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罗塞夫难卸的沉重负担

巴西股市周一开盘重挫6%,这份大礼对于连任总统罗塞夫而言,显然不是好的开始。其执着于政府干预的政策会否化解政府背负沉重的负荷?对中国又来带如何的影响? …[详细]

为何罗塞夫获得连任?

从囚徒到总统再到连任,巴西铁娘子罗塞夫依旧充满传奇。如果说罗塞夫首次问鼎总统是依靠“提携人”卢拉铺垫而成,卢拉在执政期间因其经济成就而奠定了劳工党坚实的政治基础,那么本轮连任罗塞夫又是凭借什么?

竞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竞争者们互相揭丑的过程。中右翼党内韦斯直指罗塞夫的要害,例如,经济衰退、通货膨胀,以及巴西石油公司金额达数十亿美元的贪腐丑闻等。颇具讽刺的是,巴西股票(博维斯帕指数)在大选期间堪称上演了一场乒乓球对决。当罗塞夫民意领先时,股指立即掉头向下,反之亦然。这背后凸显投资者基于对自由市场主义的热盼,而非罗塞夫主政时强烈的政府干预色彩以及过重的税制和过热的通货膨胀。

在局势不利情形下,罗塞夫获得连任的基础仍然是凭借劳工党在民生政策成功缩减贫富差距的余热。拜“家庭补助金计划”等所赐,卢拉引领的劳工党大大降低贫困率和赤贫率。统计数据显示,民主党执政时期的2001年,巴西的贫困率为37.5%,赤贫率为13.2%,而2011年,这两个指标分别降至20.9%和6.1%。

作为卢拉的衣钵继承者,罗塞夫延续卢拉政府的政策。目前尽管巴西经济已陷入滞涨的困境,但减贫成功、壮大的中产阶层使得劳工党仍享有一定的支持率。不过,选情胶着态势,也反映出劳工党的基础在被其它党派蚕食。当然,市场对内韦斯的呼唤也存在忧虑,特别是扬言推强改革所需的资金与囊中羞涩巴西财政打了一个问号。

难以卸掉的政府沉重负荷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后,巴西政府祭出反周期信贷扩张政策,加之罗塞夫推行政府更多地干预地方经济、将私有企业国有化、保护劳工增加福利补贴等政策。这直接导致巴西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扩大、政府负担加重。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政府沉重的负荷。有别于中国投资驱动增长模式,巴西经济增长模式则主要依赖出口和消费。然而,依赖外部出口模式不可持续。过去巴西出口可以说是赶上了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黄金期。巴西刺激消费政策在国内又面临着消费增长瓶颈。

而投资作为巴西经济的软肋,罗塞夫则希望通过吸引外资拉动经济增长。其逻辑是希望外资把尽可能长的产业链拉进本国。但是,引进外资遭遇尴尬,一方面是备受投资者诟病的“巴西成本”,政府人为干预市场延伸出税负高,审批程序慢等问题。例如一个产品的报关到开办工厂所走的程序是世界上最慢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是私企国有化背景下无从谈及放开控股权。例如在能源领域,民众认为,石油等资源属于国家资源,政府不能以“招商引资”为由将资源私有化。

其实,造成问题的根源就是罗塞夫实施的核心政策——政府人为干预市场。即便未来罗塞夫会对政策的进行修补,但打破不掉干预的枷锁,本质上很难化解政府肩上的沉重负荷。

反观巴西的财政赤字,该国9月经常账户赤字达到79亿美元,为今年以来最高水平。货币政策方面,去年巴西央行开始控制通胀,经过连续6次加息,基准利率重返两位数,达10%。然而,连续的加息并没有抑制住高企的通胀,目前通胀水平已严重偏离政府既定目标。财政赤字扩大和不敢贸然放水的货币政策严重掣肘投资资金来源。

给中国带来何影响?

对于亟待发展巴西经济的罗塞夫而言,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仍是资金问题。解决资金之道无非通过撬动私人投资领域,也即为鼓励私有领域参与投资公共领域,而非控制私有部门。或者对外合作引进第三方。相对而言,巴西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丰腴,但资本要素非常短缺,且巴西民族储蓄率和投资率非常低。因此发展资本的不足注定需要借助外资力量。

假如罗塞夫未来采取许可权经营方式来吸引资本参与。从投资方向来看,目前巴西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例如圣保罗到里约,这两个最大城市之间竟然连一条铁路线都没有。此外,巴西拥有丰富能源未尽释放,且地区发展不均衡。例如东南沿海资源集中、经济发达,但东北部和内陆地区能源匮乏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能源领域对外合作将是重要突破口,也是拉动巴西经济快速有效措施。

中国目前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对象国和进口来源国,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也被巴西官方所认可。今年7月中国国家发改委与巴西交通部签署了关于加强双方在铁路交通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从巴西到秘鲁、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也呼之欲出,“巴西铁路中国造”的概念,将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能源方面,中国承接建设的跨区域卡塞内天然气管道工程合作已久。目前巴西最大银行BNDES已经授信国家电网、中国三峡集团,帮助其在巴西的投资,双方亦证实合作基础仍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不过,“巴西成本”和招商的力度仍将是绕不开的现实问题。

结语

罗塞夫与她的政府干预的政策,短期内不会给巴西经济形势带来多大起色,因为囊中羞涩巴西政府根源在于过于人为的干预市场。即便政策的修补,但打破不掉干预的枷锁,影响注定有限。

相关专题

本期作者
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