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天爱资本投资总监:市场进入焦虑和悲观期 港股新股成最好的避风港

天爱资本投资总监、CIO 杜先杰

全球市场调整到目前这个阶段,杀跌的对象从短期超买股、缺乏基本面支持的个股,和新兴题材股,一路斩杀到优质白马股。有些行为仅仅用行业和个股的基本面逻辑很难解释。我们认为,市场已经进入到宏观层面的深度焦虑和悲观期。

说到底,基本面和股价并不是直接对应的关系,就像河的两岸,中间还需要以“预期”作为桥梁连接。在市场情绪稳定的时候,基本面影响预期,预期决定股价;而在市场极度亢奋或者悲观的时候,市场无法从基本面获得合理预期,表现为股价远高于合理估值形成“市梦率”,或者不问业绩,哪里有利润就收割哪里,大刀对准积累了丰厚利润的绩优股。即便基本面良好,也逃脱不了被杀跌的命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基本面失效,是价值投资者的严冬。

上市新股初期表现较好 不乏首日翻倍大牛股

当落日的余晖逐渐散去,基本面逻辑退回到幕后,多空双方的势力重新集合夜晚,什么主宰着股价的命运?答案是技术面。也就是说,长期来看股价围绕基本面预期上下浮动,但短期走势却取决于买卖双方的力量角逐。一旦股价短期被大幅拉高,获利盘增多,投资者的结构走向过于分散,股价的支撑力就会变得极为脆弱。如果此时有突发事件导致买方动力不足,股价就会雪崩。

在下跌过程中,情绪逐渐转向悲观,预期难以维持,原先并不受重视的一些公司缺点和盲点,都会在负面情绪中被无限放大,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现阶段选股,尽量避开那些基本面虽然有亮点,但是技术面承压较大的个股。反过来,那些基本面没有硬伤,而技术面承压较小,盘面比较干净的个股会成为下跌时的最佳避风港。

目前技术面承压最小,盘面最干净的板块,我们认为是港股的新股。因为港股新股拥有独特的发行规则。在上市之初,如果市场情绪冷淡,公开认购倍数不高,大部分新股将集中在参与国际配售的机构手中,同时,由于市场的购买意愿不强,散户即便认购了少部分新股,大都也倾向于见好就收,甚至割肉离场。在这样独特的分配方式和市场情绪的双重影响下,新股股价拉升的阻力反倒比往常低,用为数不多的资金就可以撬动一只新股极大的涨幅。因此,三月以来的港股新股上市初期多数表现较好,甚至不乏首日翻倍的大牛股。

这里有一个大的背景,一方面在恒生指数自29000下跌至最低21000之后,投资者的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参与港股新股投资的个人和机构的数量大幅减少。从港交所公开的数据能看到,参与香港新股认购的散户,已经从19年底最高的超过20万人,下降到最近的某只新股的仅仅一万余人。

另一方面市场大幅降温,公司集资的难度加大,不少公司延期甚至取消上市计划。这以东南亚的中小公司和大型集资项目为典型,因为他们或者缺乏陆资的支持,或者集资规模太大超过熊市时市场的承受能力,不得已更改计划。所以大家会看到最近香港新股上市数量大幅减少,而往年3月底是IPO数量泉涌的一个窗口期。

逆市下上市招股的公司 投资机会较大

但反过来看,能在逆市下继续坚持上市招股的公司,多数实力雄厚,或者准备充分,事实上给投资人留下了宝贵的投资机会。例如本周一上市的创新药研发公司诺诚健华,机构投资人居然锁定了超过一半的发行股票,禁售期半年。这在牛市时期相当罕见,即使香港证监会的合规审查也不倾向让发行对象的股票集中于少数机构投资人手中。这说明什么?说明无论是基金自己还是监管层,都认为在当下市况,上市公司的股票应该交给基金报团取暖。如前文所述,公司的目标价格由投资人的预期价值决定,而通过降低股价短期波动,逐渐释放公司价值达到目标价,这对当前的上市公司,和主要投资人而言,是达至双赢的最佳方式。

对于大宗资金而言,目前可谓是寻找IPO投资机会的最佳窗口。第一是在疫情时期,各大公司都遇到经济下行和上市后必须扩张的主要矛盾,因此上市公司不仅需要募集资金,而且希望找到长期的战略投资者(中国证监会上周末刚刚澄清了对A股定增对象“战略投资者”的定义,其中明确指出“战投是指具有同行业或相关行业较强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与上市公司谋求双方协调互补的长期共同战略利益,愿意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较大比例股份的投资者)。因此基金如果能找到IPO公司与投资组合中的其他产业或公司存在协同效应,可以考虑积极入股。

第二,在市况在底部,投资气氛冷淡时,机构投资人此时更容易在招股阶段通过国际配售获得足够多的股票份额,这一目的是在熊市时通过减少个股的流动性,以及减少流通盘的投资者成分,降低个股的股价波动。又或者以少量的资金,稳定股价,而在市况转好,股价上升时再逐渐释放流动性。

最后,我们观察到南下资金一直在流入港股,说明国家对港股的支持不仅坚决,而且是一项长期计划。这项计划的目标就是在外资不断流出,内资不断流入的这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获取对港股的定价权。港股个股的出路,一定是成为港股通标的,这对市值的要求是硬指标。参与IPO的机构投资人,长远而言应该将投资标的保驾护航成为港股通标的。在入围后,首先争取在A股做第二上市,其次争取获得A股上市公司的入股,即港股A股化,从而获得显著的估值溢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kelli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