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AI Era创新大奖发榜 中国AI企业还会涌现多少“平头哥”?
在智能世界革命进程中,2018年,AI再迎新巅峰。
AI摩尔定律一骑绝尘,GPU、TPU性能突飞猛进;胶囊网络、深度森林理论持续创新;AI阅读理解超越人类、无人车量产下线、AutoML问世,降低机器学习门槛。
同时,我们也看到,AI算力掌握在几个大公司手中,“缺芯”成为国人心中至痛;AI遇到“深度学习寒冬论”;Uber自动驾驶发生严重车祸,谷歌与军方合作遭到抗议,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投资设限,让AI生态开放融合的愿景变得遥远。
AI技术在算法、算力、数据上还有多大突破潜力?人类如何处理AI时代的情感、意识、交互问题,让AI在智能世界革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9月20日,第三届AI WORLD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峰会由新智元联合中关村海淀园主办,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海淀区科委主任林剑华到场致辞。峰会邀请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Alan Yuille,CMU机器学习系创始人、机器学习教父Tom Mitchell,MIT终身物理教授、《生命3.0》作者Max Tegmark,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悉尼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优必选首席AI科学家陶大程,京东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平台与研究部负责人周伯文,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张建中,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胡国平,华为麒麟AI首席科学家芮祥麟,360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颜水成等AI领袖共襄盛会。
AI WORLD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峰会聚焦AI医疗、教育、芯片等热点话题,与会嘉宾探讨了芯片自主、机器学习算法创新、人与机器共存共生等议题。
峰会还重磅发布AI领域年度大奖——AI Era创新大奖,评选出2018年度对AI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切实推动AI进步和发展的人物、企业和产品。
周志华、Tom Mitchell同台展望,理论创新抵御“深度学习寒冬”
在深度学习寒冬论的笼罩下,行业对AI理论天花板的突破愈发迫切。 “机器学习教父”、1983年经典教材《机器学习:一种人工智能方法》作者之一的CMU机器学习系创始人Tom Mitchell认为,深度学习并非陷入窘境,而是需要更新看问题的角度。Mitchell教授反思最近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趋势,展望未来,一种方法本来就需要结合与集成。
在中国,也有一支创新力量正在“抵御”严寒入侵。
“实际上在学术界大家一直没有想清楚一件事情,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这么深的模型?今天深度学习为什么会成功,里面的关键是什么?”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说。周志华教授和团队提出了一个猜测——深度神经网络成功源于三点:第一,有逐层的处理;第二,有特征的内部变换;第三,有足够的模型复杂度。
过去几十年,机器学习界已经积累了很多模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可微的。能不能把它们变深之后,也得到跟深度神经网络一样乃至更好的结果?能否用不可微的模块来构建深度模型?
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及其团队提出“深度森林”系列模型,用决策树来构建深度模型,实验证明,深度森林在很多神经网络不适合的应用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大会上,周志华教授介绍了深度森林取得的成果。不过,作为第一个“非神经网络”、不使用BP算法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深度森林只是一个开头,还需要做大量的探索和改进工作。
AI摩尔定律扩大科技巨头间鸿沟,但中国芯正在崛起
终端智慧化是未来人机共生的关键,智能手机是人机交互的新一代主流界面和载体。华为发布的麒麟980芯片让华为Mobile AI获得了全新一代终端AI发动机,也让全球AI手机大战越来越精彩。华为麒麟AI首席科学家芮祥麟在《Mobile AI的发动机——麒麟980》中,介绍了麒麟980的逆天算力,再一次展示了中国在手机芯片技术上的突破。
另一家以芯片立命的独角兽企业云天励飞打造出一颗安防的“天眼”——深目系统,能够做到城市级的秒级人脸检索。云天励飞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宁在《芯连视界,智创未来》的主题演讲中,揭秘云天励飞自主知识产权的AI芯片IPU的技术及“深目”应用。
应用神经形态计算与机器学习加速方面的专家、杜克大学副教授陈怡然博士在本届大会做《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硬件瓶颈》的主题演讲。陈怡然提出,在理论层面,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高度依赖于系统的数据处理与学习能力。因此,硬件的计算能力成为继数据、算法之后,另一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瓶颈,硬件计算能力与能效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影响云端和边缘端两大主要领域的应用。
浪潮AI首席架构师张清在大会上做题为《AI计算系统设计与优化:从实验到生产》的演讲,他从AI计算平台与算法的Co-design、AI与云的融合设计与计算管理、AI计算框架的高扩展性设计、AI实际应用性能优化四个方面来分析AI计算系统设计与优化方法。
AI是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形式?泰格马克探索人类终极命运
AI会持续拓展人类智能界限,将来人类是否能够控制AI?人类与机器共生的方式将有哪些?
今年7月,包括马斯克和哈萨比斯在内的2000多名AI学者在斯德哥尔摩IJCAI大会上签署宣言,誓言不将他们的技能用于开发自主杀人机器。
这次誓言行动由未来生命研究所发起,研究所创始人泰格马克是MIT物理系教授,出版了今年人工智能最重要的著作《生命3.0》,这部巨著与《未来简史》同为豆瓣8.5分作品。
在《生命3.0》中泰格马克认为,智能终将摆脱自然演化的束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泰格马克把最原始的生命形式(比如细菌)称为生命1.0。这是生命最简单的阶段,只是在不停复制,而适应只有通过自然进化才有可能。
生命2.0,或者说所谓的文明阶段,是人类现在所处的地方:人类能够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能有意识地改变这些环境。然而,我们还不能改变自己的身体,不能改变我们的生物遗传。泰格马克将这比喻为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对比——人类已经能设计自己的文化软件,但生物硬件,包括大脑和身体的特征,仍受到自然进化的限制。
再往上,即生命3.0阶段,是高科技阶段。在这个阶段,后期人类不仅可以重新设计自身的软件,还可以重新设计自身的硬件。在不远的未来,在任何人类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在所有任务上赶超人类之前,人工智能可能会人类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这些问题包括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做什么。
泰格马克在大会上做的《人类如何通过人工智能,而不被控制》演讲中提到,杀手机器人跟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一样,都会对人类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人类若想赢得智慧竞赛,需要禁止使用致命的自动化武器,投入人工智能安全性的研究。
此外,伦敦大学学院 (UCL) 计算机科学教授汪军也分享了《论有意识机器的兴起》,讨论他对通用人工智能路线图的个人观点,并指出当前的机器学习方法对智能化决策的优点与不足。
AI Era创新大奖重磅公布!AI巨头新生态开放崛起
本届峰会的重磅环节——AI Era创新大奖今天正式揭晓!新智元创始人兼CEO杨静女士公布大奖结果。
AI Era创新大奖是根据新智元智库专家评选、新智元用户票选、网络影响力指数、财务指数等四大维度大数据综合评定,评选出2018年度对AI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切实推动AI进步和发展的人物、企业和产品。
新智元综合多方建议构建的评估量化体系,构成由产业链百万用户、智库专家、量化指标评系统搭建的三位一体开放平台。
今后,大奖将与时俱进,定期更新,收纳产业界最新动态数据,后期还将进行开源,让产业界的优秀人物、企业和产品参与到中国AI产业开放生态中来。
本次大奖评选,组委会收到了来自新智元垂直用户3万多人投票,累计总投票量超过16万张;新智元智库专家参与投票101人,新智元百万用户与新智元智库专家的同行评议汇聚成一股洪流,全面参与中国的AI产业建设。
本次评选历时112天,最终评选出中国AI领军企业TOP10、中国AI创业企业TOP10、国际AI企业TOP10,华人AI人物TOP10和AI产品影响力TOP10,展现出AI产业开放崛起的新生态。
以下是大奖评选结果:
华人AI人物TOP10
陈天石、胡郁、黄仁勋、李飞飞、刘庆峰、王海峰、王小川、吴恩达、颜水成、余凯
国际AI企业TOP10:
Amazon、Google、Microsoft、Apple、Facebook、DeepMind、NVIDIA、IBM、Boston Dynamics、Waymo
中国AI领军企业TOP10: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科大讯飞、字节跳动、蚂蚁金服、京东、海康威视、小米
中国AI创业企业TOP10:
寒武纪、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地平线、云从科技、依图科技、深鉴科技、知乎、蔚来汽车、驭势科技
AI产品影响力TOP10
寒武纪智能芯片MLU100、华为麒麟980、旷视Brain++、讯飞翻译机2.0、百度Apollo3.0、阿里云ET城市大脑、英伟达Drive Xavier、百度大脑3.0、浪潮AI服务器、阿里量子计算云平台
目前,国内外巨头纷纷提出AI战略口号,苹果、亚马逊等巨头迈入万亿美元市值大关,相比之下,国内企业跟国外巨头在市值上的差距越来越大。AI之巅年度对话环节,嘉宾探讨了AI技术到底在企业战略转型中的到底起到何种作用以及产学研结合如何结合,让AI在智能世界革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AI Vision技术论坛圆桌对话环节,旷视科技上海研究院负责人危夷晨,爱奇艺首席技术官刘文峰,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ACL候任主席周明,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北京)院长张代君,小i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朱频频,共同探讨了大公司对AI的兴趣是否正在消退、深度学习是否正在进入寒冬,以及技术如何在产业中落地才能让AI进入夏天等话题。
在AI Connect & Cloud 技术论坛环节,陈宁、黄超以及美团点评技术学院院长刘江,360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颜水成,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原总工程师戴国忠共同探讨了AI的普惠化,讨论中嘉宾提到,目前智能世界还处于“初级阶段”,比如,自动驾驶还会出现车祸,AI的普及门槛很高。我们如何做才能让智能世界的“高级阶段”加速到来,是产业界和学术界都关注的问题。
AI创业明星璀璨:自动驾驶等赛道处于巨大机遇期
自动驾驶是AI技术集大成者,也是当前人工智能最具挑战也是最有吸引力的领域之一,不过载人的无人驾驶商业化也许还需要一些时间,但一些垂直领域的商业化,包括物流、园区摆渡、环卫清扫已经逐渐开始。
Autowise.ai在2018年3月推出了全球首个无人驾驶清洁车队,并投入实际运营和测试。Autowise.ai创始人兼CEO黄超在《无人驾驶商业化》的演讲中提到,无人驾驶在环卫清扫领域存在特殊的技术点和价值,未来中国无人驾驶商业化路径中,环卫清扫还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
跟自动驾驶环卫清扫同样存在机遇的还有教育。在智能教育领域,智适应人工智能的语音语调自动纠正的学习系统,成为改变现在教育方式的一种路径。乂学教育首席科学家崔炜分享了《让每个孩子身边都有超级AI老师》的演讲。
与自动驾驶和教育不同,医疗行业是重监管的行业,如何实现精细化医疗监管,又不妨碍临床疗效和医学创新,一直是行业难题。依图医疗总裁倪浩在大会上做了《医疗人工智能的探索》的演讲。复星集团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邓侃在《不完全市场化的医疗行业及人工智能的医疗实践》演讲中提到,从海量病历和医学文献的大数据中,使用前沿的深度强化学习技术,从海量病历和医学文献的大数据中挖掘整理常见病的临床路径,成为AI医疗创新的模式。
计算机视觉正成为AI应用的主赛道,并广泛应用于智慧医疗、智慧出行、智能家居,成为AI商业化的主要场景。计算机视觉的下一个突破点在哪里?小蚁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达声蔚博士分享《边缘智能(EI)——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公里》中提到,EI的深度算法处理能力每Gflop业内最高,自我成长模型通过机器自我学习迭代,实现闭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让物质世界数据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