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品牌加速“搅拌”咖啡市场
信息时报记者 刘芳
从自己冲泡速溶咖啡,到光顾咖啡店品尝精品咖啡,消费者对于咖啡的消费习惯不断发生变化。如今,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自有咖啡品牌主打的外送服务恰好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不久前,连咖啡Coffee Box宣布完成1.58亿元B+轮融资。运营仅四个多月的luckin coffe瑞幸咖啡也计划在本月内启动A轮融资。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咖啡品牌的兴起,正在加速“搅拌”国内以星巴克、Costa为主导的现磨咖啡市场。
互联网咖啡品牌风头一时无两
去年,咖啡产业经历了一番阵痛,咖啡陪你、Zoo Coffee、豪丽斯等品牌相继陷入困境,但咖啡行业整体的规模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咖门》与《美团点评研究院》推出第一期饮品行业数据报告,2011年~2016年,中国咖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3.5%。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咖啡市场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年复合增长率维持8.3%左右。到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220.69亿元人民币。除星巴克、Costa等传统连锁咖啡品牌外,主打新零售、消费升级的互联网咖啡品牌也在快速崛起,对国内现磨咖啡市场带来不少冲击。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行业发生18起融资事件,12个项目分布在咖啡外卖品牌、精品咖啡连锁品牌、外带咖啡连锁品牌上。3月,连锁速递咖啡品牌Coffee Box宣布完成1.58亿元B+轮融资,计划在今年加快扩张。
进入4月,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的快速兴起与扩张引起了行业关注。线上下单、明星代言、对标星巴克等标签让这个刚刚成立的咖啡品牌赚足了噱头。去年11月,神州优车前COO钱治亚离职创办了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运营四个多月已入驻13个城市,计划5月份达成全国500家门店的规模。4月11日,其公众号发布讯息显示又新增了36家店铺,截止目前共开店344家。钱治亚表示,初期市场推广已准备10亿元,并计划在4月启动A轮融资。
新零售模式突围 满足消费者外送需求
下午三点刚过,市民黄女士和同事通过美团外卖在连咖啡叫了一杯热拿铁和冰拿铁,加上运费和满减优惠,2杯咖啡一共才41元,比在星巴克买要便宜不少。没到三点半,骑手已经把2杯咖啡送到公司前台。手机下单结算,一边工作一边等咖啡几乎成了黄女士的日常。
记者注意到,互联网咖啡与传统咖啡连锁品牌相比,在消费场景和便捷性上更加倾向于满足职场白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外送需求,无论是连咖啡、蜂格咖啡、瑞幸咖啡都在“外送”二字上做文章。而创立于2017年末的Tizzy提示咖啡,也正开始发力外送咖啡领域,其负责人表示,目前平均门店每天出杯约300杯左右。
入局不久的瑞幸咖啡也是采用“密集开店+外卖”策略,开店多选商圈、写字楼附近,每个店可以覆盖半径1~2公里的范围方便配送。瑞幸还与顺丰合作,表示在已经开通的外送区域一般10到15分钟能送到,超过30分钟会赔偿1杯咖啡。不同于传统的咖啡品牌,瑞幸咖啡所有的门店里均没有收银台、收银员,所有的点单结算都要在APP上完成,消费者通过App下单选择咖啡口味,再选择外带或者堂食。
“我们要打造线下+线上的‘新零售’模式,以高性价比改变咖啡消费观念,打开国内正在兴起的咖啡消费市场。”钱治亚说。与盒马鲜生的“新零售”模式类似,瑞幸咖啡通过门店网络的快速构建,一方面满足到店体验消费,另一方面满足越来越多的咖啡外卖需求。在钱治亚看来,这种模式是瑞幸咖啡与星巴克等品牌竞争的关键。
专家:
盈利模式有待探索,难以对标星巴克
记者了解到,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平台上有提供星巴克等代购服务的门店,除了收取与门店相同的饮品价格外,还要收2~8元的配送费。与这些代购门店相比,互联网咖啡品牌的价格更加实惠。如瑞幸咖啡店内拿铁24元、美式21元,较之市场便宜了6块以上。此外,瑞幸咖啡还提供新用户首杯免费、介绍新客得免费咖啡、买2送1、买5送5等优惠,并且这些推广和返利手段会长期存在。对于这种运营方式,品牌咨询专家陈玮认为,在美团、饿了么等大型外卖平台把持下,互联网咖啡品牌关键要找准成功的盈利模式。“瑞幸咖啡这种运营的方式可能是在烧钱。此前已经有人尝试过,但没有探索出成功的盈利模式而失败。”他表示。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认为,近年来,咖啡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给瑞幸咖啡等新品牌带来机会。但外卖咖啡成本高,为保证口感,一家店面的辐射半径很有限,大量开店的同时如何保证每家店的品质和标准,都是挑战。
中国食品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外卖咖啡的兴起是基于懒人经济的趋势。“外卖咖啡对标星巴克,应该对标不了。第一是品牌高度不一样,第二是售卖场景不一样,第三是社交的功能属性不一样。”在他看来,外卖咖啡更多的是不同人群在不同需求下,才产生了这种运营的差异化。随着整个咖啡元素深入消费群体,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不一样,比如有人喜欢在星巴克的环境下喝咖啡,有人喜欢方便,就会选择外送咖啡。“咖啡的消费模式,不会让一个品牌替代掉一个品牌,更多的是一种互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