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资本包凡:新经济是未来
编辑:邬静娜 | 作者: 杨杨 [0]人气 | 2017-02-02
本期作者 杨杨

未来三年,我们没看到会出现什么令人振奋的颠覆性机会

包凡是华兴资本的创始人兼CEO,他应该是最有名的中国投行人士。在2015年的彭博全球金融影响力排行榜中,包凡位列22名,王岐山和王健林则分别排在第33名和第37名。

这家投行在中国5亿美元规模以上的融资市场中占据1/3的市场份额,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里的并购之王,中国高科技公司海外上市的投行业务中,华兴是中国投行中参与最多的。

去年一年,他们参与了360的私有化,是摩拜融资的财务顾问,在并购市场里则做了10个案子、涉及金额160亿美元。

在他眼里,2017年值得注意的是宽松信贷周期走到了尾声。互联网的创新遭遇了瓶颈,因此他认为机会在更广泛的新经济领域,这包括了从医疗健康、高端制造到大消费等范畴,唯一的评估标准是高增长。

华兴资本包凡:未来三年,我们没看到会出现什么令人振奋的颠覆性机会华兴资本包凡:未来三年,我们没看到会出现什么令人振奋的颠覆性机会

2017年相当关键,但也充满了不确定。去年发生了几件大事,都对今年的投资环境有很大影响,美国大选、英国脱欧以及欧洲的不稳定。总体看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从相对的单极走向多极端,伴随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另一件事情,我觉得市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重要性,就是在经历了近20年的相对宽松的信贷周期走到了尾声,下一个新的周期可能是比较紧缩的,一个标志是去年12月的美联储加息。这不仅意味着资产价格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同时信贷周期的转化也可能带来金融危机。这是另一重不确定性。

回到创投行业,创投行业的源头是创新,新的热潮总是与颠覆性的创新机会相伴的。但站在今天看未来,我们还没看到未来三年内会出现什么令人振奋的颠覆性机会。也就是说创新进入了一个相对瓶颈期。

即使对大型的高科技公司而言,他们也面对如何处理和政府关系这个问题。尤其是川普上台之后,西方政治体系中的精英化统治现在也受到了挑战。高科技公司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全球化是西方民主精英最推崇的概念。

对我们服务的、投资的创业公司,我们反复所强调的,是未来要回归本源、回归创新。如果一个创业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没有根本突破的话,实际上很难形成长期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作为一个金融机构也要回归本源,即伴随优秀企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服务、分享他们成长的果实,而不是利用信息在市场里兴风作浪。

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机会在哪里?毋庸置疑,新经济是一个未来。中国整个处于结构化变革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就业还是资产结构。什么是新经济?我们内部也有很多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这样的:只要是有高增长、可持续的,都是新经济。

所以新经济的核心是成长率,即在一段时间里是否能可持续增长。这覆盖了从医疗健康、高端制造到大消费等等的范畴。尽管互联网遭遇了发展瓶颈,但跳出这个领域,比如新材料的发展依然是日新月异的。

资本市场的退出环境,尽管依然不能预测,但相信会比去年好得多,国内A股的新股发行在提速。海外市场的上市窗口期,会随着一些标志性公司的上市而出现。

再一个机会就是国际化,这也是华兴的未来战略重点之一。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融合,是一个必然趋势。虽然眼前有些挑战和问题,但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

这会是今年最确定的一个趋势。并购市场里上几年出现的主题,比如私有化、行业里各大公司的并购等等,这些热点在今年都不会那么集中。另一个相对突出的主题,可能是大公司的分拆。

第三个机会,是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这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本身,还要能真正产生商业价值,也就是说这个技术是有广泛用户基础的。

扫描二维码,关注资本论,投资塑造未来。扫描二维码,关注资本论,投资塑造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创业集市
如果想加入集市,请联系我们
Email:smart2money@qq.com
相关报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