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9期

清华诺贝尔经济学论坛暨改革开放40年经济思想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召开

2018年12月9日,清华诺贝尔经济学论坛暨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研讨会主旨是向国际主流经济学界积极、正面地传播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所蕴含的伟大经济思想,将中国的故事和经验提炼升华为被主流经济学界接受的经济理论。本次研讨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主办。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外国嘉宾有: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爱德华·普雷斯科特;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政治学教授巴里·埃森格林;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全球事务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伯格洛夫;巴黎政治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扬·阿尔冈。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成钢;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王一江,以及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统计局、中国证监会研究院等单位的国内专家学者也莅临了本次会议。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席陈旭教授应邀出席并致欢迎辞。陈旭表示,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举办此次研讨会,意义重大。四十年来,中国对外不断学习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经验和理念,对内不断持续的深化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清华大学的创办与发展始终与对外开放紧密相连:今年4月成立的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就是希望能够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的经济学理论,基于中国发展的经验和基本事实,总结、提炼相关理论,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

随后,李稻葵院长代表研究院发布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学总结》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是由李稻葵及其研究团队经过多次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文献查阅后,历时九个月完成。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40以来,中国经济在全球的比重从不到5%上升至18.2%,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又极为独特的经济增长。报告主要从新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土地使用权的转换、金融深化与金融稳定、以学习为导向的对外开放、审慎的宏观调控五大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践进行经验的总结。报告指出,首先,要有激励机制促使地方政府帮助企业快速进入和发展;第二,地方政府要有动力将土地快速地从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第三,金融深化至关重要,即引导居民庭持有越来越多的本币金融资产,将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第四,学习是对外开放中经济增长的关键,开放的根本好处是学习而不是比较优势,单独的比较优势往往会使经济处于低发展水平;第五,中央政府必须积极审慎地调控宏观经济。由于企业在产业组织博弈中相互竞争,经济过热时太多的企业进入同一个行业,经济过冷时又变得不愿退出拥挤的行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调控措施,主要包括市场化手段、行政命令和改革措施。

报告总结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的行为和激励必须改革和调整到位,中央与地方政府作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与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值得进一步完善的重要研究领域。

出席研讨会国外嘉宾们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成功表示钦佩,并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埃德蒙·费尔普斯认为该研究报告充满了新的思想,报告五方面的总结内容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于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建议可以加强创新的分析和将中国人口基数大和多样性的特征加入到今后的研究当中。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对报告表示赞同,认为中国的发展为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过去四十年目睹了中国非凡的发展的历程,在一些非常重要的高科技领域当中,中国正在成为或者已经成为领先者,希望中国能够继续创造它在过去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埃里克·马斯金认为报告的内容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中国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表现出了非常了不起的改革奇迹,应该来讲是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最成功的一个经济时期。但是全球化对中国收入不平等问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总体上全球化还是非常符合中国的利益的。托马斯·萨金特非常认同报告中土地使用权的转换对经济发展成功的重要性,土地在宏观经济政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认为土地要素的分配和估价对于经济发展需要中央政府加以干预。

巴里·埃森格林表示了对报告观点的认同,并认为报告涵盖有六部分内容,包括中国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进步、公私有经济共同发展、新企业的进入和繁荣、集权和分权的平衡、物质和人力投资和成功避免经济危机,这六方面对于中国经济的成功有很大的作用。丹尼·罗德里克认为,整个报告研究非常的充分,强调了学习的作用,而不是固守比较优势理论。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机制是及其复杂的,不能够一刀切,中国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市场加政府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埃里克·伯格格夫认为,中国的成功在于中国对于自己的发展模式非常的深信不疑,中国发展经验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学习型的国家。扬·阿尔根表示,良好的制度设计对GDP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贡献,政府、产业政策和市场的平衡使得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也带来中国高速的发展,但是中国面临着高储蓄率和社会信任等方面的挑战。

在听取了外方学者的意见后,中方嘉宾也随即针对报告给出了各自的解读。马建堂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极大的理论勇气直面改革的进程,不断的创新所有制的理论。四十年来,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推动着中国经济面貌的改变,推动着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中占的五、六、七、八、九这个大格局的形成(非公用制经济创造了50%的税收、60%的GDP,创造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企业法人个数的90%)。中国经济40年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近三千万民营企业的出现发展壮大。而且,中国对非公经济的认识和改革仍然在不断地深化。许成钢认为,中国奇迹是在没有足够的法律保护的情况下,私营部门蓬勃的发展带来的。中国地方政府有很大自主权来制定经济政策以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这种尝试就是以这种激励制度为主要特点。王一江对报告中五方面的总结表示赞同,认为经济增长与政治制度安排的关系也值得研究。他认为财富与政治制度安排之间的负相关的理论在中国是适用的,中国是从一个相对分散分权的制度安排下向一个更加集权的制度安排过渡,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分配不平衡。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原子智库(AtomThinkTank)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原子智库(AtomThinkTank)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投票

确认投票
原子智库
微信扫码 订阅专属投资管家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