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付建利:别动不动就争论市场底

一旦市场跌幅比较大,总是有很多投资者习惯于问“市场到底没”,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如果市场到底了,赶紧进去抄底!如果没到底,我就等着那个底来了再进场。股票市场的历史一再证明:总想抄底的人,总是抄不到底。很大程度上,市场底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这是为何?

日前参加一个饭局,有两三个算是资深的投资者问另外一个专业投资人士:市场到底没?对方只能苦笑:暂时还看不清楚。我当时只想问一句:如果这位职业投资人肯定市场底到了,你就一定会相信吗?即便你相信,你就一定会抄底买入吗?实际上,这个市场在大跌时,几乎每天都有“底部到了”的声音,前几年还有“钻石底”、“玫瑰底”、“婴儿底”的声音,要是相信这些跟算命差不多的声音,你早就应该去抄底了。

事实一再证明,动辄所谓“大底到了”的算命式臆测,不是哗宠取宠,就是不懂装懂。投资者可以根据以往经验以及相关数据,判断出“底部区域”,比如银行股跌到一定的估值水平,对比银行股每年的分红和当下的股息率,就可以大致判断出银行股是否到了底部区域,但即便是底部区域,也并非就意味着值得投资,如果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向好的方面修复,行业没有大的利空,整个经济发展整体上是良性的,银行上市公司的业绩稳定持续增长,那也许是抄底银行股的好时机,但这也仅仅是底部区域,也许买入后还会被套一段时间,但把时间放长来看,肯定是赚钱的;反之,当经济下行周期来临,银行面临资产负债表恶化的风险,那这个底部区域,可能还要往下很长时间,投资者这个时候去抄底,就不是明智的选择。

总是迷恋于“抄底”的投资者,从本质上说,还是想趁着底部去投机一把。很显然,底部捡到的筹码便宜,可以赚大钱。遗憾的是,A股市场的每一次大底,都是跌出来的,不是预测出来的。A股市场每一次真正底部捡到的便宜筹码,主力都不是散户。一个市场的底部,除了受到估值、企业盈利水平、投资者情绪等多方面的影响,还和国家经济环境、国内政策、货币信贷环境等密切相关,很多因素都不是某个人,甚至是一国政府可以左右的,市场的真正大底,一定是在各种利空因素充分预期下形成的。从这个角度看,预测市场底和算命,本质上是一样的。猜对了,事后可以吹嘘自己多厉害;猜不对的,可以把原因归结到其他因素。即便猜对了,倒不如说是“赌对了”,既然一次可以猜对,为什么不多猜对几次呢!在A股市场上,多次猜对底部的投资人,似乎没有。

但无法预测底部,并不意味着无法预测底部区域,当市场跌到一定幅度,尤其是全市场的估值水平跌到历史底部区域甚至创历史新低时,我们当然可以说市场跌到了底部区域,只不过,这个底部区域要震荡多久,也许是一两个月,也许是几年,这个往往需要时间才能看出来。

对于投资者来说,最有意义的事情是,当股票市场跌到底部区域时,你确实应该关注那些业绩持续增长、估值水平处于合理区间的优质个股,这样的个股并不少,只不过,投资者很容易太贪,要么总是希望在底部捞到“弹性”最强的牛股,捕捉到所谓的“黑马”;要么买到了投资性价比很好的个股,但后市忍受不了这些个股的盘整甚至是短时间下跌,转而寻求所谓“攻击性品种”,最终收获寥寥。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持有什么样的股票,你就做什么样的投资。投资终究是跟人的心性修为紧密相关的。很多时候,争论都是无意义的。这就好比投资者总是在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上有太多的争论,有的人说茅台是最典型的价值股,不持有茅台不能说你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有的人说贵州茅台涨到这个份上比投机还投机。而且,在贵州茅台的争论上,即便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也总是存在争议。孰是孰非?只能说,很多时候,你做你信仰的投资,做你相信的投资。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下个股,少争论劳什子底部。

(证券时报 供职于证券时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