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0期

巴曙松:未来房市看租赁

2017年9月9日,巴曙松教授应邀出席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就中国未来房市发展进行讲座。巴曙松教授从房地产的存量时代、核心格局、紧缩背景和成交量等多个角度,讨论中国房地产前景。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

以下为观点全文

住房交易迎来存量时代

有一个评估指标,叫家庭套数比,或户均套数比,就是城镇家庭个数和整个城镇住房的套数比。巴曙松认为,2010年这个比例基本达到1∶1,供给已经基本达成平衡,这意味着在城镇的人群总体性的住房短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新房供需平衡,“增量时代”正在远去。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还在出现一个非常典型的新特点,就是二手房的流动性在上升。

2016年,中国二手房的交易额超过6万亿元,占住房交易总额的比例达到41%。从这个关键指标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告别增量、迎来存量时代。巴曙松说,一个以增量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和一个以存量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价格趋势会呈现很多新的特点。2016年,北京、上海的二手房交易额占比已经高达74%和72%,二手交易量已经平均达到了新房的三倍。除了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甚至包括天津、厦门这些地方都开始接近这个指标,甚至东莞也是这样。

原来银行开发商做开发贷,进入存量房时代之后,银行怎么做金融服务?什么环节进行贷款?什么环节去进行配套服务?这带来一个价值链的转变。所以从二手房的流通、租赁、装修、维护、搬家、保洁,一系列的落地化的金融服务会逐步地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

“3+6核心城市格局”

中国的城镇化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城市圈、大都市群的发展阶段,购房需求进一步向城市圈集聚。巴曙松认为的“3+6核心城市格局“,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城市群的一个主要格局。“3”就是三个主力城市圈:环北京城市圈、环上海城市圈、环深圳城市圈,加上6个主要城市:南京、合肥、武汉、长沙、重庆和成都。

巴曙松说,从宏观层面看,“3+6城市格局”占全国人口约五分之一,创造的GDP占比达到36.8%,从房地产层面来看,房地产交易规模接近全国的60%,二手房的成交金额占比达73.5%。从不同的角度,它们在房地产市场、在城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里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分析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就盯着这三个城市群加六个城市的走势。

紧缩时代带来下行压力

巴曙松将中国的城市分为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弱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他认为,一线城市在政策和市场的制约下,目前缺乏大幅上升的基础,总体上从金融角度来看,紧缩时代带来了下行的压力。他拿出截止到今年8月24日的数据:共有53个城市出台调控政策,有125条限购,166条限贷,有15个城市认房又认贷,共有32个城市、1个省(海南)实行“限售”,“317调控”以来北京出台了约23项调控政策,部分城市首套首付高达60%,部分城市首套房利率上浮30%。上浮20%的有浦发银行,上浮10%的有中信和民生,执行基准利率的有16家,执行9.5折的有2家,二套房贷利率上浮20%的有18家,上浮10%的有3家。

但与此同时,改善性换房需求仍然旺盛。

津冀成交量呈断崖式下滑

巴曙松说,在二三线城市,不同地方分化非常显著,最典型的是天津、河北,在高压的政策下,成交量出现断崖式的下滑。但是其他几个地区还比较平稳,像沈阳、烟台、合肥,调控前后差不多。巴曙松说,弱二线城市政策环境相对比较宽松,迎来了价格弱势中的一轮小幅上升,像济南、重庆、长沙、烟台、青岛等。强二线城市,就是比较活跃的二线城市,个别地方提前回暖,如成都价格开始有明显的回升,其他的基本上价格差距变动都不大。

三四线城市的销售在全国的占比,库存显著降低,但从目前趋势看,中长期乏力。2017年以来,三四线城市的销售开始发力,上升了大约5个百分点,对去库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开发投资来看,巴曙松的观点是:如果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趋势,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回落应该是一个大趋势。

上行缺乏支撑动力

目前新房市场重点城市都处在“限价”的特殊环境中,“限价”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供应量的下滑、价格一定程度的非市场化。巴曙松分析说,从成交量来看,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由于新房限价,供应量的减少可能带来市场成交量水平相对较低,但是项目的去化率状况良好。从成交价上看,因为新房的价格相对非“市场化”加上限价环境,预计后期价格小幅波动,部分不规范市场因为“限价”可能产生其他费用。

量价快速上行的三四线城市缺乏基本面支撑,中长期市场可能面临深度回调。

从二手房市场看,巴曙松认为政策基调预计保持平稳,下半年的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价将在低位保持稳定。2017年下半年以来,限购限贷的行政调控并未放松,且下半年信贷环境仍将延续“紧”的特征,这使得市场的上行缺乏支撑和动力,房市应是趋向稳定。

未来十年租赁增长空间大

巴曙松说,这次调控不同于以往的“一锤子”政策,本轮调控全面且持久,政策方向由前期抑制需求转向增加供给及发展租赁。他进一步分析:租赁在发达国家的居住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美、日、英三国的租赁家庭占比普遍在35%左右,而中国租赁人群占比仅21%。在国际主要大都市中租赁人群占比较高,中国当前一线城市的租赁人口尚未超过40%,未来租赁人群占比会继续提高。

租房产业链能拉动GDP增长,增加就业岗位,以美国为例,通过新建公寓、存量的运营,租户本身在租房子的时候的消费,这几个方面成为替代原来的盖新房子、新增投资,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增长的动力。租赁面向的是相对刚性的居住需求,所以未来十年,租赁可望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增长空间最大的一个市场。

文章来源:金融读书会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原子智库(AtomThinkTank)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原子智库(AtomThinkTank)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投票

确认投票
巴曙松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微信扫码 订阅专属投资管家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