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1期

44年存款翻倍被忽略的七大意义

这两天被一篇《厦门女子44年前存1200元如今成功取出2684.04元》新闻刷屏,

报道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的组织协调下,经过多方计算确认,在支取日这笔存单本息合计为2684.04元,其中利息1484.04元。

云牛科技副总裁贺江兵云牛科技副总裁贺江兵

以下为观点全文

这两天被一篇《厦门女子44年前存1200元如今成功取出2684.04元》新闻刷屏,大致情况是这样的:1973年3月20日,福建省厦门市陈女士在“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支行灌口营业所”存款1200元。8月21日,在《海峡导报》文章《44年前存单,还能取出钱吗?》报道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的组织协调下,经过银行系统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农业银行厦门灌口支行找到了底单。最后,经过多方计算确认,在支取日这笔存单本息合计为2684.04元,其中利息1484.04元。从农业银行成功取出本息。

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刷屏的时候有人黑陈女士的说那是就很有钱,有黑银行的说要是贷款可能会是天文数字的,也有说那时候可以买两套房,现在只是普通工人一月工资的,还有那大米价格比较说现在通胀如何严重的。

而在我看来,所有的评论忽略至少七个方面的重大积极意义。

第一,银行做到了“铁规章、铁算盘、铁账簿”。这个三铁是由时任总理朱镕基在1998年公开对金融机构提出的要求,从这件事儿上看,起码银行做到了。虽然现在银行基本不使用算盘,并且在朱镕基提出这一要求的时候很多银行已经实现了电算化,这也是个比喻就是要银行做到计算准确。关于铁账簿,虽然经历了44年,还是从农业银行找到了底单,那时候存款都是一式三联或四联,一章存单交储户,银行留下底联,根据规定,银行底联是要永久包括的不能销毁的档案。

第二,存款是最安全的理财。44年存款只翻了一倍,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满意,当然,如果保存现金估计早花完了,如果压在箱底,估计也霉烂变质了,那是文革时期,并没有什么可以投资渠道,就这点来说,陈女士家人钱存银行的做法是唯一的出路。无可厚非。

至于有人说风凉话,如果是贷款现在是天量数字可能是既不懂金融也不懂法律,银行每年都要核销不良贷款,如果实在不能还贷款早被核销掉了,不可能存在44年,从法律角度看,银行也早过了诉讼时效了。

第三,折射出金融改革的影子。陈女士的这笔钱是存在人民银行的,那时候,人民银行既是商业银行也承担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的职责,后来,中国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逐步从央行分离出去,人行只承担央行和金融监管职能;再后来,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先后从人行分离出去,只承担央行职能。

第四,反应了中国利率政策变化情况。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笔存单的利息计算要涉及1972年、1980年、1993年的多次储蓄管理制度变革、至少16次的利率调整,还要考虑到利息个人所得税的多次变化。经过多方计算确认,在支取日这笔存单本息合计为2684.04元,其中利息1484.04元。

第五,这体现了契约精神。银行应该加分,而不是去嘲讽,人民银行和农行分家不赖账,正是契约精神的表现。

第六,的确,也反应了通货膨胀。当时可以买两套房,现在一个个人工资,但是,不要忘了,那时候还是文革,房屋买卖根本不可以。住房自由买卖是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儿。在新闻报道里说也那时候大米一角三分钱,虽然便宜也不是随便能买到的,要粮票。有钱也不能交易,这是时代的进步,而不是相反。

第七,媒体监督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八月份的《海峡导报》,会不会引起各方高度重视,陈女士是不是能取到本息,这个真的难说了,因此,媒体监督、报道无论对监管部门还是对企业来说始终是非常重要的。

如前述,央行分离过工行和农行,媒体报道说:经核实确认,人民银行改制后,其储蓄业务先后由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承接。也就是说,这张存单的底单被分流到了这两家中的一家。在人行厦门市中心支行的组织协调下,工行厦门分行和农行厦门分行发动全系统力量,在可能的网点展开全力查找,他们还就此咨询了早已退休的老前辈。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29日,导报记者接到喜讯,底单在农业银行找到了!

如果没有媒体介入,1200元这样的“小事儿”能引起各方这么大的重视也是存疑的。

作者:云牛科技副总裁贺江兵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原子智库(AtomThinkTank)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原子智库(AtomThinkTank)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投票

确认投票
贺江兵
云牛科技副总裁
微信扫码 订阅专属投资管家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