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修缮 其实是一场“时间之战”
内饰修缮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时间之战”。“就算是有好的老工匠,也在不断地去世。”故宫工程管理处的处长张克贵说。对于整个故宫的修缮,其实也是如此。
内饰修缮是一场“时间之战” 好的老工匠在不断地去世
在内饰修缮部分,隔扇、花罩、围子等的修缮工作尤其繁重,这些用以隔断和装饰房间的器具在现代生活中早已不复存在,因此在修缮技术和材料上都面临难题。故宫的建筑物大多经过几次维修,而这些内部饰物在1911年以后几乎从没仔细保养过,很多物品的情况相当糟糕。内部修缮的难题在于:在材料上,所需的上等木料、薄纱、油漆,种类繁多而且多已湮没;在人才方面,既掌握技术又具备相应艺术品位的工匠寥寥无几。比如,倦勤斋门扇上的双面绣已经风蚀脆化全部脱落,只好重新制作替代品。
故宫对一些纺织品采取了仿制保存的办法,因为有些文物事实上无法实地保存,比如地毯、被褥、幔帐,只要放在原处就会不断糟朽,只好把它们收藏起来,以仿制品代替。但仿制策略也远远没那么容易奏效,由于文物所需材料甚少,常常只需要几十米甚至几米,几乎没有纺织厂愿意接受订单。尤其是花罩中间所夹的薄纱,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疏密、颜色的不同都会大异其趣,不能以简单的几种统一替代,至今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内饰修缮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时间之战”。“就算是有好的老工匠,也在不断地去世。”工程管理处的处长张克贵说。
与石头建筑相比,中国砖木结构建筑需要更快的新陈代谢节奏。明清时期皇家以举国之力维修故宫,这一更新进程从未间断。因此造成了这样一种结果:到清末时期,从材料上说,故宫的大多数细节都已打上了晚近的烙印;但是从格局、样式、技术和美学上说,它始终是货真价实的古代建筑群。
成年人的身体中已无孩童时期的细胞,但我们与昔日的少年仍然是同一个人,故宫也本应如此。但是由于大修频率过低,现在的故宫的问题是,它已经35岁了,却保留着20岁的细胞,因此显得像70岁一样老。
因为有将近30年的时间没有进行大规模修缮,“飞鸟尽而良弓藏”,故宫博物院曾拥有的435人的修缮队伍,已经渐渐减少为100人左右。那些最好的技术工人的失散、老迈和死去,更使得大修在技术上举步维艰。在工程开始之前,专家们对于是否应该大修、如何进行大修的争论不绝于耳。问题主要集中在:修建地下展馆和重建一些已经毁掉的宫殿的计划是否会造成新的破坏?大修所需的材料和技术是否过关?在此条件下进行大修,究竟是大修还是大毁?
争论激烈地进行了两年时间而没有结果,大修工程却已经开始。“至少有1/4的面积同时在修。”这是一次急迫的维修,有时不得不边维修边摸索。问题是,有些古代工艺没有破解,另外一些工艺被破解了,却无法实施。
即使最好的新瓦胎 也远不及清代的瓦胎厚实均匀
在传统材料来源上,故宫的木料来自湖广、江西、山西等地,汉白玉石料来自北京房山,五色虎皮石来自蓟县的盘山,花岗石采自曲阳县,殿内墁地方砖来自苏州,砌墙用砖是山东临清所烧,宫殿墙壁所用的红色颜料产自山东鲁山,加工在博山,室内墙壁上的杏黄色颜料产自河北宣化的烟筒山。对于现代文明来说,这些材料的考究是一种不可能完全模拟的古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时,故宫博物院先后完成古建修缮保养只有约300顷,经费开销也仅有2000余万元,其中包括土木修缮、油饰彩画、环境整理、安全设施、庭园古树木养护等。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在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过程中,故宫博物院逐步建设起了一支300余人的专业施工队伍,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正在以历史、艺术、科学的“三大价值”标准来维护这座目前世界上最为宏大的皇宫建筑群。
在对故宫古建筑群实施的众多保护项目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其实材料的问题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还是人才和技术,只有不间断地着力于此,方能挽救即将消逝的传统艺术与工艺。在全国各地寻访工艺和老艺人的工作早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了。寻访的调查组依循的线索,仅有清内务府的活计档和其他一些零星文献。修复乾隆花园的倦勤斋通景画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背纸即书画装裱所用的衬纸,倦勤斋通景画采用的是乾隆时期的高丽纸,由纯桑树皮制成,现代的造纸企业中已无此工艺。2002年,调查组专家在安徽一家小纸厂找到这种传统工艺,当地有这种桑皮,而且操作过程全部用手工完成。传统方法的失传对于故宫来说是个难题,传统方式是首选的方法,但是现代科技也可以用来解决以前没有遇到、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
作为古建筑维修的专业队伍的补充,故宫文保科技部负责开发替代性的新技术,其中“旧瓦翻新”即为故宫方面着重向外界宣传的成果,实验表明“效果相当好”。
“旧瓦翻新”的现实基础是,旧材料总是比新的好。乾隆年间造的瓦胎虽然历经风雨,但仍然比新造的瓦胎结实得多,也厚得多,因此刮掉残破的琉璃重新上釉,就成了修缮故宫最好的选择。“旧瓦翻新”是故宫刚刚研发的新技术,由于工期漫长,此次武英殿大修没有利用这一技术,但是可用于武英殿以后的修缮工程。
不过,问题依旧在远景中存在。随着时间流逝,旧瓦的瓦胎终究也要消耗殆尽,届时旧瓦翻新技术也将失去意义。更糟糕的是,由于成本控制等原因,即使是最好的古建公司出产的新瓦胎,也远远不及清代的瓦胎厚实均匀。
“油”对于故宫来说也是一个传统难题。至今,新油漆的色泽仍然做不到与传统油漆完全相同。同时,一位昔日的油漆技师、现在的老看门人也承认说,还有一点新漆不如旧漆,就是在太阳的暴晒下很容易脱皮、开裂。其他一些工艺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如裱糊技术就面临即将失传的窘境。故宫试图采取师承制的方法尽可能保留工艺,但其效果还需要时间检验。
倦勤斋修缮工程将不得不采用一些替代方案。在勘察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即使是清代也有一些使用替代材料的例子。这次百年大修的材料和技术注定要同时带有两种时间的痕迹,一种是古代的,一种是现代的。它的古代时间终结于1911年,现在故宫博物院希望在2020年寻回失去的时间。
“平安故宫”工程 保护着180万余件藏品的安全
对于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修旧如旧”原则只是一种模糊的描述,用《文物保护法》的原文来解释就是“不改变文物原状”,故宫大修就依此原则进行。有人说,“文物保护工作在时间面前总是会失败”,故宫大修更是一种新旧杂陈的大修,即使木结构建筑不再成为时代的主流,但随着技术手段的丰富和财力的增长,故宫古建筑保护工作必将会越做越完善。
2013年4月17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北京通报《“平安故宫”工程总体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
根据总体方案,“平安故宫”工程的保护对象为:一是占地112公顷、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木结构宫殿古建筑群的安全;二是180万余件故宫藏品的安全;三是每年约1500万中外游客的安全。工程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七项:一是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二是地下文物库房改造;三是基础设施改造;四是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五是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建设;六是院藏文物防震;七是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
“平安故宫”工程的近期目标是争取用三年时间,在2015年即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之时,有效缓解目前存在的火灾、偷盗、雷击、地震、踩踏等重大安全隐患,解除其中最紧迫、最危险的隐患点。中长期目标,是用八年时间,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时,基本实现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
故宫将以推进“平安故宫”工程为契机,使古建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充分体现,逐步改善故宫藏品保存和修复条件,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展示传播能力和服务游客能力。实现文化遗产完整保护;实现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实现安防设施全面覆盖;实现开放区域适度扩大;实现文物库房功能改善;实现文物藏品保护修复。
2014年,故宫出现两起安全隐患。一次是雕塑文物的库房漏水,好在尚未伤及文物;一次是御花园堆秀山太湖石滚落,幸未伤及游人。“针对这些隐患,我们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水平,而平安工程正是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2020年是故宫建成600年,单霁翔坦言自己的“故宫梦”就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