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官媒吹风 房地产调控政策即将松动?

特约撰稿人 平川

《经济参考报》本周四头版发表了一篇评论《深入落实“房住不炒” 避免楼市大起大落》,虽然用了“避免楼市大起大落”这样暧昧的字眼,但结合通篇文章、以及当下楼市下跌的背景来看,显然是在强调“避免楼市大落”这一面。

文章在第一段末尾提出“应当保持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力避免楼市大起大落,亟待楼市理性的坚强支撑”,第三段更是露骨提出“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既要有效控制房价非理性上涨所形成的风险累积,也要高度警惕房价快速下行带来的泡沫破裂风险”。

提出“高度警惕房价快速下行带来的泡沫破裂风险”的《经济参考报》,是由新华社主管主办的报刊,所以其在头版发表这样的文章,可以看作一个政策转折点。

此外,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也建议调整过紧的地产需求及开发商融资相关政策,她于本周三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公众号发表的《货币信贷数据凸显政策协调有待改善》中表示,“考虑到企业盈利增速下降会继续抑制贷款需求,当前时点亟需加快政府债券的发行,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亟需尽快调整过紧的地产需求及开发商融资相关政策”。

结合本周三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文章、以及本周四新华社主管报刊头版评论所释放出来的信号,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过紧的房地产抑制政策未来将会出现松动的吹风。这也是本轮房地产抑制政策以来,第一次出现准官方的松动表态。

这个信号背后,是房地产市场真的变天了。从一线城市开始、并逐渐向二、三城市扩散的房地产抑制政策,让楼市高温已经消退。

从最新2018年10月的全国70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来看,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有14个,较9月份增加一倍。据中指院调查数据,11月百城新建住宅涨幅较10月回落将近0.2%。今年前11个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流拍618宗住宅用地,流拍的总规划建筑面积约为2017年的2.3倍。

随着楼市高温逐渐消退,“避免楼市大起大落”的政策取向,恐怕会不可避免的滑向“避免大落”。从政策取向上来看,其实国家既不希望房价大涨、也不希望大跌;只有房价平稳运行、才能让价差收窄到最低,从而抑制投机 —— 最终完成“房住不炒”的目标。

此外,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趋势,也是由当下经济环境决定的。现在舆论都在呼吁“减税”来给企业减负,“减税”当然没有错,但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是,钱从哪儿来。如果中央不愿意增加赤字,减税的钱恐怕还是要由房地产来支付。

展望2019年,明年上半年恐怕经济将会承受一定压力。如果说要出台宏观政策调控,那么基本还是基建;但考虑到“去杠杆”政策约束等,传统的“铁公基”恐怕能够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小。

相对而言,最好的对冲政策还是房地产 —— 不需要完全放开,但只要把之前过紧的约束政策松绑即可。可以预见,这将会有效缓解经济增长压力,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至于房价会因此而大幅上涨的担忧,亦不必太过担心。高善文在安信最新的策略会上表示,“问题是,未来需求的增长还靠得住吗?如果需求靠不住了,不妨坐下来等一等,等市场自己去调整。”

事实上,经过最近一年多的金融去杠杆以及各个行业的调整,本次与之前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家手里是真的没钱了,即使有需求;而之前数次房地产低迷,他们只是暂时不看好。

以全国房地产市场龙头北京而言:据上周末的《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18)》,北京外来人口、户籍人口实现双降,人口分布中心化趋势有所缓解。这是北京流入人口自2017年以来的第二年下降,也基本可以代表一线城市人口持续流出的趋势。这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北京房价大幅上涨的基础。

按照任泽平的所谓“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没有任何一个利好当下房价。所以,即使放开也不需要太过担心北京房价短期内会大幅上涨。

综上,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根本性变化,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政策也将会随之发生改变。经济参考报今日的头版文章,也许就是一种重要信号。

【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uedo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