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财知道 | 十个保险相关常见问题的回答

腾讯财经&知乎李元霸2019-03-23 19:51
0评论 收藏

腾讯财经讯 在买保险的过程当中许多人都有很多疑问,比如“我父母或者长辈今年50或60或70岁了,应该买什么保险?”、“我身体有些小毛病,在填写健康问卷后是不是我就无法通过投保流程被拒保了?”等等。

那么在购买保险的时候究竟应该注意什么,又该怎么买保险呢?

以下为知乎用户“李元霸”的回答全文,腾讯财经稍作整理:

在买保险的过程当中许多人都有很多疑问,以下十个问题是在知乎保险相关回答中评论或者私信里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整理了一下集中在本文中再次回答大家一次。

以下涉及的保险如非特别说明都是指人身保险(即非财产险)。

第一个常见问题:“我现在购买的保险保额是50万元,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后如果考虑通胀这50万元是不是不值钱了,到时一点用都没有?”

简单来说,保险公司已经在你购买保险当今这个时点,通过保单预定定价利率间接考虑了通胀的影响。比如30年后50万保额在你购买保险的这个时点是按照(打个比方)18万元的保额现值计算保费的,而计算今年保额50万元用的现值当然是50万元。50万元和18万元之间的差额你可以认为是保险公司通过预定利率间接为你考虑的通胀成本。

另外,完全对冲通胀风险的保险产品乃至金融产品目前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通胀挂钩债券这种也都差那么点意思。

第二个常见问题:“我居住的城市是某三四线城市,为什么你推荐的保险不能购买,有没有其它推荐?”

很多“便宜”的保险产品由于风险控制的原因,主要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销售,因为这些地方的生活和医疗水平较高,同时人们受教育水平较高,政府部门或者医院等公立机构工作比较规范,保险公司各种风险控制手段和各种客户沟通比较容易在这些地方有效率地实施,自然风险相对较低了,能提供的产品价格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优惠。

但是像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地区,虽然大家都说市场潜力巨大,但实际所谓的逆选择甚至骗保很多发生在这些地区(一线城市也有但比例相对少很多),而由于各种原因,保险公司无法控制这些恶意投保成本。比如,即使可能完全是自己问题也很容易激动说保险公司赖帐而上访,这种生意不是每个保险公司敢做的,即使敢做,保费其实也需要定贵点去承担这种额外成本,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地方买不到便宜保险的原因。

第三个常见问题:“我父母或者长辈今年50或60或70岁了,我非常想为他们投保,但你推荐的产品好像50岁以后就不能投保了,你有其他推荐吗?”

无论从发生率角度还是出险后的沟通成本,老年人的保险风险相当大。老年人自身很难从统计学角度理解自身的风险如此巨大,比如,实际上保险行业的重疾标准发生率表70岁要比20-30岁的年轻人高几十倍,而他们一般最多自认为高个10倍已经了不起了。这样造成他们或者他们的子女对老年人保险的保费有个错误感觉就是,你们保险产品贵得不合理,你保险公司是不是在坑我们?即使他们风险真的比他们能认知的要大很多。

保险产品能得到消费者的理解也是产品是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纯粹的老年人产品从消费者最能直接感知的“保额保费比”来说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的。

而且保险公司和老年人的理赔纠纷中通常处于弱势位置,稍微在理赔处理上被误以为怠慢或者没达到某些预期就会有不利于保险公司的举动。PS,上访可不是他们唯一可能采取的举动哦。

所以保险公司很多不愿意开发销售这些纯粹的老年人产品,要么要求你必须从年轻点的时候就开始投保,才能保障后面老年时期的责任;要么在定价的时候加很多安全边际,去弥补可能的额外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产品自然和便宜就沾不上边了,我也就不推荐了。我也经常说,对于老年人的保障,也许储蓄存钱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第四个常见问题:“你推荐的产品虽然很便宜,但是我有很小的甲状腺结节或乳腺增生或等等很常见的小毛病,如果投保你推荐的产品在填写健康问卷后我就无法通过投保流程被拒保了?”

目前市面上最便宜或者说性价比最高的的人寿保险产品(不讨论团险)一般都是网上销售的,虽然网销产品投保流程相对简单,但其实它的核保规则是保险公司所有渠道最严的。因为网销渠道历来是逆选择最严重的渠道,所谓“逆选择”的意思就是被保险人知道甚至感觉自己有一些不利情况,无论是否有主观意愿想故意隐瞒,可能都会想办法赶紧找个保险买一买,如果到时万一发现真有事,也能有机会找保险公司索赔(不管是否会真的成功)。

别看保险公司设定那么多风险控制措施,但真正实施起来,由于各种原因,能绕过的还真不少。保险公司即使有充分理由拒赔,有不少案子最后由于“维稳”或者需要维护品牌形象等原因,不该赔的也可能会赔。

为了防止这种额外成本,保险公司在设定网销保险的投保规则会非常严,他们会拒绝一些其他渠道可能会正常承保的业务,比如被保险人有很小很小的甲状腺结节,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控制承保业务的风险在可控制范围。

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网销保险的保额也不会非常高,就是为了防止那些核保规则都无法拦住的逆选择风险进来后,保险公司在认栽的时候也不会栽地太惨。

所以便宜是有代价的,就是你要在保险公司眼里最大可能的(保险意义上)的健康!

第五个常见问题:“请问你自己的商业保险配置是什么?”

嗯,作为一个精算从业人员,无论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一直被人问这个问题。其实在之前的live里我已经分享过一次,我的社保及车险以外的保险配置如下(车险尽量挑服务好的;因为可能有个人信息问题,我删除了我们工作单位为我购买的团体保险部分),是不是很简单?都是“纯保障型的”。

由于我工作单位已经为我和我的家庭购买了不少我认为很充足的员工福利计划保障(商业团险),我其实自己额外购买的商业保险都是作为补充的,主要是为了如果以后我离开现在工作单位也能有一定保障。

以上保险配置只是一个给一线城市工作居住人们的投保参考范例,但并不是投保建议。每个人对自身风险的预期不同,请按自身情况谨慎考虑是否购买保险和购买哪种保险。

第六个常见问题:“请问(同一个保险)是应该买保到60岁、70岁还是买保终身?”

我本来以为这种问题的答案非常显而易见,就是:“保险时间越长肯定风险越高成本越大嘛,有钱的买保障时间长的,没钱的买保障时间短的。” 这还有什么好问的,这不是正常人都能想出来的答案么。

但偏偏就是我认为如此简单的问题,竟然是我私信还有评论留言里问题种类能排前三的。

我仔细想了想,可能保险产品定价还是对一般人比较神秘,大家可能总是想买最划算的,可能在大家眼里保到60岁、70岁和保到终身(其实就是最多保至105岁,因为中国法定生命表里105岁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也就是你即使那时还活着,保险公司或者至少在精算工作者眼里也当你死了,会赔你身故保险金)有一个才是最划算的,毕竟保险期间相差那么多。

其实保险公司在定价同一个产品的时候,不同缴费期限或者保险期间对应的发生率假设这些,其实几乎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费用假设会有一点差异,但水位是差不多的。正常公司同一个保险产品不会一个保险期间的会很便宜另一个则会很贵(不同产品间倒是经常会),从精算来说,他们都是一个相对价格水平上的。

所以说到最后,还是你有没有钱的问题。

第七个常见问题:“请问(同一个保险)是应该趸交保费也就是一次性交保费,还是比如分20年交好?”

我的答案是,缴费期限选择越长越好,有二十年缴选20年,有三十年缴选30年。

但我放弃用什么见鬼的预定利率角度解释了,我换个直白点的。

打个比方,现在有一份20年保险期间的重疾险(限于长期险,每年续保保险也就是事实上的短期险不在讨论范围),缴费期间有趸交和20年交两种。大家应该知道,如果其他保险内容一样,趸交保费是要高于20年交的每期保费的。如果一个人选择了趸交,然后他第一年就出事理赔了,而另外一个人选择了20年交,只交了1期保费,也在第一年出事理赔了。

虽然这两位朋友都享受到了保险保障的功能,但是后一位朋友省下了剩余19期未交的保费,就冲这种给你省保费的感觉,你们也一定要选期缴,有多长缴费期限就选多长缴费期限啊。

你们就这样认为好了,虽然其实我们精打细算师都是已经算好的。

第八个常见问题:“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保险姿势水平?”,这个似乎都是保险代理人问的。

回顾我的保险知识累积过程,其实主要都是从精算考试复习以及精算实务工作中锻炼得到的,所以如果你们看过我的回答,估计你们也会感觉到我的内容很多是所谓的专业书或者培训材料里没看到过的。

那还用说么。

不然我来知乎回答来干啥,就是希望在保险业里最专业最技术的人和一般从业人员乃至普通老百姓架起一套沟通的桥梁,分享我的体会。这也是精算从业人员的职业使命之一。

当然,一般人是没必要学我们的,也就是真的感觉没有办法让你们提高姿势...因为,第一,精算师考试(国内叫水平测试)很难考,如果只是为了做保险销售,没有必要去考,浪费时间精力和钱;第二,即使你考了,如果你没在精算相关部门里工作个几年是无法参透精算考试和精算考试教材里说的那些东西的。

就算是精算专业科班出身的应届大学生在我们眼里也是纸上谈兵哦(当然他们到保险公司精算部工作个几年也会很有姿势了)

第九个常见问题:“我想成为一个有道德感的保险代理人,我不想让别人说‘卖保险的都是骗子’,我只想为人们提供最优秀最符合他们要求的保险,请问我该怎么办?” 这个似乎也都是保险代理人问的。

其实,我一直认为保险代理人只要合理推荐了保险为投保人做出了合理的保险规划,是应该获得应得的佣金收入的。所谓合理的保险规划就是,你将保险计划中所有覆盖和不能覆盖的风险都解释给客户听了,客户也能在自愿的前提下了解了这些风险。

我在知乎写了那么久回答,我发现并不是每个人的保险需求和认知能力是一样的(这不是废话么)。你别看我的一些回答有5k+赞、10k+赞,但是能转化成实际出单的,是不多的。我所谓那些目前中国最优秀的产品销量可能就是一些大公司产品的1%,对,1%。甚至在同一公司同一类型下,这些产品销量也可能不是最高的。

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是不来知乎但是他们也是有购买保险需求的,这就是你们发挥劳动和知识的时候了,而换回来的就是你们的收入,也就是佣金。

有时候我身边的亲戚朋友找我推荐保险,我好说歹说推荐了我说的那些保险,他们最后还是买了一份我看起来“性价比”糟糕的保险,真是不要以为谁都能拦住谁。而这就是你们的蓝海啊,有钱干嘛不去赚?学我来知乎答题?

最后一个常见问题:“你凭什么说某某保险是内地和港澳台最便宜的”,少部分时候还会被追赠一句“你知道某某香港保险比内地好不知道要多少”。

其实,我们精算从业人员比价的时候,不是学你们算个什么收益率的,或者保费保额比之类的再来比较的,我们其实也不太懂比较这些“指标”有什么意义...

而我们一般是直接建个数学模型来看的...

我们手上有常用的保险公司定价假设,包括什么死亡率重疾发生率什么的,各个保险公司之间虽然可能有差异,但整体水平可以从模型还有一些公开资料里面倒推出来一个范围。

因而我们能从模型里面直接计算这些保险保障能去到的最低成本。如果一个产品的毛保费,也就是你们要交的保费越接近这个最低成本,它就越便宜,在我眼里越值得推荐。

不要以为建模型很难,我们这种熟练工,只要不是精确的结果而只要大概的话,我们很多时候只要10分钟就可以判断出某个产品是“贵”还是“便宜”了(按我上面说的标准)。当然一般人即使把发生率放到你们眼前(比如中国生命表和重疾表在保监会官网搜一下就可以随便下载,都是国内重要的定价参考),你们即使是在读的精算专业学生也是很难准确使用的,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当然如果那么容易一眼给你们看出保险产品“贵”还是“便宜”,还要我们这些精打细算师作甚。

再说全世界的精算原理乃至保险产品开发原理是相似的,你们要知道,北美精算师和英国精算师认证可是受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认可哦,拿着那两证理论上全世界是可以随便找工作的(工资高低另说),所以我们也可以学我们那些在香港的FSA或FIA同行们倒推出香港那些保险产品有没有去到“极限”, but..

所以我每次说我推荐的保险很“便宜”而那些香港保险很“贵”的时候,你们猜到底是我说的呢还是我模型说的呢?

(本文转载于知乎,作者:李元霸,知乎保险话题的优秀回答者,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财知道”系腾讯新闻和知乎联合出品的精品栏目,针对财经紧急领域热点新闻,精选知乎用户的优质回答,为用户高效带来专业可信赖的解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oeyya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