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境内企业上市地选择题: 赴美仍是重要出口

[摘要]事实上,确实有一些企业在科创板筹备之后做出了转道的计划,但从2019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境内企业赴美的热情依旧没有衰减。此外,市场人士认为年内,境内资本市场的改革不能全部押宝在科创板设立一事上,留住更多元的企业甚至吸引境外企业在境内融资,资本市场的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

谷枫 北京报道

近期众多中概股发布一季报的景象十分热闹,这其中便包含了多家2019年新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即便在科创板设立的大背景下,中概股的队伍仍在持续扩大中。

一直以来,境内“新经济”企业上市地选择始终都是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在2019年科创板设立的大背景下,这类企业去哪上市再一次成为投资机构、企业以及中介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科创板设立之后,市场寄希望科创板的改革能够解决资本市场此前存在的各类问题,包括同股不同权、接纳VIE架构以及未盈利企业等问题。

事实上,确实有一些企业在科创板筹备之后做出了转道的计划,但从2019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境内企业赴美的热情依旧没有衰减。此外,市场人士认为年内,境内资本市场的改革不能全部押宝在科创板设立一事上,留住更多元的企业甚至吸引境外企业在境内融资,资本市场的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

赴美上市仍在继续

显然,科创板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并未对赴美上市企业产生动摇。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5月21日,2019年已经有13家中概股完成赴美上市,融资规模高达12亿美元,与2018年同期境内赴美上市企业数量持平。另外,还有多家公司宣布了拟赴美上市的计划。

“这里面很多企业实际上在科创板设立的消息出来之前就已经在筹备赴美上市的工作了,比如已经完成了VIE架构的搭建,这种情况下除非有一定要改变上市地的理由,否则就不会再有变化了。但就我们了解,2019年开始还是有很多企业在筹划赴美上市,这点并没有因为科创板的设立而改变。”北京地区一家私募机构的合伙人对记者表示。

基岩资本总裁黄明麒表示:“科创板和美国资本市场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两大资本市场互相促进,服务于科技等各类企业。在上市目的地上,科创板的正式落地给了中国企业更多选择。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在科创板上市还是赴美上市最终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需求。”

一家目前正处于PRE-IPO 轮的创新药企董事长告诉记者:“我们也在香港、纽约和上海几个上市地之间有所犹豫,最终因为估值和投资者类型的问题,我们还是选择将要去纳斯达克上市。”

提升境内资本市场的包容度

为何在科创板加速筹备、备受市场重视的当下,仍有不少企业选择赴美上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科创板的设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赴美、赴境外上市仍是企业的重要选择。

黄明麒表示,目前科创板的设立并非解决了所有问题。对于近年来赴美的企业来说,仍有一些问题待解决,而这也是驱使着众多企业仍旧选择赴海外上市的重要原因。

首先,科创板对于行业的要求颇高。黄明麟便指出,科创板重点支持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就是“硬科技”企业。

从今年赴美上市的企业来说,除了个别公司外,几乎都不在科创板要求的行业范围内,大多都属于消费和金融行业的企业。

“也就是说,一些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如果不符合科创板的行业要求,一样无缘科创板,无缘科创板也就意味着不能分享科创板制度实验的红利,同时在其他板块IPO更加不符合要求。因此,这种情况下,赴美或者赴港仍是最有保障的选择。”前述北京地区私募机构合伙人表示。

“今年初在美国有几家互联网券商上市。”一位北京地区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基于监管因素,这几家公司无论是否有科创板的改革,都很难在境内资本市场完成上市。总结来说,就是这些公司在境内面临的监管环境和在美国市场不一样。”

赴美IPO的另一项优势是上市预期可控,这深受企业和投资机构的认可。

“境内公司去美国上市有一个比较标准化的流程。最开始IPO需要审计入场,大概进行两到三个月的时间,然后投行、律师、审计等机构与公司正式启动IPO。律师负责撰写招股书,一般需要两个月的时间,然后向美国的SEC和交易所递交正式的上市申请。从最开始审计入场,到最后成功上市,可能前后八九个月的时间。”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告诉记者。

“要意识到科创板并不是资本市场所有问题的万能解药,科创板承载了很多制度实验工作,最终应将这些制度创新、改革成果推广至其他板块,乃至整个资本市场。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境内资本市场的包容度。”北京地区一家中小型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认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bestyche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