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出品
当阳光照进事实
2014-09-24 第0020期 往期回顾

中钢雪崩:资金危机三年未解 总裁再去职 人参与了讨论

导语:飞速地膨胀,又飞速地衰落,中钢集团就像央企中的一颗流星。三年前接替“闯祸”的黄天文,三年后,贾宝军仍被员工的公开信斥为“三无老板”,黯然去职。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央企,真的能盼到政府巨资救助吗?

中钢集团再次陷入资金危机,总裁贾宝军黯然去职中钢集团再次陷入资金危机,总裁贾宝军黯然去职

两朵红色的玫瑰绽开着,红花绿叶的簇拥之下,不远处的中钢大厦拔地而起。这是中钢集团总裁、党委副书记贾宝军的微信头像。

但是他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这幢让无数中钢人骄傲的大楼里了。

腾讯财经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就在中秋节放假的前一天(9月5日),国资委已经在中钢集团领导层范围内宣布免去贾宝军的职务,但并未正式发文,也未在中钢内部进行传达。当天,贾宝军并不在现场,此后也没有再出现在中钢,而是以“休病假”的名义不再上班。

9月23日下午,腾讯财经打通了贾宝军的电话,但他拒绝回应自己是否已经去职的问题。中钢集团新闻负责人同样并未回复腾讯财经有关此的询问,国务院国资委亦未对此进行回应。

此前一天,“中钢集团银行贷款本息数百亿元全面逾期”的消息在网络上盛传。随后中钢集团对腾讯财经表示,百亿元贷款逾期不属实,但承认存在个别资金回笼未按期到账。然而,腾讯财经接触的多位银行业人士,已经开始打听中钢的未归还贷款的处理方案,显示出中钢的贷款逾期并非空穴来风。

贾宝军的前任黄天文,在迅速做大中钢成为国资委的“红人”之后,又因为中钢迅速暴露出的诸多财务问题,于2011年被免职。但三年后,继任者贾宝军并未能改变这一状况,中钢集团因为财务状况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自己也像黄天文一样黯然去职。

6月份,很多中钢的管理干部及员工均在自己的邮箱中发现了一封邮件:这是一份某中钢员工写就的公开信,这封以《中钢集团还有希望吗?》为题的公开信中,直指中钢集团通过财务造假、申请财政补贴才实现了2013年财务报表的盈利,并且将贾宝军称作“无思路、无作为、无正气”的“三无老板”。

另一方面,随着中钢集团再度陷入资金危机,市场上也开始流传国家将对其注资200亿的传言。然而,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当前形势下,政府真的会救中钢这样“战略性不强”的央企吗?

再陷资金危机

9月22日晚间,社交媒体开始风传,称“中钢集团被曝出数百亿银行债务逾期,国务院出面协调,此事涉及到工行与交行两大国有银行。”到了23日,新的版本更加具体,“中行200亿、交行150亿、光大110亿、国开100亿、农行90亿、民生75亿、浦发40亿、北京银行30亿、工行20亿。总共780亿。”

不过,随后工商银行对腾讯财经表示,中钢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在工行的融资余额,占该集团全部金融机构融资余额的比重不足1.3%,目前该集团在工行的相关融资均未违约。其他银行暂未正面回应,不过,腾讯财经获悉,由于中钢集团的主账户开在中国银行,因此中行是贷款最多的银行没有悬念。

而财务报表的数据则显示,中钢集团的未归还的银行贷款可能远低于传闻中的780亿元。根据中诚信评级对中钢集团控股子公司中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钢股份”)的评级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31日,中钢集团合并报表总资产1100亿元,总负债1033亿元;中钢股份总资产1000亿元,总负债950亿元,即中钢股份资产、负债分别占集团公司91%和92%。因此,中钢集团的负债主要体现在中钢股份。

而据中钢股份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钢股份短期借款为370亿元,长期借款为50亿元,共计420亿元。这也意味着,中钢集团的借款至少在420亿元以上。也就是说,尽管中钢集团总负债达到1033亿元,但超过530亿元是以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形式存在,以借款形式存在的负债最多不超500亿元。

中钢股份的财务报表披露了部分短期借款的详细情况,其中几笔较大的短期借款如下:短期质押借款中交通银行34.5亿元、中国银行40.8亿元;短期保证借款中光大银行为23.57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为40亿元、交通银行12.04亿元、农业银行为46.95亿元、中国银行21.81亿元。

中钢的财务问题并不仅仅局限在银行贷款上。就在6月份的那封员工公开信中,就直指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经营一直亏损。 “今年1-4月当期经营亏损6亿,预计上半年经营亏损8-10亿,下半年的经营形势更加严峻。中钢集团底子薄,2009年财务报表上的净资产80亿,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

信中提到,中钢集团已经持续4年经营亏损,2013年通过出卖土地8亿和申请财政补贴11亿,才免强将财务报表做成盈利,掩盖了当期经营亏损。中诚信报告的数字显示,当年中钢集团利润总额为1.35亿元。

公开信中提到,中钢集团已经持续4年亏损公开信中提到,中钢集团已经持续4年亏损

信中还列举了管理层“热衷于围绕企业的财务报表做文章,急功近利”的五大“罪状”:一是,大量的长期应收账款挂在账上,不按照会计制度计提减值,仅仅钢铁这一个板块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就有30亿。

二是,被海鑫钢铁、鑫达钢铁等民营企业套牢的资金接近20亿,“集团领导要求保密”。——这是继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山西中宇”)的40亿占款之后,又被曝出的高额占款事件。

三是,近年来主要商品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存货普遍发生潜亏,但在财务报表上不反映,有的“存货”在仓库已经没有了,但财务报表上仍然记着有。

四是,卖房卖地卖资产,把历史上积攒下来的值钱的东西,能够卖出去的已经卖的差不多了;五是,不断地向国资委财政部要补贴要注资,补贴和注资都是“白给的钱”,其中补贴可以直接计入财务报表的利润项,掩盖当期经营亏损。

“中钢集团的财务报表,已经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公开信呼吁国资委聘请四大会计事务所对中钢集团进行重新审计,称“浮现出来的‘窟窿’一定会让人震惊。”

贾宝军其人

贾宝军没能堵上三年前的“窟窿”。2011年5月,从被迫提前去职的黄天文手中接过总裁一职时,贾可谓临危受命。

黄留给贾宝军的是一个高速扩张后“大厦将倾”的中钢:陷入山西中宇的40亿占款泥潭,14亿美元巨资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矿业公司却遭遇亏损,现金流不够支撑其正常运营,甚至无法依靠自身能力按期偿还贷款。

“新官上任三把火”,贾宝军接手后即开始了一系列调整:大幅削减资金占用量较大的业务,清理高库存,成立专项小组解决资金占用问题,并撤销了运作整体上市项目的“长江”办公室,开展事业部改革,对中层基层干部进行重新竞聘上岗。此外,还开始出售四川炭素有限公司、杭州湾大桥项目股权等资产,以换取资金输血。

然而,就在他上任伊始,一位前高管却对当时的媒体表示,贾宝军来后,工作并不太好开展,因为“大家都没有心思和精力放在公司经营上。”

似乎一语成谶。三年之后,中钢再度爆发危机,而问题也依然与三年前几乎没有变化:无力偿还贷款、民企大量占款、盈利能力底下。

是黄天文治下的中钢积重难返,导致贾宝军无力回天,还是贾也要为中钢的危局承担责任?上述员工的公开信显然认定是后者。

公开信将贾宝军斥为“无思路、无作为、无正气”的“三无老板”。一方面,在企业经营上,贾宝军提出的扭亏脱困“三年三步走”没有具体的路径,“空谈而已”,信中举例称,在今年一季度经营专题分析会上,贾发表了“重要讲话”,突出强调当前要抓好群众路线教育,但具体经营上的事却只字未提。

贾宝军被斥“无思路,无作为,无正气”贾宝军被斥“无思路,无作为,无正气”

对于贾宝军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公开信却认为,除了事业部改革、以及干部重新竞聘上岗外,贾并未做其他实事。而就算是这两件事情仍然存在问题,事业部改革是在集团职能部门与二级企业之间增设事业部这一机构,但是二级企业的人、财、物等管理和考核仍归集团职能部门不变,“结果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忽悠”;竞聘上岗则导致了部分“老实的领导干部不明不白地下了岗”。

信中还指责贾宝军“无正气”,称其对于国资委任命的其他领导干部不信任、不团结,造成其他领导干部之间貌合神离,各自为战甚至相互较劲。此外,他挑选6人提拔为总裁助理级的领导干部,与国资委任命的其他领导干部之间分权分工,造成管理职责不清。

一位内部人士对腾讯财经称,自己基本认同公开信的三个判断。他认为,黄天文要为中钢的问题承担主要责任,但继任者贾宝军“是个炼钢的”,不懂钢铁服务行业,外行领导内行,自然“无思路、无作为”。在来到中钢之前,贾宝军在武钢工作了28年,从热轧厂技术科技术员做起,直至武钢集团副总经理。

上述内部人士认为,在用人方面,贾宝军存在排斥异己问题,这也导致很多“老中钢”的出走,例如集团最大子公司中钢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邴琪纬、副总经理郭晓洁,都跑去民企“打工”;副总经理级别的总法律顾问高蔚卿,也“下嫁”至神华集团的二级公司神华物资担任副总经理。

“三无”之外,该内部人士甚至还给贾宝军加了一条“无干劲”,称黄天文为了工作时常不睡觉、不回家,而贾宝军则相对懒散。一个细节是,黄天文时代,中钢总部要求所有员工着正装上班,西装革履,而贾宝军上任后,带头不系领带,穿着随意,这让员工的整体精神风貌有所变化。

联合金属网高级分析师张佳宾对腾讯财经表示,中钢集团财务状况的恶化与自身的投资结构不合理密不可分,粗放式的增长、混乱的管理埋下此次网传消息的恶果。

而上述内部人士认为,贾宝军如能在三年前开始做好三件事,才能挽救中钢。一个是搞好内部机制,用好人,而不是排斥异己;第二个是做好主营业务,不能将责任全部推给整体环境,中钢最大的亏损来自铁合金业务,但一些民企却能在这个领域实现盈利;第三,应该加快业务转型,例如在发展电子商务上,如今的中钢远远落后于民企。

但是,为时已晚。

央企:破产还是拯救?

危机三年未除,中钢的下一步将会怎样?最关心这个问题的,除了中钢人自己,就是银行了。9月23日,几位国有大行人士开始在微信群中讨论中钢的债务处置问题,担忧银行在此事件中受到冲击。

好消息传来:当日上午,一位接近此事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他从一位银行高层和一位投资机构高层处获悉,贷款逾期的传闻属实,但中钢集团不会破产。目前已经出台解决方案,逾期贷款债务可能通过债转股的方式予以免除,并由中央向中钢集团注资200亿元。

这个消息让中钢、也让银行感到踏实。然而,中铝集团的一位高管却认为,为中钢注资200亿元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只是中钢主动传出的单方面消息。

上述内部人士也认为,获得如此大规模政府注资的可能性不大,相比而言,2013年中钢申请到的财政补贴也只有11亿元。他认为,政府不予以注资的原因,主要有两条。

首先,“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在国企改革上就体现为国企要增强市场竞争力,不能靠行政手段。如果在此时对于一个在市场竞争中落败的央企进行大规模注资,并不符合“十八大”的精神。

其次,一个可以比较的例子,是曾经连续亏损险些退市的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1919.SH;01919.HK;下称“中国远洋”)。2011年巨额亏损后,时任董事长魏家福多次向媒体称自己多次向中央打报告,要求政府出台政策救助。随后,市场上先后传出中远向政府请求注资100亿元、甚至200亿元的传言,但最终,中国远洋没有等来这样的注资。

“中国远洋所在的航运业,是带有一定国家战略的行业,国家出点什么事情,需要他来运输。”上述原中钢内部人士认为,与中国远洋相比,中钢集团所在的钢铁服务行业,并不具备国家战略性质,相同的事情都有足够多的民营企业在做,“中国远洋获得不了注资,中钢凭什么能获得?”

华源集团曾成为第一家破产重整的上市央企华源集团曾成为第一家破产重整的上市央企

如果资金危机继续蔓延,难道中钢只能选择破产?对此,该内部人士认为,央企破产并非没有先例。2008年9月27日,经上海二中院依法裁定,华源集团进入破产重整案程序,成为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中第一家实施破产重整的公司。

另一选择,则是与业务有着高度重合性的五矿集团进行整合。早在三年前,这个消息就曾经传出,但最终并未实现。“即使是目前,这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位内部人士若有所思地问腾讯财经:“不是战略性行业,又竞争不过民企,还要亏损,这样的国企,存在是否有意义?”他认为,中钢如此折腾,根本原因在于国企管理者的“官本位”思想,“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心疼。”

这家2003年总资产近100亿元的钢铁贸易央企,2010年的总资产已膨胀至超过1800亿元,又在四年之后,迅速降至千亿以下。飞速地膨胀,又飞速地衰落,“就像一颗流星。”

(腾讯财经 刘中盛、冯军、杨玚、闫铮 发自北京)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后感:

本期作者

刘中盛

刘中盛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我想对TA说

本期作者

冯军

冯军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心疼

我想对TA说

本期作者

杨玚

杨玚

打破央企不破产定律,银行才会更多考虑把钱借给民企。

我想对TA说

本期作者

闫铮

闫铮

流星划过,绚烂之外,也要留下思考。

我想对TA说

公众帐号

关注《棱镜》公众帐号和主创团队互动

关注《棱镜》公众帐号和主创团队互动

栏目邮箱:lengjingtxcj#qq.com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