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社科院副院长:宏观调控要防范多重政策共振

中证网讯(记者 欧阳剑环)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14日在“《财经》年会2019:预测与战略”上表示,在投资需求方面有一些刺激政策是合情合理且必要的,但在采取政策时要防止多重政策的共振现象。

蔡昉表示,应对上一次金融危机,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政策,中国没有进入危机,但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因此希望回归潜在增长率。当时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大概为10%,就要采取宏观经济手段,刺激它尽可能靠近原来10%的目标。

“在实施刺激政策后,中国解决了当时回归潜在增长率的问题,但这一政策很自然地延续了下来。”蔡昉说,当时把产业政策、区域政策都和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加以结合,形成了一个多元共振式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这个刺激政策会随着产业政策的延续而保持长期宽松。近几年,GDP和货币发行的比值是下降的,意味着要取得同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习惯要有更高的杠杆、更宽松的货币,这是后来部署去产能、去杠杆、处置僵尸企业等任务的原因。

蔡昉认为,2010年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人口红利消失意味着储蓄水平、投资回报率、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的改善、资源重新配置效应都会弱化,这些都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因此,如果再估算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就会发现潜在增长率下降。”

“上一次刺激政策的目的是潜在增长率10%,出发点是没有错的。”蔡昉表示,以后的做法应该防止多重政策的共振现象,也就是在采取政策时,要把每一种政策效应进行衡量,进行对冲,而不是让它产生共振。

蔡昉表示,如果没有刺激和更大的改革,对“十三五”的潜在增长率估算为6.2%。“当前消费仍然要大幅度提高,但要假以时日。在投资需求上,有一些刺激的政策是合情合理且必要的。最重要的是,经济增长不要回归到10%,和今天的潜在增长能力相适应,6%或者略高一点的速度足矣。”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fangdo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