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借你伞,雨天把伞收回来。

这是银行一贯的做法。

换句话说,银行倾向于把钱贷给资质好的,不放给信用差的。

那么,现在银行倾向于把伞借给谁呢?

买房者!

央行7月份数据显示,该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也就是说,7月份新增贷款几乎全部来自房贷。

房贷撑起银行的一片天。

这一数据也得到了近日发布的各大行半年报的证实。

上半年,建行新增贷款6527.37亿。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4093.56亿。也就是说,建行上半年的新增贷款里,房贷增量占62.71%。

农行上半年新增贷款4859.20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加3110.35亿元。房贷增量在新增贷款里的比重为64.01%。

股份行里面,招行上半年新增贷款2022.4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154.16亿元。房贷增量在新增贷款里的比重为57.07%。

银行贷款就一块蛋糕,都切给住房贷款了,切给公司的就所剩无几了。

数据显示,全国10家大银行中,公司贷款业务这块,6家降幅在10%以上。降幅最大的是招行,下降了19.32%;其次是建行和农行,下降了18.94%和18.05%。

可以说,银行和房地产目前已经形成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

银行降息、降首付、放宽信贷条件,使得更多的人去买房,繁荣了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火爆之后,银行的信贷业务也得到爆发式增长,弥补了它在其他领域的信贷缺口。 但是,银行毕竟是个对风险高度敏感的行业。

银行大量增加房贷业务,有两个考量。

一、现在的放贷渠道确实太窄了。把钱放给基础设施项目,这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放给实体企业,这些企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跑路了。因此银行最后只好放给相对来说还算靠谱的买房者。

二、银行尽管放宽了房贷的条件,但它依然会守住一个底线,就是不会把钱贷给一个没有偿付能力的买房者。

然而,问题来了,买房者的偿付能力取决于什么条件,一是收入水平,二是房价水平。

这也很好理解,假如一个家庭月收入三万,那它当然可以承受1万的月供。假如这个家庭买的房子始终在增值,那它当然不可能弃房断供。

然而,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是否总能保持呢,房价是否永远是直线上升呢。

前者取决于总体的经济形势,而经济形势很大部分取决于实体经济,一旦实体经济崩溃,企业大量裁员,那家庭的收入水平可能减少甚至没有了。

而房价的上升与否,很大部分取决于整个社会的资产流动性。如果一国的货币总在超发,流动性总在泛滥,而这些钱无法进入实体经济,都进入了股市房市,那么房价可以保持上升的势头。 然而,这种泡沫性的上涨是以高杠杆为代价的。

就是说,以前你手头有100万才能买到一套200万的房,现在银行因为钱太多了,所以放宽了信贷条件,你只要付20万的首付就能买到200万的房子了。

然而,杠杆越高,风险越大,因为所有的杠杆,其基础还是你的收入水平。 而收入水平最终还是取决于总体经济形势。

再回过头来看银行大部分的钱都放给房贷这件事。房贷放出来之后,买房者买房,这些买房的钱大部分都进了开发商的腰包。

而开发商的钱又通过各种地王拍卖进入了地方政府的腰包。

地方政府的钱呢,又花在了那些根本收不回来投资的基建建设、地方债还款和僵死企业的善后上面。

也就是说,通过这一循环,银行放出来的钱,名义上是给了买房者,最终还是到了地方政府手里。

黑洞,所有的钱都进入了黑洞。 中国的经济,中国的老百姓,能否逃离这一黑洞?最近又有关于中国房价泡沫大、抑制资产泡沫、热点城市推出新一轮调控的讨论。

那么,房价还会涨吗?房子还能买吗?扫描屏幕右侧的二维码,关注哥的微信公众号:kancaige,并回复“”,哥给你说说其中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