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企业相继登陆港交所 信达生物上市在即破发压力犹存
今年4月港股市场推行了上市新政,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为内地一批颇有潜力的生物科技公司亮起了绿灯。10月15日,处于内地制药公司第一梯队的信达生物在香港市场开始全球路演,并预计10月23日前后确定招股价。信达生物将是继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和华领医药后第四家登陆港交所的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
分析人士表示,生物制药公司由于药品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中短期实现盈利难度较大,且新股破发率高达七成以上,前三家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均破发,表现惨淡。但公司药品具有垄断潜力,并得到机构投资者支持,且行业发展空间大,因此信达生物此次能否打破“破发魔咒”值得期待。
获机构投资者支持
信达生物是内地创新药研发的代表企业,成立至今已经7年。期间公司将研究、发现、开发、制造和商业化能力整合为一体,建立了一个由17种抗体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研发管线。其中,拥有全球化专利的四种核心产品已在内地进入后期临床开发阶段,包括新型的PD-1抗体信迪利单抗IBI-308,以及三种生物类似药IBI-301、IBI-303、IBI-305。
据悉,倘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公司计划于2019年推出信迪利单抗。目前公司已取得美国食用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信迪利单抗临床实验申请授出的批准,并计划在美国临床试验。而其他三种生物类似药也正在进行3期临床试验,三种药物预计在2019年提交新药申请。
据悉,此次首次公开募股(IPO)获得了国际机构长线投资者的青睐,其基石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景林投资、资本集团、淡马锡、惠理基金、涌金资本等,合计认购金额将占本次IPO交易总额的50%-60%。
此外,根据公司的融资历史来看,公司分别在2011年10月、2012年6月、2015年1月,2016年11月和2018年4月获得500万美元、3000万美元、1.15亿美元、2.62亿美元和1.5亿美元的五轮融资,参与机构分别涉及斯道资本、F-Prime Capital Partners、礼来亚洲基金、君联资本、新加坡淡马锡、高瓴资本、美国富达、通和资本、国投创新领投,国寿大健康基金、君联资本、理成资产、中国平安、泰康保险集团以及CapitalGroup Private Markets(CGPM)等,可见公司已经获得了市场和资本的认同。
中长期具增长潜力
在香港市场为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大开绿灯后,赴港IPO募资以支持高昂的研发和运营费用,成为内地药企首选。据信达生物招股书显示,公司去年亏损7.16亿元人民币,按年扩大32%。此前的五轮融资共募资5.8亿美元,此次IPO还预计募集4亿-5亿美元,目前市场预期公司估值在20亿美元左右。
在信达生物之前,年内已经有三家未盈利的生物制药企业成功上市,分别是歌礼生物、百济神州和华领医药。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今年港股市场新股破发率在70%以上,且这三家制药企业均现破发。其中歌礼生物较发行价跌超五成、百济神州跌近三成、华领医药跌超一成。
业内人士表示,信达生物作为优质的生物制药企业,中长期或具有爆发性增长的潜力。首先,信达生物的研发药物多样,且研发进度先后有序,保证了短中长期药物商业化的可能,有利于长期发展。此外,据悉其专利药物信利单抗比已有的同类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一旦商业化,具有垄断的实力。
其次,信达生物所面对的是庞大的市场。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污染等因素,中国所有癌症病患预计2022年将达到480万人。在几百万患者的需求下,中国的抗体药物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374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34.4%。从2022至2030年,该市场仍将保持超过10%的增长速度。
第三,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与国际标准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在世界十大畅销药物中,有八种是生物制剂,五种是单克隆抗体药物,而中国最畅销的药物仍然主要是化学药物和中药。因此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可谓朝阳产业。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