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债务超GDP应让权给民企

国有央企债务水平过高,大部分央企普遍债务率水平在65%以上,它应该降,怎么办?应该债权转股权,把债权给民营企业。

 

第1530期

(原标题:应对经济增速的回落:希望在民间)

目前股市的大幅下跌可能也代表了某种悲观的预期,也就是中国经济是否会面临一轮经济危机,是否会出现经济衰退?现在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经济增速的放缓。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对策是什么?我认为我们的对策还是在于民间,本文将就对目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几个主体进行分析。

第一大主体当然是国家,是政府。我们在过去30年经济靠投资拉动,政府就是投资拉动的倡导者,政府也有钱,地方政府靠卖地,中央政府靠发债,靠财政收入,拉动了经济增长,投资拉动中政府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功不可没。政府不仅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拉动经济,还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来引导企业和居民进行投资与消费。

但问题在于,政府该如何处理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与政府作用之间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当政府的政策顺市场时,经济发展就比较健康,如当年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当政府的发展战略逆市场时,经济发展效率就会下降,如2000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导致了投资向西,人口向东的局面。十几年西部投资多,GDP产出少,东部则投资占比减少而GDP占比上升。因此,决策层应该重视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非体制性因素,如90年代起的中国经济高增长因素中的人口红利因素,其实是50-70年代的高生育率的功劳,但那个年代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抚养比过高导致经济低增长。

第二个靠我们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主体。在我们计划经济时代,形成了中国制造业的一个体系,即便是现在来讲,中国的央企的规模巨大,在很多领域有垄断性。比如我们的电信、石油石化、有色等等。另外我们的服务业,服务业中我们的国有企业占到投资的2/3,比如文化娱乐、传媒、金融、教育、医疗卫生等等占的比重较高。国企是中国政府所拥有的最大一块资源了,因为其他国家政府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资产。但同时,国企的债务也很重,也是政府的一个包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甩掉包袱,让它成为资源。

现在的包袱是,国有比重占比高的行业和地区普遍债务率水平都很高了,比如我们地方政府的债务上升很快,有人说地方政府的负债大概是20万亿甚至更多。那么我们再看国有企业,根据财政部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我们国有企业的债务余额是68万亿,最近国务院的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答记者问,大家想必也知道,讲到企业的总负债占GDP的比重是125%,那么按照68万亿和125%的数据来推算,我们国有企业的债务水平已经超过GDP了。

那么,我们债务相对比较轻的是哪两块呢?我觉得一块是非国有企业,也就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第二块是居民,这两块的债务水平是相对比较轻的。当然,我对125%的负债率水平是有点怀疑的,虽然125%相比美国的80%已经非常高了,应该是全球最高的,但是我仍然认为是有低估的。根据财政数据,用68万亿一减的话,非国有企业的负债大概只有12万亿,肯定是不止。那么这样意味着,假如说民营企业的整个债务水平是20万亿的话,那么整个中国的企业债务占GDP的比重大概可以达到150%左右,非常惊人了!而民营企业债务水平相对来讲是比较低的。第二个低的就是我们的居民。

我们的居民的债务余额大概占GDP总额的36%左右,这个比重与美国、日本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比较低的,后者一般是60-90%。因此,中国的这两个民:一个是民营企业,一个是居民。它们还是有加杠杠的空间的,所以说中国下一步经济怎么发展,我觉得就要靠民间加油了。

但是我们在制度的安排方面,给民间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窄。我们现在居民加杠杆主要是加在房地产上面,那么现在风险大吗?我觉得,首先加的规模不大,居民在房地产投资的债务余额大概是10万亿,也就是占居民住宅价值的10%,远没有到发生房贷危机的阶段。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美国的居民家庭的债务余额占到美国住宅总价值的55%,也就是在08年的时候。

但是中国的问题在于,居民在这一阶段,从去年年末到现在,杠杆主要加在了股市上面,引发了股市的暴涨,接下来面临去杠杆,又引发了股市的暴跌。这方面来讲,我们金融行业,我们的证券行业在产品设计方面要反思。我们的金融创新步伐是否过大过快?这方面是不是可以缓一缓,杠杆水平是不是需要降一些?我认为居民加杠杆,加的应该是消费。

那么民营企业应该加杠杆,应该加在哪里?应该与国企改革一起,是国退民进的过程,国有央企债务水平过高,大部分央企普遍债务率水平在65%以上,它应该降,怎么办?应该债权转股权,把债权给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以股权的形式进入,是一个好的思路。这样国企去杠杆和民营企业加杠杆就同步实现了。银行在资源配置上也应该更多倾向于民营企业。当然,目前由于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也给民企融资比例的上升增加了难度。

为什么现在民营企业还是没有积极性去投实业呢?就是因为它可以投的实业领域大都是产能过剩,就是说那些有利可图的、发展空间大的产业不让民营企业去进入。民营企业只能去投什么呢?投加工工业、投房地产、投制造业,都是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那它当然没兴趣,它没钱赚怎么办呢?它还是把资金转向虚拟经济,我觉得这种现状是应该去改变的,政府应该想明白一点,与其守着国有企业让它低效率,还不如把资产转让给民营企业,政府可以丢下包袱,民营企业寻找到新的投资机会。

当然,从过去的国退民进的很多案例看,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确实屡见不鲜。也就是说,过去的国有企业改革,结果获利最大的往往是内部人,即被改革者。由于国有企业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没有理顺,甚至内部人控制现象已经不是个案,中央和地方的巡视组所发现的腐败问题或许超乎我们普通民众的想象,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何此次国企改革要反复强调加强党的领导。理解为何目前有不少国企高管离职的现象出现,因为他们确实成为被改革者了。当然,被改革者中的一些离职人员有不少是人才。故人才定价,薪酬体制、股权激励等问题,需要有更完善的制度安排。

李迅雷(作者)

专栏文章更多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每天收获财经新资讯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