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寿险业三年转型风云录 “六大门派”谁主沉浮?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导读

2019年“开门红”期间,太保寿险产品定价较为保守,而国寿股份、新华保险以及太平人寿等都推出了预定利率达到4.025%的产品。

越是风云起,越要有定力。

过去三年(2016-2018年),寿险市场经历蜕变,发展轨迹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近日,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受监管和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变化影响,寿险公司2018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6260.87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85%。但这实际上是释放了前期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是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作为寿险行业的旗帜,以国寿股份、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和泰康人寿为代表的“老六家”这三年的转型与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耐人寻味的是,在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开放的浪潮中,“老六家”的江湖地位坚不可破,强者更强。

目前来看,寿险行业发展方式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产品质量、发展动力、发展效益等方面与消费者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对于未来的发展,太保寿险董事长徐敬惠认为,随着经营主体对于保险本质和属性的认知不断加深,行业对回归本源的理解更加全面,保险将充分发挥长周期保障优势,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和财务规划,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有效转移风险、平滑财务波动、保障人民生活。

平安暗战国寿

面对寿险市场的风起云涌,2012年7月,在“中国人寿2012年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会”上,中国人寿原董事长杨明生表态,要坚定一个目标,确保寿险主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地位。

但市场是残酷的,国寿股份未能守住“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关口。从2016年-2018年数据看,国寿股份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306亿元、5123亿元和5362亿元,虽始终保持“老大哥”地位,但实在难言轻松;与之对应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为18.3%、19.0%和4.7%,仅在2016年挤进“老六家”前三位,2017年、2018年均列第五位;对应市场份额分别为19.9%、23.6%和20.4%,虽然呈现止跌回升迹象,但难以启及“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

对此,杨明生多次解释称,当时提的说法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要坚持一到两年,但是不可能长期坚持,因为寿险市场的主体不断增加,竞争更加激烈,并且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暴露,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但要“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守住市场份额第一的底线”。

“老大哥”的力不从心,给虎视眈眈的平安人寿以机会。2016-2018年,平安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752亿元、3689亿元和4469亿元,其与国寿股份的差距从1554亿元缩小至893亿元,越追越紧;而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为32.0%、34.1%和21.1%,在“老六家”中始终位列首位,市场份额分别为12.7%、17.0%和17.0%。

2018年3月,在“中国平安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联席CEO李源祥称:“中国人寿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我们经常与之交流,学习经验,尤其是在县域市场发展上,他们做得非常好。其实,我们不太关注市场占有率、市盈率这些指标,中国是全世界最好的寿险市场,潜力最大,盈利性高,我们的目标是与整个同业包括几大寿险公司,相互协作,共同把中国寿险市场做好。”

然而,平安人寿觊觎头把交椅的想法早已表露无遗,从2008年启动“超人计划”,到2014年提出“五年内要成为中国最大、最好寿险公司”的战略规划,无不昭示着其野心。

2016年,平安人寿沿袭13年的区域事业部管理制迎来变革,原东、西、南、北四区事业部已于近期重新调整,转为按一、二元市场及业务条线划分的管理架构。其中,一元事业群中囊括包括9个中心城市,以及11个经济较发达且地级市发展较好的市或省份及地区;二元事业群则包括另13个省份及地区,以及12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及地区。这一架构的调整,可视作平安人寿巩固中心城市优势,以及再度进攻县域市场的号角。

在这一架构调整一年后,平安人寿总经理及常务副总经理职务发生对调,原常务副总经理余宏升任总经理,原总经理赵福俊调整为常务副总经理;2018年11月,平安人寿管理层再次进行调整,平安人寿原总经理余宏任总经理和CEO,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丁当不再担任CEO一职,任党委书记和董事长。

时间再次走到交汇路口,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心境已大不相同。在2019年“开门红”期间,国寿股份和平安人寿产品、业务策略差异明显,前者打法更为主动,后者则以常态化姿态示人。

2019年1月,在“中国人寿2019年工作会议”上,中国人寿董事长王滨誓言“重振国寿”,明确表示:“寿险作为核心主业,寿险公司作为核心主体。寿险公司要大力转变作风,用激情和状态在重振国寿新征程上担当主体责任、提供坚强保障。”

在意也好,看淡也罢,国寿股份、平安人寿都必须面对摆在面前的一系列难题。比如,国寿股份如何振兴大中城市,平安人寿饱受非议的“平安福”产品如何取信于消费者,等等。

新华反超泰康

过去三年,新华保险的转型赚足了市场的眼球。2016-2018年,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126亿元、1093亿元和1223亿元,在“老六家”中排名先从第四位降至第六位,后又升至第五位;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对应为0.6%、-2.9%和12.0%,先从微正转负,后又明显加速;市场份额分别为5.2%、5.0%和4.7%。

这一阶段,不得不提及新华保险原董事长万峰。2014年10月,万峰出任新华保险总裁,并于同年11月起担任执行董事;2016年3月,新华保险帅印交到了万峰手中。

万峰出任董事长后,提出了“五年规划”,分“两步走”实现,即2016-2017年为转型期,调整业务结构、夯实发展基础,以期交和续期保费增量逐步替代趸交保费,初步建立期交和续期拉动业务发展的模式;2018-2020年为发展期,形成新的发展态势,将完全形成续期拉动发展的模式,着重发展长期期交业务,加大业务结构调整。

2016年,新华保险第六届董事会履新,也是万峰掌舵的第一个完整年度。“2016年,我们提出转型发展目标,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困境中执着坚持不动摇,遇到各种阻力,依然向前推动转型,各项指标超出预期。这不仅是个人坚持,更是整个团队配合。我对个人和团队的表现都打90分。”2017年3月,在“新华保险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万峰在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

按照万峰的规划,新华保险已从转型期步入发展期,从前述数据亦可印证。2018年12月,在“新华保险2018公司开放日”上,万峰介绍,随着寿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追求更稳定的发展,新华保险拟对早前的5年发展计划进行修改,以稳定经营为主基调,将尽快提交新的调整规划,以达成新的5年规划。

出人意料的是,2019年1月,新华保险发布公告称,万峰因个人年龄原因辞去新华保险一切职务。此前,万峰辞任的消息一传再传,资本市场颇受影响,不少市场人士惊呼“一人之力,竟能影响至此!”

万峰在辞任时表示:“新华保险是我职业经理人生涯中最难忘、最充实、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时光。寿险行业新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今天的新华保险已经成为寿险市场的中坚力量。我相信,新华保险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随后,黎宗剑、杨征分别代理了原来由万峰一肩挑的董事长和CEO职务,公司处于过渡期。“新华保险2019年工作会议”信息显示,根据公司的决策部署,结合最新的情况,2019年依然要坚持既定的经营思路、目标、举措不动摇。

与新华保险的先降后升相比,泰康人寿则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2016年-2018年,泰康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898亿元、1154亿元和1174亿元,在“老六家”中从第六位升至第四位,又回到第六位;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从第四位的18.2%升至第二位的28.4%,又跌至第六位的1.7%;市场份额亦从第六位的4.1%升至第四位的5.3%,又降至第六位的4.5%。

在“老六家”中,泰康人寿和新华保险最具可比性和故事性。二者同时诞生于1996年,新华保险早年始终领先于泰康人寿,但随着近年来泰康人寿在医养领域的大展拳脚和新华保险增长方式的转型换挡,前者原保险保费收入一度反超后者。但颇有戏剧性的是,2018年二者原保险保费收入再度反转,新华保险以微弱优势重新胜出,这足以令风头正劲的泰康人寿警觉。

太平对标太保

更早一些,咨询机构总喜欢将太保寿险和新华保险放在一起比较,但前者卧薪尝胆,先一步成了“转型标杆”。2010年,银保市场走到了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严厉的银保新政开启;另一边则是占据半壁江山的银保保费规模,看似大而不能倒,但是手续费率攀升、潜在业务风险逐渐显露。

在此背景下,太保寿险选择放弃占比过半的银保渠道短期趸交业务,推动银保转型,发展银保保障型期缴业务;集中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个人业务渠道,推动新业务价值率更高的期缴业务发展。

彼时,太保寿险承受了一定的保费增长和同业对标压力,保费规模、增长速度、市场份额和行业排名等指标相继承压。2015年,太保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终于重回两位数增长,增速连创新高。

2016-2018年,太保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374亿元、1740亿元和2013亿元,稳稳站住“老六家”前三甲;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6.5%、26.7%和15.7%,分列第二位、第三位和第二位;市场份额分别为6.3%、8.0%和7.7%,同样稳稳站住前三甲。

然而,面对其他几家机构的来势汹汹,太保寿险亦将承压。2019年“开门红”期间,太保寿险产品定价较为保守,而国寿股份、新华保险以及太平人寿等都推出了预定利率达到4.025%的产品。

2018年11月,在“2018年中国太保资本市场开放日”上,太保寿险总经理钱仲华表示:“相较同业,太保寿险尚未推出利率达到4.025%的产品。未来,太保寿险将探索按地区、客群推出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目前,为防范利差损风险,银保监会已暂停寿险公司报批预定利率为4.025%的产品。

与站在十字路口的太保寿险相比,太平人寿则是不得不转。2011年,这是太平人寿在国内复业的第十个年头,彼时的太平人寿已经失去了太多当年创业时的朝气。当年,太平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速,市场份额表现均不理想。其中,个、银新单保费同比都是负增长,而且处于“老六家”的末位,与第一梯队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且几家新晋寿险公司步步紧逼,差距越来越小。

最终,太平人寿选定了个险标保、银保期交标保、银保趸缴规保、电商标保、继续率、新业务价值等作为支撑总保费、总资产和净利润的重要细化指标来进行分解落地。截至2014年底,太平人寿总保费、总资产和净利润实现翻番。随后,太平人寿进入加速发展期。

2016-2018年,太平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944亿元、1139亿元和1236亿元,前两年均位列“老六家”第五位,第三年升至第四位;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8.1%、20.7%和8.5%,从第一年的第五位升至第二年、第三年的第四位;市场份额分别为4.4%、5.3%和4.7%,从前两年的第五位升至第三年的第四位。

2018年11月,在太平人寿“新时代 共享太平”2019业务启动会上,中国太平董事长罗熹表示:“2018年太平人寿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突围战,但也要清楚地看到与最优秀的同业还有一定差距,一定要自我加压,找准定位,向前对标。要坚持动态的、持续的对标方法,在业绩上对标前一位,在策略上对标前几位,在能力上对标第一位。”

目前,“太平人寿持续推进放权改革,将经营指挥权不断前移,让一线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定,最大程度给一线松绑,激发一线的活力与潜能。”2018年12月,在“第十三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太平人寿总经理张可透露。

回顾“老六家”近三年的起起伏伏,令人感慨万千;展望2019年及未来三年的发展,硝烟仍在弥漫。新掌门人们壮志豪言、摩拳擦掌,中国人寿董事长王滨誓言“重振国寿”,苏恒轩坐阵国寿股份后打法更为主动;平安人寿总经理余宏职务两度调整后,终掌经营大权;钱仲华出任太保寿险总经理,与太保寿险董事长徐敬惠搭档实施“转型2.0”;中国太平董事长罗熹提出“投身伟大变革 共享中国太平”,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现代金融保险集团;万峰离去,新华保险“黎杨配”备受关注。

硝烟再起,群雄逐鹿。“六大门派”,谁主沉浮?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asongqw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