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潜望|海航折返:千亿金控版图如烟散去

腾讯新闻《潜望》 作者 刘鹏

海航正从其一手搭建的千亿金控版图中折返。

自普罗旺斯意外事件带来的人事变动,叠加上去杠杆的周期环境,海航集团自2018年中开始持续瘦身,聚焦航空主业。一度攻城拔寨拿下的保险、证券、银行、期货、信托等多张金融牌照被逐步剥离,旗下渤海金控,上市公司简称也重新用回“渤海租赁”,以示聚焦主业之意。

腾讯《潜望》近日获悉,为提升资产处置节奏,海航集团于1月8日在北京举办了非主业资产处置推介会,将房地产、金融、类金融的待处置资产向投资者推荐。海航对腾讯《潜望》表示,这是落实集团“聚焦航空运输主业,健康发展”的战略要求,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率的举措。

在这份待处置资产名单中,渤海人寿、点融网、中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海航期货等公司赫然在目。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渤海人寿。在过去多年的扩张中,海航几近囊括金融全牌照,其中以保险板块投入最大,最重要的两颗落子,分别是渤海人寿和华安财险。

海航通过旗下上市公司渤海租赁,持有渤海人寿20%股权,位列渤海人寿第一大股东。作为海航旗下保险版图中最重要的落子,海航甚至放弃了另一家持股比例达50%的新光海航人寿,指挥一些干将带领团队加入渤海人寿。

而在华安财险身上,海航一度欲通过渤海金控股权收购成为其控股股东,并放弃了进入更早、已实现控股股东地位的民安财险。

金控黄粱一梦

2016年11月,成立不足两年的渤海人寿完成第二轮总计72亿元的增资计划,注册资本从此前的58亿元升至130亿元。大股东渤海租赁意气风发,甚至还发起了第三轮增资计划,意图将这一数字再提升至200亿元。

“渤海金控主业是租赁,有资产端,而保险有很好的负债端,可以匹配在一起,寻求两个领域的合作。”一位海航内部人士,在彼时对腾讯《潜望》解读为何以租赁为主业的渤海租赁,会大手笔切入保险领域的原因。

让渤海租赁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保险。作为海航金控版图运作的重要抓手,自2015年以来,渤海租赁入股联讯证券、皖江金租成为第一大股东,参股天津银行、点融网、参股聚宝等多家机构,涉足银行、保险、证券、互联网金融多个领域,构建起以租赁业为基础,多元金融业态共存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次年,公司证券简称由“渤海租赁”变更为“渤海金控”。

金控版图的持续扩张,海航在控股金融机构与集团层面的资金往来却被监管盯上了。2017年底,原保监会对渤海人寿发出监管函,历数其“十宗罪”,包括股东股权、股东大会运作、董事会运作、监事会运作、经营管理层运作不规范等。对此,原保监会要求自监管函下发6个月内,切断渤海人寿与海航集团及其关联方的财务资助、资金运用类交易等。

但直到2018年初,渤海金控仍一路狂奔,试图向公司控股股东海航资本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渤海国际信托33.45%股权,并通过定增募资的方式进一步向渤海信托增资,最终持有渤海国际信托51%的股权,进而实现后者的曲线上市。

但随后疾风骤雨式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这一交易最终未能顺利完成。渤海金控解释称,在重组推进期间,国内经济形式和政策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公司决定聚焦租赁产业,不再继续拓展多元金融业务,以降低资产负债率。

2018年11月,渤海金控发布公告,股票简称重新更改为“渤海租赁”。兜兜转转一圈后,重回原点。

华安财险与特华系迷局

在召开资产处置推介会拟出清渤海人寿股权后,海航目前在其最费心血的保险板块上,仅剩下华安财险一颗重要棋子。

在海航金控版图扩张最为凶猛的2016年,华安财险一度成为其寻求控股的标的。

2016年7月,渤海金控发布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广州泽达手中华安财险3.1亿股股权,占比14.77%,交易价格为17亿元。

如果收购顺利,叠加上此前海航持有的19.64%股权,海航系将通过渤海金控、海航投资、海航资本三家子公司,拿下华安财险34.41%股份,从而大比例超过持股20%的特华投资,成为第一大股东。

华安财险成立于1996年,与新华、泰康、华泰同期获批。2002年,湖南商人李光荣的特华投资,入主并实际控制了华安财险。2004年,在车险业务上亏损的华安财险申请到了彼时唯一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业务试点,自此走上快速扩张道路。

根据当时媒体统计,从拿下试点资格的2004年至2008年之间,华安财险通过投资型财险产品累计揽下保费收入350亿元,公司规模更是从偏安于华南一隅的小型财险公司,跃升至行业前五。在A股迎来2007年大牛市的市场下,华安财险那一年的综合收益率高达32.5%。

接近华安财险的高层人士曾对《潜望》表示,在业绩突飞猛进的当时,华安财险欲借势IPO,登陆资本市场。

但这个梦想很快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下搁浅。受制于宏观投资环境恶化,利率下行等因素,华安财险折戟资本市场,仅在海通证券一只股票上,华安财险的亏损就有约20亿元。

投资端不利,承保端承诺收益过高,华安财险顿时陷入巨大的现金流压力。海航的出现成为华安财险救兵,在2011年华安财险发起增资扩股以缓解偿付能力危机时,海航旗下两家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共计持股19.64%,成为华安财险第二大股东。

自此开始,海航系与李光荣的特华系,在资本运作上互动频繁,人事也多有重叠。在担任华安财险董事长之外,李光荣还于2014-2017年间,出任海航旗下的渤海国际信托董事长。

腾讯《潜望》获悉,李光荣之所以出任这一职位,是海航集团前董事长王健主动邀请之果。在2011年吸引海航入股华安财险后,两人私交甚好。为表示诚意,李光荣在接受邀请后提出,不要一分钱工资。

海航与特华的关系不止于此。在华安财险的股东名单中,包括广州泽达、北京国华荣、上海圣展投资、广州百泽、广州利迪等五家公司,背后皆为与海航系有关联的海南公司,并同时出现在了渤海人寿的股东名单中。

在2016年海航发起对华安财险的控股行动后,华安财险一位高层人士曾对腾讯《潜望》表示,鉴于海航和特华之间的良好关系,海航对华安财险的管理团队很信任,控股之后应该不会有大的人事变动,李光荣会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

不过监管环境的变化让海航的控股行动最终告吹。在多家民营保险公司掀起惊涛骇浪引发质疑的2017年,原保监会将保险机构控股比例上限由51%收缩至1/3,证监会也开始收紧再融资政策。2017年6月,渤海金控正式公告放弃收购,海航控股比例继续定格在19.64%。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uchengmo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