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永明人寿净利偿付能力比翼下滑 资管踩雷
[摘要]由于资金短缺,营口港集团对“光大永明—营口港债权投资计划”到期的本金及利息共计5.3亿元已无力偿还,而后者也拒绝了“债转股”建议
《投资时报》记者 宋希
飓风来临时,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当一批民营企业的公司债近期连续陷入违约,市场的神经已然崩到顶点。但是,企业所有制性质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分割线。
6月12日,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营口港集团)向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大永明资产)正式发出“无力偿还”债券计划本息复函。这家旗下拥有上市公司营口港(600317.SH)的东北地区第二大港营运者,4个月前,刚由当地国资委100%划拨至辽宁省国资委旗下的东北亚港航发展有限公司。
据《投资时报》记者了解,这单收益率为5.68%的“光大永明—营口港债权投资计划”共涉及5.3亿元本息,投资者包括14家金融机构,其中13家为保险公司,涵盖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一众实力派公司;唯一一家非保险金融机构,为与光大永明同系的光大银行海口分行。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保险资管公司首次被曝出卷入相关金融产品本息逾期事件。
对于光大永明资产是否会因此受到牵连,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笔债权计划设置了银行担保增信措施,由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提供全额无条件连带责任不可撤销担保,风险应该不大。
不过,光大永明方面显然有其顾虑。虽然此前大公国际给予偿债主体和债项AA+和AAA的评级,但这与营口港的背景有极大关系。拒绝营口方面提出的债转股项目,光大永明资产应经过了测算。比如,营口港目前背负的16只债券产品本息已至220亿元。仅1年期的本息偿还金额,即达到51亿元。尽管以上市公司计,其还有近50亿元无授信额度,但远离风险是任何一家保险资管公司的自然反应。
更重要的,作为光大永明资产的控股股东,光大永明人寿近年来的业绩状况并不理想,不仅净利润连年下滑,偿付能力充足率也跌跌不休。2017年,光大永明人寿仅实现净利润0.2亿元,同比跌幅高达87.74%。
资管公司踩雷营口港
这,确是一封令光大永明心惊的复函。
6月12日的复函中,营口港集团方面称,由于资金短缺,对“光大永明—营口港债权投资计划”到期的本金及利息共计5.3亿元已无力偿还,由于目前正处于辽宁港口整合过程中,申请光大永明资产支持,调整到期《营口港债权投资计划》的还款计划。
据了解,“光大永明—营口港债权投资计划”于2012年11月获得原保监会备案。该计划规模为20亿元,期限7年,偿债主体为营口港,资金投向为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同时,此款债权计划的偿债主体和债项的外部评级为AA+/AAA,光大永明资产对主体和债项的内部评级为A+/AAA。该债权计划的还本付息方式为按日计息(以每年360天为基准),按季度付息,第6、7年分四次偿还本金,每次偿还1/4本金。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保险资管公司首次面临本息逾期状况。
作为由保险资管公司发起设立的资管产品,光大永明资产的这款债权计划的模式应主要是由其募集保险资金后,以债权方式为特定企业提供融资并获取收益,通常情形下,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保险业。
然而,光大永明资产还是不幸“踩雷”。
记者了解到,参与投资光大永明资管该债权投资的机构中有13家保险公司,共计投资17亿元,分别是中国人寿(4.5亿元)、中国平安(2.4亿元)、中国平安财险(0.6亿元)、新华人寿(2亿元)、泰康人寿(1亿元)、英大泰和人寿(1.5亿元)、英大泰和财险(0.5亿元)、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0.5亿元)、工银安盛人寿(1亿元)、建信人寿(0.5亿元)、太平人寿(1亿元)、华泰财险(0.5亿元)、华泰人寿(1亿元)。另外,还包括一家银行——光大银行海口分行,后者共投资了3亿元。以金额计,光大银行海口分行在这14家投资机构中,位居第二。
之所以群星荟萃,自然因为标的方的国资背景以及为此设置的保护网。早在2012年8月3日,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即为该债权计划提供了全程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业内人士表示,按照流程来说,如果这款债权计划到期没有兑付,光大永明资产可以拿着保函去中国银行直接兑付。
但在如此保障措施之下,光大永明仍断然回绝营口方面的“缓期请求”,或许有其更深层的考虑。
支出上涨净利连年下滑
此次违约主角营口港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营口港务管理局,原隶属于交通部,是上市公司营口港的大股东。虽然营口港集团表示,该事项与上市公司无关。但是,资本市场从来不开玩笑,营口港在6月13日开盘迅速走低,盘中一度跌停。截至尾市,营口港报收2.59元,当日跌幅达到9.76%。至6月15日收盘,该股报收2.47元,较52周最高点回落37.2%。
至于被违约的一方——光大永明资产,则是“光大系”保险资管公司,于2012年4月正式开业,注册资本5亿元,是原保监会核准的第十二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由光大永明人寿持股99%,中国光大集团持股1%。该公司已拥有保险资产管理领域的“全牌照”。
早在2017年4月光大永明资产成立5周年时,该公司披露数据显示,其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在4000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实现累计营业收入17亿元,累计净利润4.5亿元,累计为寿险母公司受托资金贡献收益5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控股股东,光大永明人寿近年来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年报显示,2015年至2017年,该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3.26亿元、1.23亿元、0.2亿元。其中,2016年同比降幅达62.27%,2017年同比降幅则达87.74%。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在连年上涨,2015年至2017年分别为56亿元、67.72亿元、82.87亿元。其中,2016年同比上涨20.91%,2017年同比上涨22.37%。
不过,在营业支出方面,上述三年的数据分别为52.04亿元、66.1亿元、82.42亿元,连年攀升,2016年和2017年同比涨幅分别为26.83%、24.69%,涨幅明显超过营收,这一点,与其净利润下滑不无关系。
同时,该公司的投资收益亦连续下跌,上述三年分别为19.29亿元、13.65亿元、9.73亿元,2016年和2017年的同比降幅分别为29.24%、28.72%。
从资产方面看,光大永明人寿2017年末总资产为408.38亿元,较2016年的516.93亿元同比下降20.94%,而在2015年其总资产则为581.81亿元,两年下降29.81%。
此外,光大永明人寿的偿付能力也在不断下滑。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该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9.42%,较上年同期的401.07%下降151.65个百分点。
对此,光大永明人寿解释称,该年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公司于2017年偿还了次级债,实际资本有所下降。同时,公司投资结构的变化导致公司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最低资本上升。综合来看,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虽较上年度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监管部门要求的健康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2015年末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29.93%,至2017已下滑了280.2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