本论》表示,此次能达成合并协议,是杨浩涌扛不住投资人的压力了。而另一边,上市之后的58同城尽管发展迅速,但也没能将赶集一下子打死。但也有分析认为,在投资人压力、彼此干不掉对方的情况下,促成双方合并更大的原因,是防止出现新的更强的竞争对手。

2013年11月,58同城赴美上市,在纽交所成功IPO。在58同城上市前,这两家公司一直被认为旗鼓相当。根据58同城的招股说明书,2013年前三季度,其营业额为1.0044亿美元,净利润878.5万美元。

借力资本市场的资金和品牌效应,58同城此后发展迅猛。据该公司今年3月公布的2014年年财报,全年营收为2.65亿美元,同比增长81.8%。全年净利为2880万美元,同比增长28.5%。同时借由并购,迅速向生活服务类平台发展。仅过去一年,58同城就收购了驾考平台驾校一点通、房产信息平台安居客,以及入股装修O2O公司土巴兔等。

这确实给赶集带来了压力,但似乎也没到胜负已定的地步。实际上58同城上市之后的2014年8月,赶集就引入了总额2亿美金的新一轮融资,这甚至超过了58同城的上市融资额。而据赶集的官方信息,当年其销售增速达150%。它也并非没有上市可能,2012年赶集网原本计划上市,但受制于杨浩涌的离婚诉讼拖延而未能成行。2013年8月杨浩涌对外宣布,2012年底赶集网实现持续盈利,预计在2013年将实现全年盈利。

亿欧网联合创始人、O2O行业分析师黄渊普解释说,专注细分市场的众多O2O创业者,是58同城和赶集共同的敌人。而更重要的是,更大体量、更有威胁的美团、大众点评会否从现有的餐饮领域延伸到更广的生活服务领域?这大概只是时间问题,比如美团已经明确提出要打造生活服务平台。“长远看,大众点评网、美团和58同城、赶集之间,是会有竞争的”。一家VC基金投资人说,他所在的基金投资了不少O2O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