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人民币“暴跌”:单边市再度上演 贬值情绪加重

腾讯财经特约 周浩,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

进入6月之后,人民币突然开启了“暴跌”模式,让市场开始担心汇率不稳,可能会加重市场的整体不安情绪。总体来看,人民币尚算坚挺,但市场的情绪面出现的周期性不稳定,则表明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担忧。

人民币的“暴跌”主要是因为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是美元的走强,美国经济在今年的表现一枝独秀,而中国和欧洲的经济表现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速,这样的经济不均衡复苏态势,事实上加速了美元的升势;第二则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全面败退,今年以来土耳其、阿根廷、巴西等经济体再度出现了经济放缓以及货币大幅贬值,而亚洲地区的印度和印尼也明显遭遇外资撤退,对于新兴市场的龙头国家中国来说,在整体的新兴市场危机中其实表现尚算稳健,但还是多少受到传染效应的冲击;第三,中国经济的经济政策出现一定的犹豫期,由于经济存在减速迹象,同时信用风险开始上升,货币政策也因此开始出现宽松迹象,但这也与过去两年的去杠杆的整体举措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对于市场来说,这带来了政策的判断困难,也因此对人民币资产保持一定的犹豫。

技术上来看,人民币的走弱似乎也是得到了政策背书。有心人会发现,中国央行在年初在人民币中间价中取消“逆周期因子”,事实上当时就流露出不愿意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意图。而当时的人民币兑美元的点位也在6.5左右,但此后人民币并没有按照政策意图而出现贬值,反而进一步升值至6.25左右。这背后固然有美元走弱的因素,但更加重要的是,在取消“逆周期因子”之后,很多企业认为人民币会进一步升值,于是通过各种方式加大结汇的力度,而通过卖出期权来改善结汇价格也是被常用的手段之一。殊不知,卖出期权的风险可能是无限大的,而一旦市场出现反向,往往会带来无序的空头回补,这其实也带来了市场的一种流动性风险。

而本轮人民币快速贬值,也击破了6.5这一关键位置,这意味着市场今年以来的人民币多头已经几乎全线溃败。历史经验也表明,在这样的时刻,市场往往会缺乏人民币的买盘,所以容易出现人民币易跌难升的景象。最终的市场调整时间会非常漫长,同时官方也可能需要被迫干预市场。

但总的来说,市场的情绪面显得非常悲观。无论是股市、汇市还是信用债券市场,我们都发现了周期性的弱势,而这样的状况在2013年之后的市场中也曾经出现过,在“钱荒”之后,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开始前所未有地上升,并最终导致了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贬值。如今的局势当然不能跟几年前的市场做一个简单的横向比较,但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最大的问题仍然在于债务的高位运行,在这样的状况下,市场的任何一次调整,都伴随着债务周期的上行压力而出现,而本轮市场调整背后,也带有明显的去杠杆导致债务违约高企的特征,从较为长期的观点来看,对债务问题如果采取放任态度,那么经济将面临长期放缓的结构性压力。但面临着短期的经济压力,政策的放松又往往不期而至。这样的一组矛盾一直存在,导致经济发展面临着根本性的困难。

而对于人民币市场来说,市场的单边倾向十分明显,在本轮人民币贬值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一旦贬值情绪加重,人民币不会跟随其他主要货币而出现波动,只可能出现小幅贬值和快速贬值两种节奏,这样的事实也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难言成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asongqw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